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復習常用的網絡基礎知識,包括雙絞線;光模塊;交換機;還有網絡測試最常用的PING命令。
1、雙絞線的兩種接法:
EIA/TIA 568B標準和EIA/TIA 568A標準。具體接法如下:
T568A線序
綠白 綠 橙白 藍 藍白 橙 棕白 棕
T568B線序
橙白 橙 綠白 藍 藍白 綠 棕白 棕
直通線:兩頭都按T568B線序標準連接。
交叉線:一頭按T568A線序連接,一頭按T568B線序連接。
網卡與網卡10M、100M網卡之間直接連接時,可以不用Hub,應采用交叉線接法。
現在交換機和路由器都能支持T568B線序了,所以呢,只要記得一個568B線序就可以了!
2、光收發模塊
光模塊由光電子器件、功能電路和光接口等組成,光電子器件包括發射和接收兩部分。簡單的說,光模塊的作用就是光電轉換,發送端把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通過光纖傳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
將網卡裝在計算機上,做好設置;給收發器接上電源,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操作;用雙絞線把計算機和收發器連接起來,雙絞線應為交叉線接法;用光跳線把兩個收發器連接起來,如收發器為單模,跳線也應用單模的。光跳線連接時,一端接RX,另一端接TX,如此交叉連接。不過現在很多光模塊都有調控功能,交叉線和直通線都可以用。
3、網絡交換機
網絡交換機,是一個擴大網絡的器材,能為子網絡中提供更多的連接端口,以便連接更多的計算機。隨著通信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推進,網絡交換機市場呈穩步上升態勢。
它具有性能價格比高、高度靈活、相對簡單、易于實現等特點。所以,以太網技術已成為當今最重要的一種局域網組網技術,網絡交換機也就成為了最普及的交換機。
4、Ping命令
Ping是Windows、Unix和Linux系統下的一個命令。ping也屬于一個通信協議,是TCP/IP協議的一部分。利用“ping”命令可以檢查網絡是否連通,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分析和判定網絡故障。
一般情況下,用戶可以通過使用一系列ping命令來查找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或檢驗網絡運行的情況。
下面就給出一個典型的檢測次序及對應的可能故障:
① ping 127.0.0.1
如果測試成功,表明網卡、TCP/IP協議的安裝、IP地址、子網掩碼的設置正常。如果測試不成功,就表示TCP/IP的安裝或設置存在有問題。
② ping 本機IP地址
如果測試不成功,則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裝存在問題,應當對網絡設備和通訊介質進行測試、檢查并排除。
③ ping局域網內其他IP
如果測試成功,表明本地網絡中的網卡和載體運行正確。但如果收到0個回送應答,那么表示子網掩碼不正確或網卡配置錯誤或電纜系統有問題。
④ ping 網關IP
這個命令如果應答正確,表示局域網中的網關路由器正在運行并能夠做出應答。
⑤ ping 遠程IP
如果收到正確應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網關。對于撥號上網用戶則表示能夠成功的訪問Internet(但不排除ISP的DNS會有問題)。
⑥ ping localhost
local host是系統的網絡保留名,它是127.0.0.1的別名,每臺計算機都應該能夠將該名字轉換成該地址。否則,則表示主機文件(/Windows/host)中存在問題。
⑦ ping www.qq.com(騰訊官方域名)
對此域名執行Ping命令,計算機必須先將域名轉換成IP地址,通常是通過DNS服務器。如果這里出現故障,則表示本機DNS服務器的IP地址配置不正確,或它所訪問的DNS服務器有故障
如果上面所列出的所有ping命令都能正常運行,那么計算機進行本地和遠程通信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責任編輯人:CC
-
雙絞線
+關注
關注
2文章
249瀏覽量
23771 -
Ping
+關注
關注
0文章
69瀏覽量
16053 -
網絡測試
+關注
關注
0文章
42瀏覽量
112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巧用Ping和Traceroute命令排除網絡故障
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功能
![<b class='flag-5'>ping</b><b class='flag-5'>命令</b>的使用方法及功能](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6/F2/wKgZomUMQWmAUE0hAAAtmOWH_8s246.png)
ping命令的使用大全(Windows下ping命令的使用)
如何使用ping命令測試網絡攝像頭連通性
![如何使用<b class='flag-5'>ping</b><b class='flag-5'>命令</b><b class='flag-5'>測試</b><b class='flag-5'>網絡</b>攝像頭連通性](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91/65/wKgZomTgH8eARxz-AAATrIMDd94669.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