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時代,驛站聯接了遙遠的兩地、建立其上的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交融;工業時代,電報和電話打破物理距離的限制,讓人與人之間天涯若比鄰;信息時代,移動通信、光纖通信以及數據通信支撐了互聯網的繁榮,讓全球經濟飛速發展。
隨著人類社會邁向智能時代,聯接對象的由人及物、聯接數量的十倍百倍增長、聯接能力面臨的更高要求,也驅使著網絡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在移動通信領域,5G已然來到了我們身邊,從個人市場到垂直行業,于潤物細無聲中帶來種種改變。
不止中國,5G成為了推動亞太地區工業4.0的核心引擎。其潛力也在早期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并涌現出一些可圈可點的用例。
5月20日,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與華為聯合主辦“亞太5G行業論壇”。來自菲律賓、馬來、泰國、香港、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協會組織、高校、運營商、解決方案伙伴、垂直行業用戶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商5G行業發展大計,分享在制造、醫療、運輸、物流等領域的實際需求與成功經驗,為加快5GtoB商用落地步伐提供指引。
洞察:亞太5G行業應用潛力巨大
憑借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性、海量連接的關鍵特性,5G開啟了移動通信由消費側向生產側全面滲透的進程,將在工業4.0大潮和全球政治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石、引擎、催化劑的重要作用。
也因此,即便新冠疫情席卷全球,5G的部署與應用并未放緩,GSMA統計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已有62個國家和地區的157家運營商已經推出5G解決方案,并預計到今年年底5G聯接數將超過5.5億。
在擁有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亞太地區,這一趨勢更為明顯。GSMA亞太區負責人Julian Gorman預計,到2025年,亞太地區將有12億5G聯接(比之前預測的11億增加了1億左右),滲透率達到25%,約占全球5G聯接總數的三分之二。
同時,亞太地區是一個多元化地區,每個國家的5G旅程都不盡相同,早期突出應用也各有差異,抓住其中的一些重點,將有助于做好準備,更快從5G中受益。
他還提到,東盟處在亞太十字路口,具有利用5G技術成為領先經濟中心的絕佳位置。當前,泰國和菲律賓已經規模部署了5G網絡,新加坡、越南等地也已開啟了預商用試點,建立起5G行業應用的基礎。有分析公司預測,到2025年,工業4.0將會在東盟區域創造1400億到1500億美元的經濟增加值,從互聯網到制造業,5G將會釋放其中40%-50%的價值。
泰國拉卡邦先皇技術學院工程學院院長Samyot Kaitwanidvilai博士指出,5G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能教育、醫療在內眾多行業的創新,幫助克服差距,進入下一工業革命的前沿。考慮到用戶的快速增長、應用的廣闊前景,相關人才的培育必須盡快提上日程。
GlobalData亞太和中東地區服務總監Dustin Kehoe談到,5G基于更強大的聯接性和邊緣計算,正在提高工廠的效率、推動運營和IT系統的集成、作用于防疫及從疫情中恢復經濟,加快行業數字化轉型。根據對158家客戶的調研結果,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東盟企業將5G列入發展路線圖中,6%的企業正在部署5G。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集成創新學院Pietro Borsano亦在小組討論中表示,5G在“泰國4.0”戰略中有著特殊地位。根據巴育總理牽頭的泰國5G委員會所制定的5G醫療應用遠景規劃,希望到2022年以5G覆蓋500家鄉鎮醫院,到2027年覆蓋不少于7800家鄉鎮醫院。
實踐:5G早期行業落地初顯成效
5G的行業普及之旅現今仍在不少斷點,諸如如何識別行業痛點和真實場景、如何將行業需求轉化為5G的能力、如何因地制宜地支持5G行業項目等。為了應對這些挑戰,5G不僅需要創新者,也需要勇敢的實踐者。在亞太地區的早期實踐中,業已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為我們堅定了信心。
作為東道主,華為亞太區運營商業務總裁肖振東介紹說,通過與運營商、合作伙伴合作,華為開始了5G在亞太地區醫療、港口、礦業、制造業、教育等行業的商用部署。以泰國為例,西里拉等醫院利用5G技術變革傳統醫療模式,實現遠程病患監測、救護車聯網等應用,在疫情沖擊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施耐德電氣印尼數字化轉型負責人Fadi Hamsani分享道,5G的聯接將會成為更高層次的聯接,支持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數據的無縫訪問,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數據收集、洞察,以縮短決策和響應的周期;
結合機器學習和其他數字技術,開啟工廠自動化進程;并且通過5G+AR等應用實現遠程工程協作、幫助維護人員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得益于此,其Batam工廠成為2019年印尼制造業首批工業4.0國家燈塔項目之一,還被世界經濟論壇授予第四次工業革命(4IR)燈塔工廠的稱號。
商湯科技泰國總經理Alex Ji表示,作為人工智能技術全球領先的企業,商湯借助5G的力量,聚焦相關場景進行了大量研究。通過5G網絡,能夠實現手持設備和云之間的流媒體和超大數據包服務,提供更清晰、更友好的高仿真解決方案;
能夠保證實時聯接和計算的能力,同時為客戶提供自動化所驅動的高效率,以及高度個性化的卓越體驗。這些已經通過與華為的合作,在智能園區和智能場景下得到了驗證。
菲律賓Globe企業集團副總裁Peter Maquera談到,該運營商在菲律賓已經部署了約2000個5G站點,在toB領域正面向制造、金融等行業開發和部署解決方案,隨著網絡能力的提升,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5G行業應用的范圍,并通過合作模式創新發掘更多新的商機。
馬來西亞Maxis 5G和專網實踐主管MingChing Chai則從企業員工角度稱,5G將改變所有人的工作方式,比如通過5G+AR可以遠程獲得專家指導;同時還有助于改善工作環境并讓實操性變得更強,特別是在油氣行業,當收到警報需要去排查故障時,通過遠程方式將極大提升員工的安全性。
提速:廣泛生態合作重中之重
亞太地區5G行業應用當前正處在由局部小規模落地,邁向全面大規模復制的關鍵時期,建立更為廣泛的生態合作無疑是重中之重。而搭建起一個打通供應側、需求側和監管方的平臺,促進“政產學研用”合作機制的形成將是第一步。此次與會嘉賓的演講中,也明確表達了這一訴求。
Julian Gorman認為,亞太地區的5G發展有三個關鍵點,第一,政府統籌,制定政策和發展工業4.0;第二,規模化和創新的數字生態系統;第三,促進區域規模增長的扶持政策。
馬來西亞通訊和多媒體委員會首席技術和創新官Shamsul Izhan Abdul Majid介紹說,馬來西亞政府今年初全力推進工業4.0的舉措,其中的關鍵即是要促進國內外對5G的理解,了解清楚5G能做什么、應該有怎樣的用例、如何利用5G的技術優勢。他所在的委員會的重點工作除了協調頻譜、輔助部署、制定標準、進行監管,也包括推動生態建設。
香港貿易發展局的Jason Chiu談到,5G新的能力和特性,為行業打開了一片藍海,意味著很多機會。作為負責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致力于促進包括5G在內的創新技術的應用。
他認為,從政府角度應從幾點著手建立機制,以營造長期有利的營商環境。首先,政府應該提供一個穩定的開放的監管框架,以營造確定性環境來進一步吸引各方投資;
其次,各地政府需要進行區域性合作,一同制定區域化的發展計劃,比如東盟的工業4.0;
第三,必須建立一個成熟的生態系統,協同3G/4G/5G網絡能力,通過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克服數字鴻溝;
最后,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利用5G來實現數字化轉型,香港和新加坡政府都在鼓勵并為中小企業提供專門資金。
中國移動國際公司亞太區商業運營總監Paul Lin強調,在當前情況下不應存在“孤島”,通過合作共享,大家都能夠不斷改進并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中國移動秉持開放態度,積極參與GSMA等眾多國際組織、與垂直行業領袖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建立合作,聯合起來以實現規模效應。
鼎橋物聯網銷售部總監Joey Hu指出,生態對于5G和物聯網來說非常重要,鼎橋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已經在20多個行業開展了上千項合作項目,與合作伙伴聯合打造了5G CPE、5G攝像頭、5G AGV等各式各樣的工業級產品。
印尼Telkomsel物聯網副總裁Alfian Manullang表示,運營商有效開展企業業務的關鍵詞就是合作。從供應側看,單打獨斗無法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必須和系統集成商、云服務商、設備商、應用開發者以及行業企業共同開發;從需求側看,要找到技術應用的真正場景,也需要同行業企業一起探索。
機會:讓中國卓越5G能力走出去
世界看5G,5G看中國。中國的5G發展領跑全球,商用一年多來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市,信號“上天入地”;5G用戶規模全球第一,滲透率跨過價值增長拐點,撐起了5GtoC的大半片天;
賦能產業上,亦開展了超過1000個5G行業應用項目,開始了“從1到N”的復制,令“中國智造”成為可能……在此過程中,中國的5G產業鏈已經相對完善,積累起從網絡部署到行業應用的卓越能力。走出國門,為亞太地區提供經過驗證、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可謂正當其時。
以中國移動為例,早在商用牌照發放之際,它便發布了“5G+”計劃,推進5G+4G協同發展、5G+AICDE融合創新、5G+生態共建,實現5G+X的應用延展。在全國已建成41萬個5G基站(其中含25萬個SA基站),在340個城市實現了5G商用,5G用戶規模也達到了1.89億戶。
據Paul Lin介紹,中國移動在全國建設了三大產業創新中心,分別專注于不同垂直領域的研究工作。
在5GtoB領域,這家運營商全面構建行業數字化服務能力,在過去一年中積極推進100余個集團級龍頭示范項目和2340余個省級區域特色項目的建設,構建起5G+AICDE能力體系和九大行業平臺,深入拓展5G+智慧工廠、5G+智慧鋼鐵、5G+智慧礦山、5G+智慧電力、5G+智慧港口等15個重點細分行業。
他分享道,中國移動在中遠海運港口廈門遠海碼頭完成了5G網絡全覆蓋,以此為基礎打造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實現了無人駕駛運輸車、遠程操控起重機、中控室實時在線監控、智能理貨等應用,優化了港口的運營,極大地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
再比如化纖制造企業新鳳鳴集團與中國移動合作,憑借5G的大帶寬、低時延,利用HD和UHD視頻監控7微米左右的小浮絲面積,提高了生產效率,使之增收2000萬元。
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營銷副總裁朱慧敏指出,中國是全球5GtoB的前沿陣地,通過對垂直行業的研究,華為初步識別了遠程控制、視頻回傳、機器視覺、人員和設備定位等四大共性服務需求,并提出了“1+N”的想法,即1個普遍覆蓋的寬管道、N維能力按需疊加,后者包括高上行吞吐、精準定位和低時延等。
目前,該公司與運營商及合作伙伴一起,已經打造了寧波智慧港口等眾多標桿項目。在亞太地區,去年泰國數字經濟促進局與華為在曼谷建立了5G生態系統創新中心,旨在促進區域5G創新、孵化行業用例、培養數字化人才。
Rokid首席技術官兼Optics主管Guan Liang表示,這家總部位于杭州的公司致力于以5G+AR服務行業數字化,比如將普通工人變成超級工人、傳承工作經驗、實現遠程協作,已經在瑞飛、國家電網、美的等企業有所應用。他希望未來向更多企業分享其方案,彌合人與技術的距離,在工業4.0時代不讓任何人掉隊。
從與會嘉賓們的發言可以看到,亞太地區5G行業應用潛力巨大,且已具備了規模商用的需求和基礎。而5GtoB成功離不開政府的統籌和推動、供需兩側共同的場景及價值挖掘、解決方案的聯合創新與導入,涵蓋“政產學研用”的廣泛生態合作正是關鍵所在。
同時,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亞太地區尤其東盟各國“近水樓臺先得月”,能夠更好地承接中國5G解決方案和生態的外溢。對中國5G產業鏈上下游來說,這里亦是將自身能力推向海外的一個“橋頭堡”,進而通過與世界各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創造更大價值、分享更多紅利。
此次“亞太5G行業論壇”的舉行,為各方搭建了一個充分交流、溝通、分享的平臺。以此為開端,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亞太5G行業應用必將跑出加速度,讓工業4.0之花開遍全球。
編輯:jq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19瀏覽量
574081 -
工業4.0
+關注
關注
48文章
2054瀏覽量
120776
原文標題:“政產學研用”共話亞太5GtoB:兌現巨大潛力,廣泛生態合作是關鍵
文章出處:【微信號:hwwireless,微信公眾號:華為無線網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從追趕到領跑,瑞之辰解碼MEMS傳感器的國產加速度

5G IIoT如何釋放工業4.0全部潛能

加速度傳感器的應用與選購技巧

加速度傳感器的選型?主要看這八大參數!

加速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宏集加速度傳感器MSR165:記錄空手道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力

向您介紹全球陀螺儀、加速度計、慣性測量單元(IMU)、電子羅盤的企業名單(一)

adxl345檢測振動加速度信號,在加速度為0處,有±1g的跳動怎么解決?
華為助力非洲5G產業加速發展
加速度傳感器的應用

物聯網系統中加速度測試方案的實現_加速度傳感器分析

EPSON工業級加速度計選型

e2studio開發三軸加速度計LIS2DW12(1)----輪詢獲取加速度數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