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間,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發布2020全年財報,凈利潤大漲141.5%,達7.16億美元,成科創板“摘U”第一股!這是中芯國際登陸科創板以來首份對外公布的財報。
科創板帶著“-U”的股票簡稱,代表這家上市企業尚未盈利,而成功扭虧為盈的中芯國際,將在明日正式摘掉“U”這一特別標識。
財報顯示,2020年,中芯國際多項財務指標創歷史新高:全年營業收入合計39.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6.7億元), 同比成長25.4%;毛利9.21億美元,同比成長43.3%;歸屬于公司的凈利潤7.16億美元,同比成長204.9%,實現近兩倍增長;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3.3億美元,去年這一數字尚為虧損1.0億美元。
中芯國際表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由虧損轉為盈余,主要原因為經營性利潤增加以及投資收益增長。此外,銷售晶圓數量增長與產品組合變動也共同推動了營收增長。2019年,其銷售晶圓數約為500萬片(折合8英寸晶圓),報告期內這一數量增長至570萬片,漲幅達到13.3%。此外,每片晶圓的平均售價亦有所上漲,由上年的620美元增加至今年的686美元。
分業務來看,來自晶圓代工業務的營收為34.7億美元,占總營收比重為88.9%;來自光掩模制造、測試及其他配套技術服務的營收總和為4.3億美元,占總營收比重11.1%。其中晶圓代工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9.9%,其他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同比增長97.7%。
其他業務的較快增長亦符合中芯國際的發展戰略。其在年報中表示,除晶圓代工業務外,中芯國際亦致力于打造平臺式的生態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設計服務與IP支持、光掩模制造、凸塊加工及測試等一站式配套服務,并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最終與產業鏈各環節企業一同為客戶端提供全方位的集成電路解決方案。
分地區來看,2020年中芯國際來自大陸與香港地區的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3.5% ,收入同比增長34.1%;北美區業務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3.2% ,同比增長10.4%;歐洲及亞洲業務區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13.3% ,同比增長16.7%。
從應用領域看,智能手機類應用收入占晶圓代工業務營收的44.4%,同比增長21.7%;智能家居類占晶圓代工收入17.1%,同比增長22.3%;消費電子占晶圓代工業務營收的18.2% ,收入同比增長6.5%;其他應用類占晶圓代工業務收入的20.3% ,增長28.3%。
以技術節點作分界,來自90納米及以下制程的晶圓代工業務收入占比58.1% ,而2019年則為50.6%。其中,55/65納米技術的收入貢獻比例由2019年的27.3%增加至2020年的30.5%。28納米及以下技術的收入貢獻比例由2019年的4.3%增加至2020年的9.2%。
此外報告顯示:中芯國際向梁孟松博士贈予了一套價值2250萬元(含稅)的住房。
此前,業界傳聞梁孟松曾有離職意向。目前看,梁孟松的離職風波中芯國際已經內部穩妥處理,而且梁孟松很有可能正是中芯國際12nm平臺進展的核心功臣。
▲中芯國際董事會成員
關于項目研發進展,中芯國際在財報中披露了第二代FinFET技術、14nm FinFET技術等10大在研項目的研發進展。
根據財報,2020年中芯國際先進技術平臺研發進展順利。第一代FinFET工藝制造水平逐步提高,進入成熟量產階段,產品良率已經達到業界標準;多個衍生平臺開發按計劃完成,已經實現量產產品多樣化目標,其中包括在14納米FinFET通用工藝平臺上完成了12nm通用平臺驗證等。
第二代FinFET技術首次采用了SAQP形成鰭結構以達到更小尺寸結構的需求,相對前代技術,單位面積晶體管密度大幅提高。目前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技術已經完成低電壓工藝開發,可以提供0.33V/0.35V低電壓使用需求,已經進入風險量產。
通過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臺開發和布建,中芯國際將拓展平臺的可靠性及競爭力,或有助于未來進一步布局移動、無線、計算、AI、物聯網和汽車應用等領域。
同時,中芯國際特色工藝技術研發進展順利,有多個技術交付量產,40nm及0.11微米嵌入式非揮發性存儲器平臺進入風險量產,其他高壓驅動、特殊存儲技術、圖像傳感項目研發亦在穩步推進中。
▲中芯國際10大在研項目
關于資本支出,2020資本支出主要用于三座廠擴產,2020年,中芯國際資本開支主要用于上海300mm晶圓廠(擁有實際控制權)、北京300mm晶圓廠(控股)、天津200mm晶圓廠(控股)擴產。
展望2021年,中芯國際資本開支定為4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藝擴產,小部分用于先進工藝、北京新合資項目土建及其他。
此外,2021上半年,中芯國際銷售收入目標為21億美元(約合138.15億人民幣),全年毛利率目標為10~20%的中部。
中芯國際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先進工藝實現的收益,從2019年的4.3%到2020年的9.2%,這不僅意味著公司越發成熟的先進工藝,還代表了公司將技術轉化成經濟效益的能力有了長足進步。
中芯國際在2020年能實現全面營收,離不開國家對半導體企業的大力扶持,離不開梁孟松在內的工程師的忘我付出,更離不開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鼎力相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半導體產業會萬花繁盛,打破卡脖子局面。
責任編輯:lq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25瀏覽量
65556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99瀏覽量
128411 -
晶圓代工
+關注
關注
6文章
864瀏覽量
48683
原文標題:梁孟松離職風波后續:中芯國際送了一套價值2千萬的房子
文章出處:【微信號:wc_ysj,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95.5億!晶圓大廠成功引資
![95.5億!<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圓</b>大廠成功引資](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5/2B/wKgZO2d89LWAfuerAANE3ldm19I051.png)
臺積電三季度財報10月17日發布,預計營收雙增長
晶圓出貨量增長!臺積電Q2營收飆漲,四大芯片代工廠財報有何亮點?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圓</b>出貨量增長!臺積電Q2營收飆漲,四大芯片<b class='flag-5'>代工</b>廠<b class='flag-5'>財</b><b class='flag-5'>報</b>有何亮點?](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2/93/wKgZoma8gAmAZ35YAAB7mjRkn4I593.jpg)
三星晶圓代工發力,挑戰臺積電地位
中國大陸晶圓制造產能飆升,預計2025年占全球三分之一
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市場復蘇,特定制程或迎漲價潮
中芯國際第一季度業績亮眼,躍居全球晶圓代工第三
中芯國際躍升至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四大晶圓代工廠Q1財報出爐,中芯國際僅次于臺積電
中芯國際發布2023年年報,營收63.2億美元
![中<b class='flag-5'>芯</b><b class='flag-5'>國際</b><b class='flag-5'>發布</b>2023年年<b class='flag-5'>報</b>,營收63.2億美元](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2C/wKgaomYSVM6ACjb7AAFDL3U0coY836.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