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發布了 2021 財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截至 2020 年 10 月 25 日,第三季度收入創下了 47.3 億美元的紀錄,較去年同期的 30.1 億美元增長 57%,較上一季度的 38.7 億美元增長 22%。
季度 GAAP(一般通用會計準則) 攤薄每股收益達 2.12 美元,同比增長 46%,環比增長 114%。季度非 GAAP 攤薄每股收益為 2.91 美元,同比增長 63%,環比增長 33%。
英偉達在第三季度取得的部分進展:
數據中心:
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收入達 19.0 億美元,環比增長 8%,同比增長 162%。
繼谷歌云平臺和微軟 Azure 之后,亞馬遜和甲骨文共同宣布,全面提供基于 NVIDIA A100? GPU 的云計算實例的普遍可用性。
發布 AI 視頻流平臺 NVIDIA Maxine?,該平臺可提高流質量,具備凝視校正、超分辨率、噪聲消除、人臉補光等 AI 功能。
推出 NVIDIA RTX? A6000 和 NVIDIA A40? GPU,基于 NVIDIA Ampere 架構并采用全新 RT Core、Tensor Core 和 CUDA? Core。
游戲業:
英偉達本季度游戲業收入為 22.7 億美元,環比增長 37%,同比增長 37%。
本季度發布了采用 NVIDIA Ampere 架構的 RTX 30 系列 GPU,性能提升至原來的兩倍。
推出 NVIDIA Reflex,這是一套可通過減少系統延遲來縮短游戲響應時間的技術。
發布 NVIDIA Broadcast,該插件可借助 RTX 加速的 AI 效果改善麥克風、揚聲器和網絡攝像頭的音視頻質量。
專業視覺:
第三季度收入為 2.36 億美元,環比增長 16%,同比回落 27%。
推出全球首款基于 NVIDIA RTX 的 3D 仿真模擬和協作平臺 NVIDIA Omniverse? 公測版。
與 Adobe 合作,將 GPU 加速的神經濾鏡引入到 Adobe Photoshop AI 驅動的工具中。
汽車:
第三季度收入為 1.25 億美元,環比增長 13%,同比回落 23%。
與梅賽德斯 - 奔馳共同宣布,由 NVIDIA 賦力的下一代 MBUX AI 駕駛艙系統將率先應用于全新 S 級轎車當中,提供增強現實平視顯示系統、AI 語音助手和交互式圖形等功能。
與現代汽車集團共同宣布,自 2022 年起,NVIDIA DRIVE? 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將成為該韓國汽車制造商旗下全部現代、起亞和 Genesis 車型的標準配置。
宣布理想汽車將采用自動駕駛汽車軟件定義平臺 NVIDIA DRIVE AGX Orin? 開發其下一代電動車。
NVIDIA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表示:“NVIDIA 火力全開,在游戲、數據中心領域及整體取得創紀錄的收入。全新 NVIDIA GeForce RTX GPU 實現了 NVIDIA 史上最大的性能飛躍,需求驚人。NVIDIA RTX 讓光線追蹤成為游戲的新標準。”
“我們在持續提升 NVIDIA AI 的標準。我們的 A100 計算平臺發展迅速,頂級云服務商已在世界各地部署該平臺。我們打破了行業 AI 推理基準測試的紀錄。我們的客戶在 NVIDIA 技術的助力下,將一些世界上最受歡迎的 AI 服務投入生產。”
黃仁勛指出:“我們發布了 NVIDIA DPU 可編程數據中心處理器,并計劃收購全球知名的 CPU 制造商 Arm。在計算將從云端擴展至數萬億設備的 AI 時代,我們蓄勢待發。”
IT之家了解到,英偉達對第四季度的展望是收入達到 48.0 億美元,GAAP 和非 GAAP 毛利率預計分別為 62.8% 和 65.5%,分別上下浮動 50 個基準點。
責任編輯:haq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09瀏覽量
231188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775瀏覽量
129357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847瀏覽量
9197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小米公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 小米第三季度營收925.1億元 小米現金儲備1516億
迅雷第三季度財報公布:連續11季度盈利
FormFactor發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收入創歷史新高
Magnachip第三季度綜合收入達6650萬美元,MSS產品需求持續增長
AMD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
安森美公布 2024 年第三季度業績
芯聯集成第三季度營收增長超27%,毛利率轉正達6.16%
![芯聯集成<b class='flag-5'>第三季度</b>營收增長超27%,毛利率轉正<b class='flag-5'>達</b>6.16%](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DA/wKgZoWcgN12AEA5cAByPZn1dIrw39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