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下,“不確定性”成為大家頻繁使用的話語。一些人覺察到,控制或許是幻覺,蘋果則認識到,必須進一步把掌控權握在自己手里。
在電子行業,地球不是圍著太陽轉,而是圍著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轉。作為在消費電子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品牌,蘋果多達800家的供應商遍及全球,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各界的目光。
在劇變的2020年里,蘋果也帶來不少震撼產業的變化。首度在Mac系列產品中采用自研芯片,“變芯”顯而易見;與此同時,由政經局勢變化及新冠疫情牽引的供應鏈策略調整,則有著更加微妙且值得言說的空間。
蘋果變心?
在開啟蘋果“變心”這一話題的討論之前,首先要確認,我們討論的是哪一回事?圍繞蘋果產業鏈過去一年發生的變動,各方實則有著不同的解讀。
去年下半年的兩起并購案,被視作蘋果“變心”的例證。
7月,來自臺灣地區的蘋果代工廠緯創宣布將昆山組裝廠賣給大陸的立訊。進入8月,大陸玻璃機殼廠藍思科技宣布以現金99億元,收購臺灣金屬機殼廠可成科技旗下的兩個泰州工廠。
對大陸來說,這一系列事件意味著:大陸廠商正進一步打入蘋果供應鏈,并開始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作為進擊蘋果供應鏈的排頭兵,立訊自收購昆山廠后開始涉足iPhone代工。雖然藍思還在布局零部件,也被認為有著入局iPhone代工的野心。
事實上,比起大陸廠商崛起的論調,更多聲音則表達了對蘋果供應鏈離開大陸的擔憂。近年,受大陸競爭力結構轉換、土地、人工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蘋果產業鏈部分遷至印度、越南等地的消息頻傳。
此前有傳聞,多家蘋果供應商曝出,蘋果持續對其施壓,要求它們將15%至30%的生產業務搬出中國大陸。
蘋果的三大代工廠為鴻海、和碩和緯創。消息顯示,和碩決定赴印度設廠,鴻海和緯創計劃加碼對印度投資。其中,鴻海已于2020年在印度啟動iPhone11的生產。
近段時間,臺灣地區的正崴科技將在印度新工廠量產蘋果產品的消息,更是被視作蘋果印度版圖擴大的又一注腳。
為何“變心”
當前的制造轉移,其主導者自然是位居產業鏈核心的蘋果。供應鏈到底在發生怎樣的變化?關注蘋果這一國際大廠的動機與策略,有助于快速厘清脈絡。
整體而言,疫情和地緣沖突作為當下兩大變量,正左右著蘋果供應鏈的重構策略。
今年5月,蘋果發布2020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蘋果CEO庫克本人拒絕對供應鏈終端風險作出回應。史無前例地,庫克表示,由于“短期內缺乏可見度和確定性”,蘋果將不會發布第三財季業績預期。
疫情期間,蘋果分布世界各地的代工廠及總部原型機的生產都受到嚴重沖擊。蘋果不僅將iPhone 12的發布時間推遲一個月,還被迫分兩批推出。
時間推回到疫情以前。2018年開始,關于鴻海擴大中國大陸以外地區蘋果產能的消息不斷。在“脫鉤”語境中,蘋果供應鏈顯示出轉移動向。
日經中文網撰稿人柯隆指出:以往的產業鏈主要是提高效率,實現利益最大化。后疫情時代的產業鏈除了要提高效率以外,還要保證其穩定性。跨國公司都在重新設計后疫情時代的新型供應鏈,目的是應對各種風險。
國際沖突激化的背景下,生產體制的集中帶來負面影響,蘋果積極分散供應鏈風險。而在疫情催化下,蘋果避險的決心變得更為堅定。
圍繞大國競合,美國新總統上臺后的政策成為新的觀察重點。目前較為主流的觀點是,即使拜登上臺,也會在該強硬的地方秉持強硬態度。也就是說,因疫情按下暫定鍵的供應鏈遷移,或許在后疫情時代該變還是會變。
蘋果的心思
業內人士認為,此前蘋果將代工訂單全部交給臺企,大部分在中國大陸制造,但今后大體上一分為二的構想正逐步被敲定。換言之,蘋果采取了一種雙重戰略。
一方面,蘋果仍積極培育中國大陸本土供應商。臺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趙文衡認為,蘋果手機的制造走向更深一層的在地化:“不但要在中國大陸制造,還要由中國大陸的本土廠商負責。”
另一方面,蘋果推動供應商生產業務加快離開中國。市場普遍認為,針對在中國大陸市場以外銷售的智能手機,蘋果將把生產地的中心改為印度。
蘋果公布的前200大供應鏈清單顯示,從2018年到2019年一年之間,蘋果大增17家大陸企業為主要供應商。事實上,過去十余年,蘋果供應鏈格局都在明顯向大陸傾斜。
蘋果為何青睞大陸廠商?
除了市場、完備的供應鏈配套等廣為人知的比較優勢,陸廠近年提升的技術實力也值得一提。
Toni Sacconaghi撰寫的研究報告指出,“以往蘋果以投資協助生產商,換取所需零組件作為在大陸供應鏈運作方式。但近兩年蘋果減少對大陸供應鏈設備投資,總計50億美元。”Toni Sacconaghi推斷,這可能是蘋果對大陸廠商增加信心,不再認為一定要靠投資協助供應鏈,因此降低投資份額。
另外,蘋果在生產端與大陸展開更為緊密的合作,也意在增強自己的話語權。蘋果不僅扛起概念股企業的營收和股價,還肩負著龐大的就業任務,而保就業是***近年的重要議題。這也是為什么在類似字節跳動這樣的事件發生時,蘋果沒有受影響的原因之一。
圍繞印度等市場的代工生產體制的調整,則可獲得兩大好處。首先,避免生產過度集中中國,承受較高的關稅風險。其次,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印度的人力成本優勢如何?從最近的蘋果印度代工廠暴動事件可以略知一二。
據《印度時報》報道,薪資匯款問題是引發“暴動”的主因。公司答應向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提供每月21000盧比(約1863元人民幣)的薪水,最近幾個月甚至減少至12000盧比(約1065元人民幣)。反觀大陸,工廠人工費本就遠高于印度,在最近數年更是增至2倍以上。
順應蘋果供應鏈一分為二的潮流中,印度政府也在發力。今年6月,莫迪政府宣布,要吸引全球智能手機和相關零部件廠商投資印度。為此,印度政府將提供價值約5000億盧比(約合66億美元)的財政激勵和配套設施。
整體來看,不管是走向大陸還是去往印度等地。盡管方向不同,卻都指向蘋果一貫的生產競爭力追求,及其全球供應鏈避險策略。有觀點認為,不管目標國家是否準備好,國際大廠都在積極分散供應鏈風險。
供應鏈廠商謀轉型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蕭閔中認為,中國大陸占蘋果營收比重較高,且中國供應商已擁有強大的產業聚落,基礎建設較東南亞、南亞更為完備,預計今后幾年蘋果的主要產能仍以中國大陸為主。
也就是說,蘋果部分產業鏈拆分雖是必然趨勢,但實際進展不會太快。不過,著眼于未來,不少廠商已經做出積極回應。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此前在談及大陸供應鏈崛起表示,臺灣地區廠商若要保持競爭力、維持好的發展,必須慎重選擇最有競爭力的安排。
有觀點認為,鴻海的競爭對手即緯創、和碩都會賣廠給立訊。未來,三家聯盟有望開展零部件互通有無等大量業務合作,獲得成本優勢。
大陸地區的蘋果供應鏈廠商也已經有所行動。深天馬、歐菲光、領益智造等供應鏈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印度市場。歌爾股份、藍思科技、立訊等企業則在越南建立了自己的工廠 。
蘋果好看,卻不一定好吃。針對供應鏈廠商利潤空間被壓縮、客戶集中度較高等長期存在的問題,兩岸廠商也在積極求變。
尋找新的商機,是二者重合的策略。
鴻海計劃未來結合人工智能、半導體、新世代通訊的新興技術發展三大新興產業,從過去勞力密集的代工之王,逐漸轉型為科技巨擘。
內地廠商方面,藍思科技、長盈精密、歐菲光等,都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汽車電子。
結語
新冠疫情肆虐下,“不確定性”成為大家頻繁使用的話語。一些人覺察到,控制或許是幻覺,蘋果則認識到,必須進一步把掌控權握在自己手里。從“變芯”到“變心”,從產品到供應鏈,蘋果都在不斷增強其競爭優勢。
過去十年,領先的硬件創新能力和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支撐了蘋果堅實的基本面。而在2020年,蘋果更是一躍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不容忽視的是,業務之外,回購、拆股等影響股市的手法,也是蘋果“神話”的修辭。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7文章
51344瀏覽量
428169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7826瀏覽量
223758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96瀏覽量
200444 -
Mac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10瀏覽量
5176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RFID技術在PC組件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
![RFID技術在PC組件<b class='flag-5'>供應鏈</b>管理中的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7/4C/wKgZPGekaUmAO14YAADwfIigGcY512.jpg)
天合光能入選國家級數字化供應鏈案例
利用Minitab應對供應鏈中斷問題
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供應鏈特點分析
![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b class='flag-5'>供應鏈</b>特點分析](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B6/F7/wKgaomWCnqCAVALtAAAoP02go7w921.png)
數字孿生在供應鏈優化中的作用
巧奪空間,智贏未來 供應鏈控制塔釋放倉儲無限潛能
![巧奪空間,智贏未來 <b class='flag-5'>供應鏈</b>控制塔釋放倉儲無限潛能](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E/95/wKgaomaeCbKARp6rAAKy477CA9w094.png)
供應鏈大屏設計實踐
![<b class='flag-5'>供應鏈</b>大屏設計實踐](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8/88/wKgaomaFDKKAQOEBAAmWP1ug3rE179.png)
蘋果最新供應鏈名單:大陸新增8家,剔除4家!
蘋果公布2023財年供應鏈名單
蘋果16供應鏈現變動,永豐電子因質量問題被剔除
戴爾榮獲Gartner供應鏈的最高榮譽“年度供應鏈突破獎”
![戴爾榮獲Gartner<b class='flag-5'>供應鏈</b>的最高榮譽“年度<b class='flag-5'>供應鏈</b>突破獎”](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D8/wKgaomX4-rKAZg-uAAA5EJd8aSM01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