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什么才算一家成功的公司?或許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甚至行業中還流行著一句調侃,三流公司賣產品,二流公司賣服務,一流公司做標準。但如果有一家公司,過去20年,其收入有一半都來自于專利費用,也不得不說這算是一種成功。這家公司,便是朗科。
從2016年朗科的凈利潤中,其專利授權收入便幾乎占據了凈利潤的50%,而這部分專利收入,其所投入的成本幾乎為0。
說到朗科科技,可能許多人沒有聽過,不過只要說到他的產品,可以認為絕大部分人都會知曉甚至用過。
春風得意馬蹄疾
在計算機技術發展之初,存儲一直是計算機的重要功能,但最早的計算機并沒有存儲設備,采用的是卡紙記錄,后來替換成了磁帶,再后來變成了軟盤,繼而發展出了光盤,無論是CD或是DVD,都是當時長期存在的存儲設備。
但是,這些存儲設備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即只能進行一次數據的錄入,無法反復多次使用,并且攜帶性上并不方便。那么有沒有一種設備能夠反復使用,并且便與攜帶呢,如今我們仍在使用的U盤便被發明了出來。
U盤的發明者,正是一家1999年成立的中國公司,即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之初,便憑借優秀的技術實力,發明了U盤,并憑借著U盤正式登陸了創業板,獲得IPO募資達61198.32萬元。
如今U盤遍及全球,與朗科的專利運營業務成功是分不開的,在專利保護期間,朗科最多將專利授權給了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一些大型跨國企業如三星、金士頓、鎧俠等都向朗科購買過專利授權。
有意思的是,在獲得如此成功的基礎下,朗科卻并沒有進一步拓展其他方面的業務,而是抱著這座金山小富即安。從1999年11月份,朗科便為U盤申請了核心發明專利,在2002年正式被中國知識產權局授權,并在2004年獲得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授權。
在中國,發明專利的授權時間為20年,意味著朗科的U盤專利可以維持到2019年的11月份。據業內非完全統計,朗科在這20年專利保護期間,光是收取專利費用便超過了5億元。
當然,朗科也并非完全依賴專利授權來賺取利潤,還依靠著專利訴訟來讓其他企業進行賠償。在2004年,朗科便將號稱擁有全球最強法務部的索尼告上了法庭,最終索尼乖乖賠償了1000萬美元。到了2006年朗科又告了一家美國老牌企業PNY,最后PNY只能賠償771萬美元了事。
據公開數據統計,在2011年到2018年,朗科在專利方面的訴訟高達上百次,至少在專利這一塊,朗科明白什么才是公司盈利的重點。
朗科的“金山”
不過這種好日子大概只能持續到2019年U盤專利到期,到期之后,那些購買了朗科專利的企業便不用再向其交付專利費用了。但令人驚奇的是,朗科在2018年、2019年、2020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449.7萬元、7185.2萬元、7065.2萬元,業績變化并不大。
要知道此前即便是朗科自己也公開表示:公司目前尚未找到有效方法,從根本上應對公司的主要專利以及專利池都面臨失效的整體性、系統性風險。會考慮通過第三方引進一些優質的專利、專利申請或者技術構思,優化專利池的結構,豐富維權產品的類別。
那么朗科利潤并未下降是如何做到的?朗科很明白,光依靠U盤一個專利,很難獲得長久的持續收入,因此朗科選擇在進行專利授權許可時,并不以單個專利來進行,而是選擇整個“專利池”作為標的,這樣即使單個專利失效短時間內也不會影響到它的專利授權費。
據朗科官網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朗科專利及專利申請總量達到328項,已授權專利317件,分布于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
除了收取專利方面的費用以外,朗科還有部分盈利來自于房屋租賃。早在2008年,朗科便投資了2億元用于建設朗科大廈,2010年正式竣工。而這座朗科大廈,為朗科提供了可觀的收入。
這座大廈每年的房租收入可達4000萬元,凈利潤便高達3500萬,并且當年花費2億元投資建設的大廈,如今估值達到36億元,堪稱朗科至今為止最成功的投資。
而朗科大廈除了朗科以外,第2-15層出租給騰訊公司、將第17層部分場地先后出租給深圳市參數領航科技有限公司和騰訊公司、將第一層部分場地先后出租給深圳市華軟實業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鴻冠科技有限公司。這些企業大多都簽訂5年的長期租約,為朗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漲也U盤,落也U盤
不過朗科在失去U盤專利后,似乎已經顯現出了頹勢。就如朗科自己所言,尚未找到有效方法,從根本上應對公司的主要專利以及專利池都面臨失效的整體性、系統性風險。
2021年上半年,朗科的專利授權許可收入同比大減86.7%,U盤專利的過期對于朗科的影響開始逐漸顯現。
同時,在租賃方面,根據《深圳經濟特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條例》(2019年10月31日修正)第三十三條和第五十五條的相關規定,朗科大廈空置部分經高新區管理機構批準可以調劑使用,但是調劑部分不得超過其建筑物使用面積的50%。但目前的出租面積總計超過了朗科大廈使用面積的50%,這將面臨被處罰的風險。
就在9月9日,朗科前董事長魏衛因個人原因辭去了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辭職后,仍然擔任朗科董事。要知道盡管朗科目前在專利費用上收入大減,但在2021年上半年總收入達到9.2億,同比增長56.2%,仍然保持的高速的增長,這時候董事長辭職,耐人尋味。
另一方面,隨著目前云盤的興起,對于U盤的需求性也在持續下降,對于朗科而言,這可能并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
從發明U盤專利的高科技企業,到以大部分利潤來自專利與房租,如今的朗科還將如何發展?當然這里并非批判朗科這種做法的不對,畢竟國外也有許多依靠專利賺取大量利潤的企業,如ARM、高通等,國外企業做得,中國企業為何做不得,但這些企業并非只依靠專利。如果說如今朗科面臨的困境是什么,那應該是核心專利太少,失去了銳意進取,只想靠著U盤來渡過余生,正所謂漲也U盤,落也U盤。
從2016年朗科的凈利潤中,其專利授權收入便幾乎占據了凈利潤的50%,而這部分專利收入,其所投入的成本幾乎為0。
說到朗科科技,可能許多人沒有聽過,不過只要說到他的產品,可以認為絕大部分人都會知曉甚至用過。
春風得意馬蹄疾
在計算機技術發展之初,存儲一直是計算機的重要功能,但最早的計算機并沒有存儲設備,采用的是卡紙記錄,后來替換成了磁帶,再后來變成了軟盤,繼而發展出了光盤,無論是CD或是DVD,都是當時長期存在的存儲設備。
但是,這些存儲設備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即只能進行一次數據的錄入,無法反復多次使用,并且攜帶性上并不方便。那么有沒有一種設備能夠反復使用,并且便與攜帶呢,如今我們仍在使用的U盤便被發明了出來。
U盤的發明者,正是一家1999年成立的中國公司,即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之初,便憑借優秀的技術實力,發明了U盤,并憑借著U盤正式登陸了創業板,獲得IPO募資達61198.32萬元。
如今U盤遍及全球,與朗科的專利運營業務成功是分不開的,在專利保護期間,朗科最多將專利授權給了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一些大型跨國企業如三星、金士頓、鎧俠等都向朗科購買過專利授權。
有意思的是,在獲得如此成功的基礎下,朗科卻并沒有進一步拓展其他方面的業務,而是抱著這座金山小富即安。從1999年11月份,朗科便為U盤申請了核心發明專利,在2002年正式被中國知識產權局授權,并在2004年獲得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授權。
在中國,發明專利的授權時間為20年,意味著朗科的U盤專利可以維持到2019年的11月份。據業內非完全統計,朗科在這20年專利保護期間,光是收取專利費用便超過了5億元。
當然,朗科也并非完全依賴專利授權來賺取利潤,還依靠著專利訴訟來讓其他企業進行賠償。在2004年,朗科便將號稱擁有全球最強法務部的索尼告上了法庭,最終索尼乖乖賠償了1000萬美元。到了2006年朗科又告了一家美國老牌企業PNY,最后PNY只能賠償771萬美元了事。
據公開數據統計,在2011年到2018年,朗科在專利方面的訴訟高達上百次,至少在專利這一塊,朗科明白什么才是公司盈利的重點。
朗科的“金山”
不過這種好日子大概只能持續到2019年U盤專利到期,到期之后,那些購買了朗科專利的企業便不用再向其交付專利費用了。但令人驚奇的是,朗科在2018年、2019年、2020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449.7萬元、7185.2萬元、7065.2萬元,業績變化并不大。
要知道此前即便是朗科自己也公開表示:公司目前尚未找到有效方法,從根本上應對公司的主要專利以及專利池都面臨失效的整體性、系統性風險。會考慮通過第三方引進一些優質的專利、專利申請或者技術構思,優化專利池的結構,豐富維權產品的類別。
那么朗科利潤并未下降是如何做到的?朗科很明白,光依靠U盤一個專利,很難獲得長久的持續收入,因此朗科選擇在進行專利授權許可時,并不以單個專利來進行,而是選擇整個“專利池”作為標的,這樣即使單個專利失效短時間內也不會影響到它的專利授權費。
據朗科官網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朗科專利及專利申請總量達到328項,已授權專利317件,分布于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
除了收取專利方面的費用以外,朗科還有部分盈利來自于房屋租賃。早在2008年,朗科便投資了2億元用于建設朗科大廈,2010年正式竣工。而這座朗科大廈,為朗科提供了可觀的收入。
這座大廈每年的房租收入可達4000萬元,凈利潤便高達3500萬,并且當年花費2億元投資建設的大廈,如今估值達到36億元,堪稱朗科至今為止最成功的投資。
而朗科大廈除了朗科以外,第2-15層出租給騰訊公司、將第17層部分場地先后出租給深圳市參數領航科技有限公司和騰訊公司、將第一層部分場地先后出租給深圳市華軟實業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鴻冠科技有限公司。這些企業大多都簽訂5年的長期租約,為朗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漲也U盤,落也U盤
不過朗科在失去U盤專利后,似乎已經顯現出了頹勢。就如朗科自己所言,尚未找到有效方法,從根本上應對公司的主要專利以及專利池都面臨失效的整體性、系統性風險。
2021年上半年,朗科的專利授權許可收入同比大減86.7%,U盤專利的過期對于朗科的影響開始逐漸顯現。
同時,在租賃方面,根據《深圳經濟特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條例》(2019年10月31日修正)第三十三條和第五十五條的相關規定,朗科大廈空置部分經高新區管理機構批準可以調劑使用,但是調劑部分不得超過其建筑物使用面積的50%。但目前的出租面積總計超過了朗科大廈使用面積的50%,這將面臨被處罰的風險。
就在9月9日,朗科前董事長魏衛因個人原因辭去了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辭職后,仍然擔任朗科董事。要知道盡管朗科目前在專利費用上收入大減,但在2021年上半年總收入達到9.2億,同比增長56.2%,仍然保持的高速的增長,這時候董事長辭職,耐人尋味。
另一方面,隨著目前云盤的興起,對于U盤的需求性也在持續下降,對于朗科而言,這可能并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
從發明U盤專利的高科技企業,到以大部分利潤來自專利與房租,如今的朗科還將如何發展?當然這里并非批判朗科這種做法的不對,畢竟國外也有許多依靠專利賺取大量利潤的企業,如ARM、高通等,國外企業做得,中國企業為何做不得,但這些企業并非只依靠專利。如果說如今朗科面臨的困境是什么,那應該是核心專利太少,失去了銳意進取,只想靠著U盤來渡過余生,正所謂漲也U盤,落也U盤。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U盤
+關注
關注
7文章
490瀏覽量
63426 -
朗科
+關注
關注
0文章
85瀏覽量
123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中微公司董事長尹志堯博士榮膺2024年度中國經濟新聞人物
憑借突出的行業貢獻和杰出的影響力,中微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志堯博士榮膺2024年度中國經濟新聞人物(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湖南鋼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建宇蒞臨拓維信息考察調研
12月5日,湖南鋼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建宇蒞臨拓維信息考察調研,了解基于開源鴻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國產化領域的創新成果及應用情況。拓維信息董事長李新宇,拓維信息副總裁楊征,拓維信息黨委書記
廣汽集團董事長調研廣汽本田全新電動車工廠
近日,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到廣汽本田全新電動車工廠開展調研,對合資企業電動化轉型提出要求。目前,廣汽集團正在實施新一輪內部改革,改變自主品牌管理模式,對旗下合資品牌加強技術反哺。廣汽集團副總經理、廣汽本田董事長高銳,廣汽集團副總
彭攀接任TCL智家董事長一職
TCL智家近日發布公告,宣布了一項重要的人事變動。經董事會審議同意,選舉彭攀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正式接替因工作原因于10月8日辭職的前任董事長
關于半導體芯片,華為輪值董事長發聲!
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近日,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4”上表示,我們所能制造的芯片的先進性將受到制約,這是我們打造算力解決方案必須面對的挑戰。 徐直軍指出,立足中國
從芯片到系統賦能創新:2024新思科技開發者大會共創萬物智能未來
9月10日,芯片行業年度嘉年華“2024新思科技開發者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匯聚全球科技領袖,與全場芯片開發者們一起探討如何加速從芯片到更廣泛科技領域的創新,共創萬物智能時代。 新思科
發表于 09-11 10:45
?373次閱讀
岳麓峰會湘商說 | 拓維信息董事長李新宇:與湖南共生、與產業共榮
近日,由中共長沙市委組織部出品的《我的夢想我的城》第四季第5集——拓維信息《鯤鵬起,拓未來》正式上線,講述了拓維信息作為一家生于湘、長于湘的IT科技企業,在創始人、董事長李新宇的帶領下,28年始終厚
中國汽研董事長周玉林一行蒞臨國芯科技調研交流
日前,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中國汽研 ,股票代碼: 601965 )董事長周玉林及副總經理王紅鋼一行蒞臨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國芯科技 ”,股票代碼
臺積電新任董事長魏哲家談價格策略
6月4日,臺積電股東會落幕,隨后魏哲家被推選為新任董事長。在受訪時,魏哲家就外界普遍關注的晶圓價格問題給出了獨到的見解。
江西數字集團董事長李天曉會見拓維信息董事長李新宇一行
5月28日,江西省數字產業集團(以下簡稱“江西數字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天曉一行與拓維信息董事長李新宇一行舉行座談交流。雙方就智能計算、人工智能、開源鴻蒙等產業生態建設和行業數智化創新等未來合作
華為余承東卸任終端BG CEO 轉任董事長 何剛接任
如今,余承東除了擔任華為常務董事外,還兼任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等職務。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微博個人介紹也已從“終端BG CEO”改為“終端BG
仁寶啟動交班計劃,現任董事長許勝雄未入列
全球知名代工廠商仁寶今年將進行董事改選,并于近日宣布,“交班計劃”已正式啟動,同時公布了最新的董事候選人名單,共包括10位董事和5位獨立董事。引人關注的是,前任
睿創微納董事長遭留置,副總暫代職務
因此,在馬宏無法履行職責期間,擔任副總經理的王宏臣將暫時代理董事長職權,并代理至少一個專門委員會的工作。同時,江斌也將作為副總經理,暫時代理總經理職責。
振華科技召開董事會選舉楊立明為董事長
3月26日下午,振華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貴陽召開。現場推舉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楊立明先生主持會議,獨立董事趙敏女士、余傳利先生、李俊先生、張波先生出席會議,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及
AMD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姿豐榮獲2024年imec創新獎
納米電子學和數字技術研究與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Imec 自豪地宣布,2024 年imec 創新獎將頒發給 AMD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姿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