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深入思考過上篇提到的“改,還是不改呢?”背后的東西是什么呢?或者在支撐著它的緣由或前提是什么呢?
標準是worst case
而現實是Best case
NO.1
在執行EMC測試中,標準要求是worst case即最壞條件下的結果;而為了降低設計難度或者成本等多種因素考慮,往往是采用最好條件下的結果來呈現。這就衍生出來很多擺電纜、調整位置等一些“投機”手段。也會出現研討會上老師談到的“機箱在運輸過程中導致縫隙差異從而引發結果的每每不一致的現象”。
其實,不管是從事硬件還是結構設計的人員也有其感觸,一些工作沒有做細致或者應付處理,必然會導致工作的反復,問題的重復出現等現象。(例如公差問題、例如紋波噪聲問題、信號時序問題等)
有一句是這么說的:結果不會陪著你演戲。你在過程中做了什么,最后的結果都不會欺騙你。
沒有產品類標準
不等于不用執行電磁兼容
NO.2
隨著行業的迅猛發展,很多產品的標準跟不上產品的研發速度,故暫無產品類標準來指導電子類產品的EMC執行測試。
我們都知道,在選擇EMC執行標準的時候,是有一個框架的或者說指導邏輯的,但很多公司不一定會去執行,一旦強制或者客戶需要的時候,就會出現捉襟見肘之現狀,也就會出現全部寄托于整改之上的情況。
但大家一定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時間周期的,不要希望“10個女人一個月生出一個孩子”的事情發展在貴公司內。在沒有強制的時候,可以試著慢慢地來積累這樣的能力,一旦強制必有后路,必然從容。同時也是提升產品質量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產品執行EMC標準的邏輯是從下往上的,如果沒有專用產品標準,可以執行產品族標準,如果沒有產品族標準,那就執行通用標準。故不是沒有標準可以,只是你愿不愿意或者什么時候遵從而已。
我們都知道,在機器人行業,產品類的電磁兼容標準目前還處于行業標準階段,還沒有到強制階段,故不少企業還處于入門檻狀態。但不代表執行電磁兼容設計對于產品沒有貢獻,不重要,可有可無。假如真的是這樣的意識,恐怕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下面我也分享2個案例給大家參考:
通過上面的兩個案例,您有怎樣的感觸呢?電磁兼容對于您產品的幫助僅僅在于認證與否嗎?是否對您的網上維護、設備商用保障有怎樣的影響或者提升呢?
認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NO.3
這句話如何來解讀呢?
在我們工作中,不僅僅是電磁兼容領域存在,硬件領域也經常發生爭論的事情是:產品滿足了規格指標,沒有問題呀?但是,為何產品商用之后出現了問題呢?這個時候經常出現很多扯皮或者推諉的事情,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滿足規格而商用還出問題呢?
我想在上篇的“認證通過=質量可靠”中所談的類似,通過滿足規格指標或者認證,不代表產品就能夠滿足商用的要求。這里還存在一個評估滿足規格指標或者認證通過的測試條件。在什么前提下通過或者滿足?與產品實際應用的環境是否一致呢?這個問題就需要自己來進行思考,判斷一個事情是否滿足或者符合,是需要有邊界條件的,是需要與實際條件下符合的,否則只能是自說自話。
我想,大家都聽說過,電磁兼容設計,涵蓋至少2個部分:
1)產品與外界的和諧相處(EMI&EMS),即系統之間的電磁兼容;
2)產品自身內部的和諧相融,即系統內部的電磁兼容(如射頻與數字之間避免串擾干擾、模擬與數字之間的避免干擾、開關電源不要干擾模擬射頻等,這在PCB布局布線內部結構設計都需要考慮的地方)。
因此,認證只是評估產品在符合國際通訊的一種手段,但不代表產品真實品質的好壞。
難道行業巨頭有錢就任性?
NO.4
大家可以縱觀一些行業巨頭,他們在認識電磁兼容方面是怎么做的呢?例如華為、中興、海康、CISCO、大華等等企業,他們為何設立自己的電磁兼容研發團隊、以及為何還建立相關的實驗室等?
難道他們有錢花不了?還是為了僅僅走出國門業務的需要?還是有其它的考慮呢?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其中的緣由?
但,我更相信,在“以質取勝”的來臨之際,這種的投入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更是為了“花錢是為了更好地賺錢”而出發的。否則,任何的事故或者問題帶來的代價,都遠遠超越前期的投入。
下面是我從網上找了一家公司對于電磁兼容等工程領域的投入信息,值得大家參考及思考:
大華股份獲批認定浙江省重點實驗室
https://mp.weixin.qq.com/s/pJne0n0r6yiwJJCU4vyEhw
近日,浙江省科技廳公布了2021年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名單,大華股份視覺物聯融合應用重點實驗室,憑借在視頻物聯領域領先的創新能力和卓越的產品質量管理優勢,獲評“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榮譽稱號。
大華股份從眾多參評企業中脫穎而出,率先取得省級重點實驗室認證,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對大華在技術研究、產品質量管理、工程產業化等方面能力的認可和肯定,將為視頻物聯技術的研究與融合應用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質量是企業生命之本,大華嚴把質量紅線,用最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建立了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全過程質量能力改進體系,不僅僅覆蓋產品形成的全生命周期,更貫穿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為高可靠、高品質產品的研發生產提供支撐,用匠心精神打造卓越品質。
作為質量管理流程中的一環,大華工程實驗中心,可靠性實驗室等30多個實驗室構成,其中可靠性實驗室獲得了國家CNAS認可資質、IEC的CTF2資質,具備煙霧、跌落、防沖撞、穩定性等不同的測試能力,于千錘百煉中全方位保障產品質量、持續驅動產品創新。保證大華產品在高海拔、高溫、沙漠、水下等復雜環境下依然可靠運行,滿足用戶多場景應用需求;依靠可靠性檢測、電磁兼容檢測等一系列嚴苛的技術檢驗,為產品卓越性能保駕護航,匠心交付從材料、元器件、單板到整機高品質的產品。
重表輕實?
NO.5
作為工程師的我們,應該重表輕實還是重實輕表呢?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如果能夠做到看重實際的同時,兼顧表面,那就是更好的事情,這樣事情做得靠譜又能夠影響面大。但在現實中又是怎么樣的現狀呢?
上篇中談到了的“沒有強制認證就不做電磁兼容設計”,“滿足規格就OK”等等現象,這是重實嗎?我看未必,只有瞄準產品的商用成功才是一切的設計規格或者設計要求,這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是我們工作賴以存在的必要和基礎。沒有質量的做法一切都是徒勞的,也是危害性最大的。
在我們之前的生活中聽到不少這樣的案例,下面就來看看質量問題對于企業產生的危害:
1.當年索尼公司因游戲機的USB電纜線材質含鎘量不滿足標準要求,好像被罰了2.1億美金。
2.豐田汽車踏板事故,導致當時這些相關汽車的全面召回返修。
3.三星NOTE7爆炸事故,但三星沒有在中國市場撤回賠付,如今在中國市場,您還看到三星手機嗎。
因此,工程師的職責之一,確保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工程商人,這才是一個企業之福。
產品是否可以出國
鋌而走險一回?
NO.6
之前,有一家公司在執行產品的電磁兼容的EMS浪涌測試時,因TVS管通流能力不夠導致老發生燒毀。
后來在TVS管的電路上增加了一個保險管,那么測試時燒毀了保險管而不是TVS管,但這樣就可以讓測試通過了(因為沒有短路了呀),但這樣做的后果是TVS管只能保護一次,下一次干擾來臨時,怎么辦?(如果導致設備損壞或者財產損失,是否有更大的危害呢?上篇有浪涌導致火災的事故)
還有一家公司的部件產品因受到外部干擾時,導致客戶產品系統中的模塊燒毀,產生的后果與代價就是每一款產品給客戶賠付10W。那么,這10W也許對于此部件廠家來說是小錢,因為出現故障畢竟是概率性。可是假如這款產品流到市場上出現故障,又需要賠付多少呢?賠付完成之后,對客戶的整個系統化產品品牌形象的影響將會如何呢?這個成本如何計算呢 ?
基于中國當前還不規范、成熟的市場環境下,以上抱有僥幸心理的企業可能還會存在一定的周期內。但是,假如其公司產品一旦出貨到海外成熟地區(美國、歐洲、日本、德國等),恐怕沒有幾個企業還敢如此鋌而走險了吧?
原文標題:對于電磁兼容的認識,您是否掉入這些誤區(下)?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EDA365】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電磁兼容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897瀏覽量
98022
原文標題:對于電磁兼容的認識,您是否掉入這些誤區(下)?
文章出處:【微信號:eda365wx,微信公眾號:EDA365電子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上海計量協會電磁兼容專委會年會暨電磁兼容論壇舉行
![上海計量協會<b class='flag-5'>電磁兼容</b>專委會年會暨<b class='flag-5'>電磁兼容</b>論壇舉行](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11/AF/pYYBAGEjX2CAcHQBAAAbjMuxM3k247.jpg)
衛星通信系統電磁兼容管理系統
淺談電磁兼容系統
T型EMC磁芯:電子設備中的電磁兼容守護者
電磁兼容emc是什么意思
![<b class='flag-5'>電磁兼容</b>emc是什么意思](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4/8A/wKgZomX0Fd2AR7C1AAJI0SnanfE053.png)
電磁兼容測試是干啥的
![<b class='flag-5'>電磁兼容</b>測試是干啥的](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BD/54/wKgaomWiBSiAQWVgAANjDb8UxTE517.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