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大立科技發布了2020年年報,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9億元,同比增加105.52%;營業利潤4.53億元,同比增加200.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億元,同比增長187.56%。
境外收入高速增長,在手訂單充足
對于業績的大幅度提升,大立科技表示,報告期正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爆發,公司作為工信部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疫情期間一直持續滿負荷生產;同時,傳統主營業務中的型號裝備產品訂貨持續快速增長,公司實現按期高質量交付,助推了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從收入結構來看,公司去年來自境內的收入為8.05億元,占比73.85%;來自境外收入為2.85億元,占比為26.15%,同比增長高達628.65%。
此次疫情顯著提高了社會對紅外設備的認知度和下游應用領域的潛在機會,大立科技預測防疫產品需求將由突擊爆發轉為長期持續、穩定增長的新階段,如:大健康、養老產業等新行業都對紅外人體測溫提出了明確的新需求。
資料顯示,大立科技主要業務涵蓋紅外及光電類產品和巡檢機器人類產品兩大領域。公司在紅外及光電產品相關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少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能夠獨立研發、生產紅外熱成像相關核心芯片、機芯組件到整機系統全產業鏈完整的高新技術企業。
產品應用取得新突破,拓寬產品賽道
作為國內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大立科技擁有近20年的人體測溫產品經驗,擁有國內唯一的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非晶硅)產業化基地。前期發布的業內首款3072 × 2048分辨率600萬像素級紅外探測器,鞏固了國內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領域領導者的地位。作為紅外熱成像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企業之一,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防疫、國防、電力、石化、 安防、個人消費等行業。在裝備領域,公司不斷拓展應用場景,緊貼用戶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實現在精確制導、火控瞄準、夜視偵察和光電對抗等多領域提供產品,近年還成功拓展了光電慣導領域。
此次疫情期間,大立科技防疫產品性能已達到歐美發達國家質量標準,產品受到國內外客戶的高度認可,訂單充足。數據顯示,紅外及光電類產品2020年營收達9.97億元,占比91.42%,同比增長104.15%。
此外,大立科技還圍繞“新基建”需求,深挖巡檢機器人在特高壓、軌道交通和大數據中心等新興建設領域的市場潛力,在電力行業的基礎上,現已成功開拓巡檢機器人在軌道交通和IDC數據機房等領域的應用,拓寬產品賽道。2020年,巡檢機器人營收為6596.71萬元,占比6.05%,同比129.61%。
2020年通過對北京航宇智通技術有限公司的并購,大立科技進入航空光電系統產品領域。公司方表示:該中心的設立將使公司迅速躋身國內綜合光電系統行業研制單位前列,實現公司在光電技術專業領域創新跨越式發展,后續將與杭州、 上海兩地研發中心實現協同,充分利用各地優勢整合資源,加速公司技術升級。
自動駕駛領域,大立科技利用在車載夜視領域的多年積累,為自動駕駛技術提供低成本視覺感知方案,為“端到端”的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提供可能;還積極推進低成本晶圓級封裝紅外探測器在智慧樓宇、智慧工廠等物聯網應用領域的拓展。
報告期內,大立科技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和新品開發,報告期內研發投入1.23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11.30%。
2020年,大立科技定增成功發行,期初9.7億元募資計劃獲足額認購。大立科技稱,此次募集資金投建的“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擴建項目”,將有效擴充公司測溫類產品的產能,提升公司在面對諸如疫情等應急性事件的生產能力;“年產30 萬只紅外溫度成像傳感器產業化建設項目”將大幅提升核心器件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的產能,以應對公司裝備和民用產品產能擴張。
同時,公司還考慮了產業升級的需要,在本次募投項目中亦安排了“光電吊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以顯著提升公司紅外裝備研制水平,并在機載裝備領域實現從核心設備到整機系統的產品線升級,進一步提升公司裝備業務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lq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738瀏覽量
208833 -
紅外光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7773 -
紅外熱成像
+關注
關注
2文章
358瀏覽量
15175
原文標題:大立科技紅外光電、巡檢機器人兩大核心業務雙開花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