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就在前段時間,想要了解一下國內半導體市場的近況,因此找到了一家國內半導體細分市場的領先企業。這家公司的老總很熱情(姑且叫W總),聽到這個要求后也欣然同意。到達后,受到了W總的熱情接待。
坐下寒暄,接下來就是熟悉的相互介紹環節。據了解,目前W總的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工業視覺傳感器領域,在技術上也不容小覷。例如這家公司的產品已經是某大型代工廠的B級供應商,也是國內某消費電子巨頭與汽車巨頭的供應商,得到這些企業的認可,足以證明該公司至少在技術上的確是頂尖水平。
從“國產替代”談起
寒暄完畢,W總感慨如今對于公司而言是一個好市場。我有些疑惑,如今還處于疫情期間,并且全球供應鏈仍未恢復到最佳時期,不過對于半導體市場而言的確好的機遇,尤其是如今許多中間商賺的盆滿缽滿,莫非W總這邊也是如此?
W總皺了皺眉頭,回應到,公司并沒有從事芯片的交易,而是做傳感器的生意,一些芯片還需要從市場中購買,并且如今市場中芯片漲價對于公司而言也不是好事。雖然從技術上來看,已經排在國內的前列,但體量太小,暫時還有許多芯片需要從中間商處購買,所以成本也漲了許多。
好市場主要是國產替代,這一塊也是公司目前發展的重點。W總笑了笑繼續說,過去許多大廠都不太重視國內的產品,技術再好,沒有廠商愿意試也沒有辦法知道自己的產品到底是什么水平。
到了現在,隨著國內對自主技術需求增加,也讓許多國產廠商開始受益。一些過去上門都無法見到的客戶,如今卻主動的找了上來。
比如某大型消費電子巨頭,便主動上門約見,并考慮讓公司提供相應產品。不過他們有個要求,W總表示,“要求產品中的美國技術含量低于10%,恰巧我們是能夠做到的。”
隨著大廠開始采購國內廠商的產品,這些企業也開始發現國內的一些同類產品在性能表現上并不差,并且在成本上也有一定的優勢。這意味著,國產產品進入到大廠供應鏈當中,在未來的份額也會進一步擴大。
今年的業績也有了較大的增長,W總自豪的說到,因為公司在技術上的優勢,如今已經占據了市占份額達30%-40%,當然這里指得是國內品牌的市場。未來公司也將在工業視覺領域進一步深入,抓住這次的機遇。
國產替代之下
我有些好奇,既然是做國產替代,那么對于自主技術這一塊,公司應該也有相當的自主知識產權了。
目前公司提供傳感器與工業相機,其中當然包括許多技術是有專利的,如產品的外觀結構以及深度學習的部分算法等。W總回應到,不僅是國內在做國產替代,公司也在做國產替代,但就當前來說,很多核心產品都沒有辦法替代。
對于這家企業而言,芯片主要采用FPGA,但W總卻遺憾的表示,找遍全國,卻沒有一家能夠實現替代,或許低端產品可以,但在高端產品應用上,卻依然只能用國外的賽靈思。不是他不想用,而是國內的產品還達不到要求,哪怕性能相同或者相近,都愿意采購,但就是找不到。
不僅是芯片,在制造上,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想要生產產品,就必須要有相應的制造設備或者機床,但目前來看,國內的相關半導體制造設備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
W總表示,目前生產工業相機與傳感器的設備基本都是從德國進口的,由于在標準上的嚴格要求以及精細化工業與自動化的先進性,這些設備哪怕用了十年,在生產上都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不過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設備都內置了GPS,意味著沒辦法將這些設備隨意移動。更別提想要拆解,或者反向工程之類的操縱了。
那么國內的制造設備就不行嗎?W總無奈的搖了搖頭,建廠之前,就在全國考察了各大相關企業,很少有能符合要求的設備。盡管國內的設備相比之下價格要低得多,但大多數設備可能剛開始用時,與德系產品區別不大,但用了三年之后,基本都會出一些問題,精度下降,公差變大等。
不過更讓W總哭笑不得的是,許多銷售在推銷此類產品時,價格如此低,可以每三年就換一批設備,能夠不斷的使用新設備,這樣多好。
場面一時充滿快活的氣息,不過W總繼續說到,即便每三年換批設備,那么老的設備要如何處理,并且產線的設備總是更換的話,總體算下來的成本并不低。
但這時我卻有個疑問,如果芯片不是國產的,制造設備不是國產的,算法也只是部分自己做的,那么這個號稱可以國產替代的傳感器或工業相機,還算是國產的嗎?
最終這個問題我沒問出來,或許是擔心破壞了此時歡快的氣氛,或許是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站在十字路口上的資本
如果說今年哪個產業最火,毫無疑問就是半導體產業,從動輒一年超過2萬家相關企業的建立,到科創板上市屢創新高。無一不在證明半導體產業在國內正如朝陽緩緩升起,而資本也如過江之鯽不斷涌入。
但有意思的是,許多資本更青睞于上游的設計行業。誠然,設計很重要,這是一切半導體制造的源頭,但是下游的制造業同樣重要。
W總表示,如今制造業人才短缺,大多都被設計行業吸收過去了。但問題在于,設計出來的圖紙,總要制造才能化為成品。光有設計,沒有制造,不過是紙上談兵。
不過對于這一觀點,另一位行業內資深人士M總表達了不同的看法,M總認為設計是半導體行業中最重要的一環,優先傾注在這一領域并沒有太大的問題。有了好的設計,才能制造出好的芯片。
不過如今許多半導體企業給出了高昂的薪資招攬相關人才,而這些人才在短時間內并不能帶給企業相應的回報,意味著企業在前期至少在人員投入上是一定會虧損的。
除了高昂的薪資以外,許多初創設計型半導體企業也面臨著另一項巨額的支出,即設計軟件的開銷。想要設計芯片,就必須要有設計芯片的工具,而EDA軟件就是這項工具。
當前全球EDA市場主要由Synopsys、Cadence、西門子EDA(原Mentor Graphics)所把持,國內的EDA市場有超過85%份額由這三家廠商所占據,而中國EDA的國產化率約為10%左右。這意味著想要設計芯片,大多繞不開這三家廠商的設計軟件。
而這些軟件并不便宜,正版軟件每年的費用在數十萬到上百萬不等,這對于許多規模不大的半導體企業而言,甚至就是他們一年的利潤。
那是否能夠使用盜版軟件?W總笑了笑,當然可以用盜版軟件,但如果拿著盜版軟件設計好的圖紙去晶圓廠代工,一定會被設計軟件商告的,這個代價太高,許多晶圓代工廠也不會使用盜版軟件設計的圖紙進行制造。
并且這些EDA廠商還將自己的軟件免費給許多高等院校使用,這意味著培養出來的集成電路人才最熟悉的就是這三家廠商的設計軟件,想要使用其他EDA軟件,還需要重新學習。
談到這里,大家似乎有些尷尬。我適時的表示不如今天就聊到這如何?W總也有些如釋重負,隨后熱情的將我們送到了門口。
在即將出門的時候,我問W總,知道前段時間中芯國際的某技術大拿被投資人懟了的事情嗎?W總立即回應說,當然知道,那個投資人“知道的太少了”。
是啊,如今的投資人或許知道的太少了。國內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迅猛,但想要達到世界頂尖水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生孩子,不可能今天定下目標,明天就能生一個。
好在如今已有許多如W總一樣人才正在迅速補足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缺口,作為從海外歸國的行業精英,W總說,如果光看收入的話,在國外會好得多,但如今回來,不得不說是有一定的情懷。
坐下寒暄,接下來就是熟悉的相互介紹環節。據了解,目前W總的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工業視覺傳感器領域,在技術上也不容小覷。例如這家公司的產品已經是某大型代工廠的B級供應商,也是國內某消費電子巨頭與汽車巨頭的供應商,得到這些企業的認可,足以證明該公司至少在技術上的確是頂尖水平。
從“國產替代”談起
寒暄完畢,W總感慨如今對于公司而言是一個好市場。我有些疑惑,如今還處于疫情期間,并且全球供應鏈仍未恢復到最佳時期,不過對于半導體市場而言的確好的機遇,尤其是如今許多中間商賺的盆滿缽滿,莫非W總這邊也是如此?
W總皺了皺眉頭,回應到,公司并沒有從事芯片的交易,而是做傳感器的生意,一些芯片還需要從市場中購買,并且如今市場中芯片漲價對于公司而言也不是好事。雖然從技術上來看,已經排在國內的前列,但體量太小,暫時還有許多芯片需要從中間商處購買,所以成本也漲了許多。
好市場主要是國產替代,這一塊也是公司目前發展的重點。W總笑了笑繼續說,過去許多大廠都不太重視國內的產品,技術再好,沒有廠商愿意試也沒有辦法知道自己的產品到底是什么水平。
到了現在,隨著國內對自主技術需求增加,也讓許多國產廠商開始受益。一些過去上門都無法見到的客戶,如今卻主動的找了上來。
比如某大型消費電子巨頭,便主動上門約見,并考慮讓公司提供相應產品。不過他們有個要求,W總表示,“要求產品中的美國技術含量低于10%,恰巧我們是能夠做到的。”
隨著大廠開始采購國內廠商的產品,這些企業也開始發現國內的一些同類產品在性能表現上并不差,并且在成本上也有一定的優勢。這意味著,國產產品進入到大廠供應鏈當中,在未來的份額也會進一步擴大。
今年的業績也有了較大的增長,W總自豪的說到,因為公司在技術上的優勢,如今已經占據了市占份額達30%-40%,當然這里指得是國內品牌的市場。未來公司也將在工業視覺領域進一步深入,抓住這次的機遇。
國產替代之下
我有些好奇,既然是做國產替代,那么對于自主技術這一塊,公司應該也有相當的自主知識產權了。
目前公司提供傳感器與工業相機,其中當然包括許多技術是有專利的,如產品的外觀結構以及深度學習的部分算法等。W總回應到,不僅是國內在做國產替代,公司也在做國產替代,但就當前來說,很多核心產品都沒有辦法替代。
對于這家企業而言,芯片主要采用FPGA,但W總卻遺憾的表示,找遍全國,卻沒有一家能夠實現替代,或許低端產品可以,但在高端產品應用上,卻依然只能用國外的賽靈思。不是他不想用,而是國內的產品還達不到要求,哪怕性能相同或者相近,都愿意采購,但就是找不到。
不僅是芯片,在制造上,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想要生產產品,就必須要有相應的制造設備或者機床,但目前來看,國內的相關半導體制造設備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
W總表示,目前生產工業相機與傳感器的設備基本都是從德國進口的,由于在標準上的嚴格要求以及精細化工業與自動化的先進性,這些設備哪怕用了十年,在生產上都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不過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設備都內置了GPS,意味著沒辦法將這些設備隨意移動。更別提想要拆解,或者反向工程之類的操縱了。
那么國內的制造設備就不行嗎?W總無奈的搖了搖頭,建廠之前,就在全國考察了各大相關企業,很少有能符合要求的設備。盡管國內的設備相比之下價格要低得多,但大多數設備可能剛開始用時,與德系產品區別不大,但用了三年之后,基本都會出一些問題,精度下降,公差變大等。
不過更讓W總哭笑不得的是,許多銷售在推銷此類產品時,價格如此低,可以每三年就換一批設備,能夠不斷的使用新設備,這樣多好。
場面一時充滿快活的氣息,不過W總繼續說到,即便每三年換批設備,那么老的設備要如何處理,并且產線的設備總是更換的話,總體算下來的成本并不低。
但這時我卻有個疑問,如果芯片不是國產的,制造設備不是國產的,算法也只是部分自己做的,那么這個號稱可以國產替代的傳感器或工業相機,還算是國產的嗎?
最終這個問題我沒問出來,或許是擔心破壞了此時歡快的氣氛,或許是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站在十字路口上的資本
如果說今年哪個產業最火,毫無疑問就是半導體產業,從動輒一年超過2萬家相關企業的建立,到科創板上市屢創新高。無一不在證明半導體產業在國內正如朝陽緩緩升起,而資本也如過江之鯽不斷涌入。
但有意思的是,許多資本更青睞于上游的設計行業。誠然,設計很重要,這是一切半導體制造的源頭,但是下游的制造業同樣重要。
W總表示,如今制造業人才短缺,大多都被設計行業吸收過去了。但問題在于,設計出來的圖紙,總要制造才能化為成品。光有設計,沒有制造,不過是紙上談兵。
不過對于這一觀點,另一位行業內資深人士M總表達了不同的看法,M總認為設計是半導體行業中最重要的一環,優先傾注在這一領域并沒有太大的問題。有了好的設計,才能制造出好的芯片。
不過如今許多半導體企業給出了高昂的薪資招攬相關人才,而這些人才在短時間內并不能帶給企業相應的回報,意味著企業在前期至少在人員投入上是一定會虧損的。
除了高昂的薪資以外,許多初創設計型半導體企業也面臨著另一項巨額的支出,即設計軟件的開銷。想要設計芯片,就必須要有設計芯片的工具,而EDA軟件就是這項工具。
當前全球EDA市場主要由Synopsys、Cadence、西門子EDA(原Mentor Graphics)所把持,國內的EDA市場有超過85%份額由這三家廠商所占據,而中國EDA的國產化率約為10%左右。這意味著想要設計芯片,大多繞不開這三家廠商的設計軟件。
而這些軟件并不便宜,正版軟件每年的費用在數十萬到上百萬不等,這對于許多規模不大的半導體企業而言,甚至就是他們一年的利潤。
那是否能夠使用盜版軟件?W總笑了笑,當然可以用盜版軟件,但如果拿著盜版軟件設計好的圖紙去晶圓廠代工,一定會被設計軟件商告的,這個代價太高,許多晶圓代工廠也不會使用盜版軟件設計的圖紙進行制造。
并且這些EDA廠商還將自己的軟件免費給許多高等院校使用,這意味著培養出來的集成電路人才最熟悉的就是這三家廠商的設計軟件,想要使用其他EDA軟件,還需要重新學習。
談到這里,大家似乎有些尷尬。我適時的表示不如今天就聊到這如何?W總也有些如釋重負,隨后熱情的將我們送到了門口。
在即將出門的時候,我問W總,知道前段時間中芯國際的某技術大拿被投資人懟了的事情嗎?W總立即回應說,當然知道,那個投資人“知道的太少了”。
是啊,如今的投資人或許知道的太少了。國內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迅猛,但想要達到世界頂尖水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生孩子,不可能今天定下目標,明天就能生一個。
好在如今已有許多如W總一樣人才正在迅速補足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缺口,作為從海外歸國的行業精英,W總說,如果光看收入的話,在國外會好得多,但如今回來,不得不說是有一定的情懷。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FPGA
+關注
關注
1630文章
21798瀏覽量
606048 -
工業視覺
+關注
關注
0文章
72瀏覽量
71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中科銀河芯的國產替代之路
最近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使得相關半導體領域貿易不確定性增強,國產芯片的自主可控產業鏈需求變得更加迫切,“國產替代”又成為了一個熱門且關鍵的議題,這不僅是對技術限制的回應,也是國產芯片產業
![中科銀河芯的<b class='flag-5'>國產</b><b class='flag-5'>替代</b>之路](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1/E6/wKgZPGdZT-aAK-A_AAAxeaow48w563.png)
英銳恩科技,以實力打造國產單片機替代品牌!
長久以來,國際品牌在單片機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幾乎被國外龍頭企業所壟斷,但在“中國芯”替代和全球不太穩定的市場環境下,國內單片機研發技術日漸成熟,單片機國產替代力量的崛起正成為不可忽視的風景線。比如
發表于 09-25 09:49
光電耦合元件國產替代:現狀與前景
光電耦合元件作為一種關鍵的電子元器件,在各種電氣設備和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對于很多國家來說,依賴進口的情況依然存在。因此,對光電耦合元件的國產替代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現狀和前景兩個方面分析光電耦合元件的國產
使用國產貼片電感替代國外品牌有哪些優勢
使用國產貼片電感替代國外品牌有哪些優勢 編輯:谷景電子 不同品牌電感的兼容替代一直都是比較受關注的一個話題,特別是最近幾年在很多行業使用國產電感替代
PCM1750U-DUAL CMOS 18 BIT這款數模轉換芯片有國產替代嗎?
PCM1750U-DUAL CMOS 18 BIT這款數模轉換芯片有國產替代嗎?國產替代是否會涉及專利權或者知識產權問題?
發表于 03-05 18:46
MABA-007159-000000的PINTOPIN國產替代 CH-BMA-7159-MA PDF資料
MABA-007159-000000的PINTOPIN國產替代 CH-BMA-7159-MA PDF資料
發表于 02-27 10:5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