12月17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 1 時 59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志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凌晨 1 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后,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 5000 公里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
凌晨 1 時 33 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 120 公里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 11.2 千米 / 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下降至預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躍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后開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在降至距地面約 10 公里高度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后減速并保持姿態穩定,隨后在預定區域平穩著陸。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目標,有序開展回收工作。
按計劃,回收后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后,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IT之家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于 11 月 24 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并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測器實施 2 次軌道修正、2 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圓軌道。此后,探測器經歷組合體分離、環月降軌及動力下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于 12 月 1 日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并開展采樣工作。12 月 3 日,上升器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于 6 日完成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之間的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此后按計劃分離并受控落月。12 月 12 日至 16 日,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在完成 2 次月地轉移入射、2 次軌道修正后,返回器于 12 月 17 日與軌道器分離并重返地球。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 “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同時,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于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后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PSY
-
航空航天
+關注
關注
1文章
399瀏覽量
24512 -
自動著陸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1828 -
嫦娥五號探測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36瀏覽量
41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