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是聾啞人與外界溝通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據世界聾人聯合會(WFD)公布的數據,全世界目前大約有7000萬聾啞人。然而,由于手語的普及程度較低,大多數人并不具備手語基礎,因此無法準確理解手語含義,進而導致聾啞人在日常交流中面臨諸多障礙。而現有的手語翻譯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又存在靈敏度低、響應時間長、可穿戴性差、工藝復雜、成本高昂等問題。
近日,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楊進教授團隊研制了一款柔性無線可穿戴手勢翻譯系統,該系統由螺旋芯鞘型可拉伸傳感陣列和無線電路模塊組成;螺旋芯鞘型可拉伸傳感陣列最大拉伸應變可達100%,同時具備高靈敏度、快速響應時間以及良好的機械和化學穩定性,可以舒適的貼附在皮膚表面實現關節運動信息和表情變化實時、精確的捕捉;結合無線電路模塊與機器學習算法,該系統可以將手語手勢直接轉換為語音進行輸出,系統的識別準確率可達98.63%,平均識別時間《 1s,同時系統的總重量僅為25.8 g,大大提高了手語翻譯系統的可穿戴性及實用性。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目前該項工作已分別被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 、Matter作為“研究亮點”進行報道。同時得到了包括MIT Technology Review、Science Daily、TechXplore等在內的多家國外媒體報道。
責任編輯:PSY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5文章
52935瀏覽量
766917 -
無線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554瀏覽量
175957 -
柔性
+關注
關注
0文章
72瀏覽量
15021 -
可穿戴
+關注
關注
4文章
773瀏覽量
8618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智能穿戴新時代:適配柔性傳感器實時精準監控壓感油墨材料

基于Nanopaint壓感油墨系統的柔性傳感系統在體育表現監測中的應用
重慶大學:研究用于語音識別和交互的機器學習輔助可穿戴傳感系統

基于意法半導體STWLC38的可穿戴設備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上海大學/福建物構所:研究基于HOFs薄膜的可穿戴式汗液傳感器

可穿戴電子設備中的柔性電池技術
南洋理工大學:研究通過 4D 打印開發增強對應變、溫度和磁場的靈敏度的超柔性傳感器

基于石墨烯應變傳感復合材料,用于先進可穿戴傳感器

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一種用于柔性應變傳感器的高拉伸、自愈、自粘聚丙烯酸/殼聚糖多


中山大學:基于定制裂紋設計的超靈敏透氣水凝膠纖維應變傳感器及無線手語識別應用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通過裂紋調制電通路實現超高靈敏度和寬范圍的柔性應變傳感器
北海道大學:基于ZnO納米粒子激光誘導石墨烯的超靈敏可拉伸應變傳感器
超薄單晶硅全向應變傳感器-用于軟組織生物力學植入/可穿戴檢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