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人居空間物理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具有“視覺—生理—心理”的多維度健康作用。通過對光照數量、空間光分布、光源光譜、光照策略的合理設定,以及光照景觀、光藝術媒體界面的定制設計,將光作為直接有效、安全無副作用的人居環境主動健康干預手段來消除環境致病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有著相當重要的研究意義。
01
研究
1、路燈可能會影響青少年的睡眠、心理健康
最新研究表明,路燈、霓虹燈和其他形式的夜間室外照明與青少年的失眠和情緒障礙之間存在聯系。與夜間戶外光線水平較低的青少年相比,生活在夜間人工照明強度高的區域的青少年平均大約晚睡29分鐘,睡眠時間也比在室外夜間光線最低的地區的青少年少11分鐘。夜間暴露于較高水平的人造光下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符合躁郁癥或特定恐懼癥的診斷標準。
2、“人因照明”技術能大幅提升深層睡眠
臺灣工研院新開發“人因照明”技術,可借由調整光源波長刺激人體褪黑激素產生,改善睡眠品質,經實驗證明能大幅提升深層睡眠17%。光照治療過去是應用在精神科病房,針對高緯度地區的季節性憂郁癥,作為輔助方法改善睡眠。而工研院新開發的技術,使用自然光,借由過濾掉會導致病患心情郁卒的光波波長,讓病患改善病況或睡眠品質,經臨床評估,能大幅降低病患憂郁癥狀,縮短入睡時間。
3、夜間光誘導負性情緒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一系列公共衛生證據顯示人長時間暴露于夜間異常光線下,會產生抑郁樣情緒和認知障礙,但是我們對其背后的神經機理知之甚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薛天課題組,首次描述了介導夜間異常光誘發抑郁樣表型的神經環路結構與功能;證明了是夜間不正常光線而不是節律或睡眠的紊亂造成抑郁樣行為,并且發現了該環路的可興奮性受到晝夜節律門控調制,首次詮釋了光在白晝和夜晚截然相反的情緒作用的內在機理。
02
標準
1、國家標準《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
2021年2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GB 40070—2021)后,受到了廣泛關注。該標準規定了與近視防控相關的教科書、教輔材料、學習用雜志、課業簿冊、考試試卷、學習用報紙、學齡前兒童學習讀物,以及普通教室照明燈具、讀寫作業臺燈和教學多媒體等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的衛生要求。
2、團體標準《讀寫臺燈視聽健康與人因舒適度評價規范》
國家視聽健康聯盟視覺與聽覺研究院提出團體標準《讀寫臺燈視聽健康與人因舒適度評價規范》,從讀寫效率和護眼舒適的角度,對讀寫臺燈進行系統性的評估。
3、團標《中小學教室照明質量分級評價》
由上海照明電器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發布的團標《中小學教室照明質量分級評價》首次在中小學教室照明的要求中提出了與節律健康和空間視亮度相關的兩項指標,并按AAA、AAAA、AAAAA三個層級對中小學教室照明質量進行分級評價。
-
照明
+關注
關注
11文章
1527瀏覽量
131612 -
光譜
+關注
關注
4文章
847瀏覽量
35372
原文標題:健康照明研究與標準盤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gmyokwx,微信公眾號:廣明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