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0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中芯國際在內的77家企業、高校列入“實體名單”。點評如下:
先進制程短期受阻。根據中芯國際最新財報,14/28nm當期占比提升至14.6%,N+1已進入小量試產,但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后,雖然DUV能正常從歐洲ASML采購,但美系部分10nm左右節點設備可能無法順暢供應中芯國際及其相關實體,這將影響中芯國際10nm左右節點的擴產及量產。雖然由梁孟松主導的國產先進制程工藝推進順利,但是其工藝大量依賴于美系設備廠商,而且考慮到美系設備商應用材料、KLA、LAM在先進工藝的全球壟斷地位,目前看來在先進工藝節點無法短期繞行從而影響工藝推進。
成熟制程國產化加速。公司近日公告,2020年12月4日中芯國際、國家集成電路基金2期、亦莊國投共同出資50億美元用于建設12寸28nm以上成熟制程晶圓產線。政策層面上,在2020年12月16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被明確提出作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的第一、二項。我們認為半導體制造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上游供應鏈(特別是設備、材料)國產化正在逐步開展,成熟制程國產化進度將加速。
國產設備、材料迎來黃金發展機遇。中國半導體的核心矛盾已經從缺少工藝調教,轉移到缺少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目前一條完整的晶圓廠需要購買光刻機、PVD、刻蝕機、CVD、離子注入機、清洗機、氧化設備、量測設備等多種前道核心工藝設備,除了光刻機被荷蘭壟斷,但目前還是正常供應外,其他設備(PVD、刻蝕機)都是美系為主,都面臨實體名單的威脅。所以未來中芯國際會在力所能及的成熟制程(90/65/55nm)進行國產化嘗試,最終達到部分核心設備內循環,然后對日、歐、韓進行外循環,從而實現初步的國產化。
風險提示:技術研發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中美貿易摩擦加劇。
1、成熟工藝=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
2、先進工藝=外循環為主+內循環為輔
我們將設備公司分為:生態級、平臺級、產品級三類。平臺化是全球半導體巨頭的必經之路,全球半導體設備的大部分份額都被少數幾家(應用材料、LAM、TEL等)把持。
通過分析巨頭的成長之路,我們總結出半導體設備的兩大必然趨勢:
1、產品的平臺化:前道工藝設備全覆蓋(除光刻、量測設備外);
2、泛半導體領域全覆蓋:泛半導體技術的同源性導致了產品矩陣必須要擴充到LCD、LED、第三代半導體等多重領域。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將未來國產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格局定義為:“一超四霸多強”:
1、平臺級:北方華創(刻蝕機、PVD、清洗機、CVD、ALD、氧化、退火、MFC);
2、準平臺級:屹唐半導體、盛美半導體;
3、單產品級:沈陽拓荊、上微、中微、萬業企業、華海清科、中科飛測、中科信、華峰測控、精測電子、至純科技。他們共同構成了整個中國半導體的底層生態。
責任編輯:tzh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38瀏覽量
66342 -
晶圓
+關注
關注
53文章
5162瀏覽量
129787 -
光刻機
+關注
關注
31文章
1167瀏覽量
4819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爆!中芯國際一子公司被收購
國臺辦痛批臺當局將華為、中芯列入黑名單的荒謬之舉
今日看點丨美國將浪潮等54家中國科技企業加入實體清單;中國科學院成功研發全固態 DUV 光源技術
瀾起科技MXC芯片列入首批CXL 2.0合規供應商清單

今日看點丨美國商務部將智譜等11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荷蘭4月1日起擴大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

今日看點丨商務部宣布將英特磊等28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消息稱英偉達 GB300 AI 服務器預計今年
中微半導體被美移出黑名單
美國將中微公司移出制裁清單
半導體企業回應美國出口管制 多家A股公司談實體清單影響
外媒稱中國激光雷達制造商禾賽科技已被移出CMC清單,但可能被再次列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