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浙江國自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園區,一臺個子不高的“小藍”機器人率先奪人眼球。
“小藍”有四個輪子,一雙呆萌的大眼睛,像極了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的主角WALL·E。原來,“小藍”是國自新一代小型智能巡檢機器人GS200。迷你的身材讓它更加靈活,這雙大眼睛更是其靈魂所在——高清視頻監控、環境信息智能檢測、夜間巡視、精確紅外測溫等重要功能都離不開它。
再往里走,最近成為焦點的“大黃蜂”閃亮登場。這臺“大黃蜂”,就是國自獲評“2020年度浙江省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的“SUNBOT子母式跨陣列作業光伏清潔機器人”。
只見亮黃色的小車行走在地面的模擬光伏板上,滾動的前輪自帶清潔刷,將布滿灰塵的光伏板刷得锃亮。游走到光伏板邊緣時,小車就會自動調轉方向,直至將整塊光伏板都清洗干凈。
這是國自近六年獲評的第五個省內首臺(套)產品。國自CTO陶熠昆向記者表示,首臺(套)是對國自創新能力的認可,但更重要的是這個首臺(套)能夠在產業中落地,能夠幫助客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那才是創新的目的,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大黃蜂”如何賦能
將“大黃蜂”的本名拆開,可以從“子母式”“跨陣列作業”“光伏清潔機器人”三個角度去理解其功能。國自清潔業務團隊負責人宓旭東、張翼向記者解釋,首先,光伏清潔機器人,顧名思義其主要作用是清洗光伏電站的。所謂子母式,“是我們創造了兩種車型,分別是子車和母車,兩者配合協調,共同完成光伏電站的清洗工作”。
母車,指的是搬運機器人,就像航空母艦一樣,可以搭載8個子車,起到運載作用。子車指的是清潔機器人,執行清洗任務。在大型光伏電站里,光伏板是呈行列式排列的。母車會載著小車在各個行列里行走,每到一行,母車就會把小車準確地放置在光伏板上,清洗后又回到母車,去下一行執行任務,這也就實現了跨陣列作業。“這種子母式跨陣列作業最大的優點是能夠讓小車的發揮最大的作用,不會再局限于一排一行,提高了小車的利用率,對客戶來說也是一件高性價比的事情。”
宓旭東表示。更具創新意義的是,子車不但可以和母車協同作業,還具備獨立工作能力。在大型地面電站,母車可以輕松地搬運小車進行跨行列清洗,不需要人力,日清洗能力達5兆瓦。但是在分布式屋頂電站,裝機容量相對較小,母車無法運行到屋頂,那么只需要一位工作人員管理多臺小車單獨作業,8小時即可清洗1.5兆瓦。“這樣一來,客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母車,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便捷、靈活、高效的背后,是強大的技術支撐。比如,定位導航技術可以幫助母車在室外確定操作的點位,基于3D激光的對接技術能讓子車精確地落到光伏板上,還有基于5G的通信技術維持整套設備的運行。
目前,子母式跨陣列作業光伏清潔機器人已經在國內外數百個電站落地,包括正泰集團的光伏電站,還有中東的新能源巨頭——阿布扎比未來能源公司。
據張翼介紹,阿布扎比未來能源公司在馬斯達爾城有個800兆瓦的光伏電站,使用的正是國自的光伏清潔機器人。800兆瓦是什么概念?1兆瓦光伏電站,占地面積在5000到6000平方米左右,800兆瓦,也就是400萬到480萬平方米,相當于一個規模不小的村鎮。
光伏電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太陽能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潔性、絕對的安全性、相對的廣泛性、確實的長壽命和免維護性、資源的充足性及潛在的經濟性等優點,對提升發電的長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如果光伏板被灰塵遮蔽,會減少組件接收的光照量,從而影響系統效率,降低發電量。局部的遮蔽還會引起熱斑效應,造成發電量損失,影響組件壽命,甚至可能導致安全隱患。
因此,為清潔能源事業的發展助力,為實現中國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貢獻力量,是國自的初心,也是子母式跨陣列作業光伏清潔機器人真正的價值所在。
“6年5次”背后的邏輯
2014年至今,國自的機器人產品已有5次獲得省首臺(套)認定:2014年的變電站KYN開關柜智能操控機器人,2015年的基于多驅動單元同步控制的重載搬運機器人,2016年的面向太陽能光熱發電場的鏡面清洗機器人,2017年的基于測量式激光導航的叉式搬運機器人物流系統,以及2020年的SUNBOT子母式跨陣列作業光伏清潔機器人。
比如2015年的重載搬運機器人和2017年的激光叉式搬運機器人,都已經在物流行業實現批量應用。其中激光叉式搬運機器人在推出之前,一直被海外的公司壟斷。國自通過自主研發,將產品成本降低了50%以上,不但打破了進口壟斷,還帶動了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
如此快速的創新,其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國自機器人CTO陶熠昆告訴記者,國自在戰略上一直處于領先水平。“一是我們入行早,能夠更敏銳地洞察技術和市場的發展趨勢。當民用機器人發展得火熱,我們也沒有盲目跟風,而是先把剛需的工業機器人做好。”
“二是因為我們是一個非常開放、鼓勵創新的團隊。三是源于國自多年來人才和核心技術的累積,形成了交叉性非常強的團隊。”
陶熠昆表示,國自的發展模式和成長理念在目前行業中是比較獨特的。許多機器人公司具有特定的行業背景,在某個行業中做得很深入,但是國自的模式是以一個大平臺為支撐,多個事業部集群共同發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行業型公司。“我們會以公司的力量去孵化內部的團隊,他們可以涉足各個行業,橫向和縱向共同發展。每年我們都會接觸許多新行業,這讓我們始終保持創業的心態,也非常適合移動機器人當前的市場特點。”在國自看來,機器人的意義在于根據不同需求,為人類創造價值。因此,機器人即工具(RAAT:Robot As A Tool)、機器人即服務(RAAS:Robot As A Service)。
對于未來,陶熠昆表示國自會保持現在的發展模式和態勢,以持續創新、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心態,讓機器人賦能各行各業,從而推動整個行業快速健康地發展。
是的,創新并不僅僅在于求新,更要求真、求實。即使創新之路永無止境,國自也會心無旁騖地凝望遠方。
責任編輯:lq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704瀏覽量
208686 -
通信技術
+關注
關注
20文章
1141瀏覽量
92438 -
清潔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文章
55瀏覽量
6095
原文標題:【峰企】國自機器人:智造,讓科技落到實處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op2025,微信公眾號:每日機器人峰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