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發時長4分05秒報道《工業互聯網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聚焦山東青島政府共發布了1000個“工業賦能”場景和100個“未來城市”場景,工業互聯網改造示范項目覆蓋了全市幾乎所有行業領域。
工業互聯網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載體。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鏈從上游的基本硬件設備,中游邊緣層、平臺層、應用層構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到下游的工業應用企業,工業互聯網產業鏈貫穿了整個工業制造業。實際上,是數據從線下收集到線上平臺再進行指導線下設備的數據全生命周期的運作。 本文伙伴產業研究院從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出發,圍繞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等討論工業互聯網相關關鍵技術和器件。伙伴產業研究院最新出版的《數字經濟時代,2020-2021年中國新基建產業發展白皮書》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報告含有關于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各環節的系統分析。更多關于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以及背后邏輯的分析詳見白皮書,內含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及醫療器械等7份產業發展報告。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圖片來源:伙伴產業研究院
數據采集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產業鏈上游前端信息采集可進一步分為標識解析體系、智能傳感、工業視覺等多個細分領域,形成一套工業互聯網感知系統。 標識解析體系是支撐工業互聯網互聯互通的神經樞紐,其作用類似互聯網的域名系統,是實現工業企業數據流通、信息交互的關鍵樞紐。目前,中國上線二級節點數85個,覆蓋22個省(區、市)和機械、材料、石化、家電等33個行業,標識注冊量超過98億,連接企業超過9000家,日解析量超過800萬次。 傳感器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核心,是自動化智能設備的關鍵部件,工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將給傳感器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機器視覺在精益化、柔性化生產中起著關鍵作用,不僅可以使產品在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質量更加穩定、更加高效,還可以使生產的柔性化程度、效率也得到極大的提升。
工業互聯網數據傳輸端——內外網絡傳輸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網絡層面建設主要圍繞線下設備線上化,線上設備互聯互通開展。在現場級和車間級,數據傳輸主要側重于實現底層設備橫向互聯以及與上層系統縱向互通的連接;在企業級和外部,數據傳輸注重通過云平臺實現生產設備、控制系統、工業信息系統、工業互聯網應用的互聯互通。 隨著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步伐的加快,工業企業設備低時延大帶寬要求,對5G傳輸技術、無線網絡作業有了更高需求,所以不是把5G技術強加在工業互聯網身上,而是基于場景5G是最優選擇。
工業互聯網工業平臺端——智能建模和數據集成
在連接的基礎上,工業互聯網對企業制造管理的五大要素——人機料法環進行了重構,數據在重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以數據為媒介,將實體環境投影到數字孿生空間,研究其數據機理模型,提升機器智能化,從而驅動知識生產。工業大數據技術在功能框架中對應數據域和服務域的算法建模部分。 工業大數據一方面與通用大數據存在共性,如可以采用HDFS分布式系統的存儲、數據清洗降維的處理方法等,另一方面因其領域的特殊,在采集、分析、管理上也有其行業特點。 如同工業數據的采集有自身特點外,工業大數據的基礎在于挖掘模型的調整與行業建模,管理上則包括多源異構數據的管理集成以及質量監控體系。
工業大數據平臺技術--圖片來源:上海智能制造系統創新中心
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端——工業app
工業APP是基于工業互聯網,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重要成果。 工業App在我國起步較晚,2017年才剛剛走過萌芽階段,然而短短3年內,2020年我國工業App總數就爆發式地增長到30萬余個,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百萬規模。可以看出工業APP數量正在快速增長,將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提升平臺價值,從而進一步帶動企業接入平臺,為平臺進一步積累數據和工業模型,形成正向循環。 伙伴產業研究院認為,要不斷突破工業互聯網信息收集、數據傳輸、工業平臺、行業應用等技術和硬件成本,推動“工業賦能”場景和“未來城市”場景建設,推動工業萬物互聯,確定影響我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技術,有助于我國工業互聯網井然有序發展,更有助于制造企業從中獲益。
原文標題:獲央視點贊,這項新技術不斷突破,打造萬物互聯!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機器人前沿】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32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30瀏覽量
94274
原文標題:獲央視點贊,這項新技術不斷突破,打造萬物互聯!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n,微信公眾號:產業大視野】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