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局域網以其方便、快捷、及時等優點,正成為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無線化、無紙化、無膠片化)。隨著無線網絡建設的迅速擴展,電磁干擾也逐漸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在一些特殊行業(如航空飛行)禁止使用民用無線設備已被寫入各個國家的法律。尤其是在多種醫學電子工程技術廣泛應用的環境里部署無線局域網是否安全,是否對電子醫療設備存在潛在性的干擾,已成為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大問題。
1 無線局域網技術在醫院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1971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發明了ALOHNET,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無線局域網。上世紀80年代,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建成了第一個商用無線局域網,從此揭開了無線局域網進入人類社會的序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逐步解決了傳輸速率慢、標準不統一、以及建設成本高等問題,使無線局域網在機場、車站、旅館、零售、醫療等服務行業廣泛應用。
目前,無線局域網在醫院主要部署在病房、急診室、ICU、手術室等需要醫護人員移動工作的區域,以幫助醫護人員在病人身邊開展各種即時性的醫療救治工作。總結國內外的成功經驗,部署無線局域網可以為醫院帶來5個方面的好處:(1)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床旁醫療服務,提高病人滿意度。(2)現場核對,提高了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3)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醫療流程的運轉速度。(4)省略人工轉達,降低了人力成本。(5)簡潔和美化病區環境,減少了房間內蜘蛛網式的凌亂布線。
2 電子醫療設備故障與醫療安全的相關性分析
隨著醫學工程學各項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醫療設備已成為臨床醫師開展診療活動的必要條件和手段,其在現代醫療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檢驗數值錯誤或一張醫學影像失真都會影響醫師做出正確診斷,一個電子輔助治療設備的故障會造成治療失敗,而電子人工臟器的任何運行異常都會危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電子醫學設備按照功能大體分為檢查設備、輔助治療設備和人工臟器三大類。任何一類設備發生故障,均可能造成診斷失誤、治療錯誤、危及病人生命健康等危害。保證這些設備的正常運行,是醫療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上述設備故障的風險因素分析見表1和表2。
3 國內外無線局域網在醫院應用的安全性研究
我們檢索了1995年至2005年的國內外有關臨床醫學、醫療設備、醫學信息化建設、無線技術等方面的相關文獻。尚未發現無線局域網對醫療設備干擾的報道,也沒有發現因使用無線局域網技術而危害病人醫療安全或發生醫療糾紛的報道。目前,大多數論述仍停留在對無線波段分離的理論分析上,缺乏事實證明的說服力。在思科公司的幫助下,僅搜集到三個科學試驗報告(內部資料),供同道們參考。
3.1 案例一
1996年9月26日,美國伊利諾斯州哈維市英戈爾斯紀念醫院進行了一次擴頻生物醫學測試。
網絡設備:Aironet900MHz和2400MHz直接序列擴頻產品。
醫療設備:ZOLL1400型體外起搏器。
監視設備:心臟監護儀和示波器。
測試環境:生物實驗室(以生理鹽水仿真人體屏蔽)。
測試結果:未發生任何干擾。
3.2 案例二
2003年4月至2004年2月,日本的電波對醫療器材帶來的影響調查研究會(由日本社團法人電波產業會于2002年9月組建,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校長高倉公朋任主席)開展了無線局域網和RFID對植入型心臟起搏器和心臟除顫器的相關干擾研究。
3.2.1 有關無線局域網對心臟起搏器和心臟除顫器的相關干擾研究:
網絡設備:思科公司無線發射機(AP)8臺,移動終端機(PDA或筆記本電腦)8臺。
醫療設備:植入型心臟起搏器共計28臺(包括SSI、VDD、DDD),植入型心臟除顫機共計7臺(包括ICD-S、ICD-D)。全部醫療設備以制造期分為舊期(1995年以前)、中期(1996-1999年)、新期(2000年以后),進行分組測試。
監視設備:心臟監護儀和示波器。
測試環境:生物實驗室(丙烯仿真人體模型+生理鹽水屏蔽)。
測試結果:8臺無線發射機(AP)和8臺移動終端機分別與28臺設定為最高靈敏度的心臟起搏器組合測試時,有1例當AP距離6cm時產生影響,有4例當AP距離1cm時產生影響(約占總實驗組的0.8%);有4例當移動終端機距離1cm時產生影響。影響程度為輕度,可恢復,且只發生在同一個機型。8臺無線發射機(AP)和8臺移動終端機分別與7臺設定為最高靈敏度的心臟除顫器組合測試時,盡管把AP或移動終端機放在仿真人體的丙烯表面,也沒有發生影響。
3.2.2 關于RFID對心臟起搏器和心臟除顫器的相關干擾研究:
網絡設備:門型RFID10臺,手提型RFID21臺。
醫療設備:植入型心臟起搏器共計28臺(包括SSI、VDD、DDD),植入型心臟除顫機共計7臺(包括ICD-S、ICD-D)。
監視設備:心臟監護儀和示波器。
測試環境:生物實驗室(丙烯仿真人體模型+生理鹽水屏蔽)。
測試結果:10臺門型RFID分別與28臺設定為最高靈敏度的心臟起搏器組合測試時,共計有89例產生影響(約占總實驗組的18.5%)。影響程度為輕中度,可恢復。10臺門型RFID分別與7臺設定為最高靈敏度的心臟除顫器組合測試,共計有4例產生影響(約占總實驗模式的4%)。影響程度為輕中度,可恢復。但是當RFID天線與仿真人體的丙烯表面緊貼時,有1個機型的4例發生了嚴重的不除顫休克。21臺手提型RFID分別與28臺設定為最高靈敏度的心臟起搏器組合測試時,共計有50例(約占總實驗模式的5%)產生影響。產生影響的最遠距離15cm,程度為輕中度,可恢復。21臺手提型RFID分別與7臺設定為最高靈敏度的心臟除顫器組合測試時,共計有7例當距離2cm時產生影響(約占總實驗模式的3%)。其中有3個機型的5例,在距離1cm時發生了嚴重的不除顫休克。
為此,該調查委員會建議植入型心臟起搏器和心臟除顫器的安裝者,在有RFID機器設置或有RFID貼紙粘貼的地方,要不停頓地在道路中央筆直前進,不要停留和靠近,更不能將植入型心臟起搏器等的安裝部位與手提型RFID機器的天線部接近至22CM以內。
3.3 案例三
2004年9月27日,著名醫療設備供應商Medtronic¨對其心臟起搏器產品進行了無線局域網(LAN)的敏感性測試。
網絡設備:2.4GHz頻帶的思科無線設備。
醫療設備:一部Kappa400型和一部Kappa700型心臟起搏器。
監視設備:心臟監護儀和示波器。測試環境:生物實驗室(以生理鹽水模擬屏蔽)。
測試結果:未發生任何干擾。
近10年相關信息檢索的數據表明,世界各國對開展無線局域網與醫療設備的安全性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僅開展了對植入型心臟起搏器和植入型心臟除顫器的安全性測試。綜合分析,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1)被測試的電子醫療設備種類單一,尚未開展系統化的研究。(2)研究工作還局限于實驗室測試,研究結果與實際應用之間缺乏可比性。(3)研究工作局限于內部測試,不[收稿日期2006-05-26](責任編輯張國忠)能信息共享。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開展適合我國電子醫療設備裝備水平的系統化的無線局域網安全性測試研究。
4 我國開展醫院無線局域網安全性研究的設想
開展醫院無線局域網與醫療設備的安全性研究應當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當在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并向前推進一大步。(1)應當納入國家或地方政府的科研項目,從而具有一定的行業影響力和公信力。以便于做到開展一項研究,影響惠及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2)研究經費應當由國家、廠家以及行業協會共同負擔。(3)研究項目可以按照先普及后深入的研究路線開展,即先在一家三級甲等醫院開展多種類的電子醫療設備在無線局域網環境中的安全性研究,然后再開展對同一種類不同機型的安全性研究。(4)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力爭在醫療應用環境中進行測試。增加實際應用的可比性。(5)對治療性的電子醫療設備應當在一般研究沒有干擾的情況下,進一步深入開展動物實驗。(6)在開展系統研究之后,應當由國家、地方政府、或行業協會盡快制訂出無線局域網在醫院部署的指南,為醫院信息現代化提供技術指導。
責任編輯:gt
-
無線網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2瀏覽量
21661 -
無線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509瀏覽量
174782 -
局域網
+關注
關注
5文章
770瀏覽量
466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MIS系統在高校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
中智訊-移動互聯網技術及課程建設
蜂窩移動通信技術與無線局域網技術概述
利用局域網構建安全的信息化高校實驗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