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目前,俄烏局勢依然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顯然俄羅斯掌握著主動權,談判和軍隊推進兩不誤。不過,俄羅斯除了要面對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同時還要承擔歐美英等國出臺的嚴厲制裁措施,以及英特爾和臺積電等科技公司爭相發布的斷供公告。
歐美英等國的經濟制裁無疑會讓俄羅斯在經濟發展上遇到阻礙。然而,近些年俄羅斯一直處于高科技被嚴厲制裁的情況下,那么高科技公司的聲明是為了博取政治資源,還是真的能夠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呢?
英特爾、AMD
2月27日,根據外媒《俄羅斯商業咨詢》(RBC)報道,兩位IT市場消息人士表示,AMD 和英特爾已暫停向俄羅斯交付其產品,隨后該消息得到俄羅斯電子開發商和制造商協會(ARPE)的證實。
聯想、戴爾
根據消息人士透露,英特爾和AMD也口頭告知了自己下游的電腦品牌商,停止向俄羅斯供貨,據悉中國合作伙伴聯想也已經收到了相關的通知。據Nexta TV報道稱,聯想也已經停止供貨俄羅斯。
臺積電、格羅方德
根據臺媒2月27日的報道,臺積電響應美國的制裁號召,已完全停止供貨給俄羅斯及其上游供應商,同時會仔細研究制裁措施,確保完全遵守。根據消息人士的表述,臺積電在聲明中稱,公司“將致力遵守剛宣布的新出口管制規定”。與此同時,總部在美國紐約的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也表示,已開始遵守制裁措施。
匯總一下這些科技公司停止供應俄羅斯的相關報道,基本屬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個人電腦所屬的產業鏈,以英特爾和AMD為開端自上而下,包括中國聯想也被報道稱加入了制裁的行列;另一個則是晶圓代工,目前臺積電和格羅方德都被證實和斷供俄羅斯扯上了關系。
我們先看一下這些科技公司的依據是什么?包括聯想和臺積電在內的所有科技公司,之所以停止供應俄羅斯,均是為了響應美國制裁俄羅斯的相關政策。
日前,美國政府宣布將對俄羅斯發起進一步的制裁。2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俄羅斯實施全面的經濟制裁,以削弱俄羅斯經濟。根據制裁的細節,美國政府要求禁止對向俄羅斯出售芯片、電信設備、激光、傳感器等產品,尤其是針對軍工和航天領域。但韓國媒體認為,包括俄羅斯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領域也將進入制裁的范圍。
根據外媒的報道,美商務部將49家俄羅斯企業列入軍事供應商名單,這些企業在獲得國際專利知識方面可能會面臨更多的限制。根據相關統計,目前已經有247家俄羅斯的實體在相關名單上。
講完了科技公司斷供的緣由,那么我們接下來看影響。電子發燒友網在《為什么“高科技不強”的俄羅斯,可以一小時摧毀烏克蘭??哲??》文章中曾指出,俄羅斯的武器裝備有一套自己的元器件供應體系,雖然實體名單自2017年9月才開始,但是這些公司早已被美政府進行了高科技限制,因此筆者認為,進一步的制裁對俄羅斯武器裝備的后續發展影響有限。
接下來看民用市場。根據中國商務部2021年轉發的俄羅斯家電零售業領軍企業Mvideo-Eldorado集團的研究報告,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俄筆記本電腦銷量約310萬臺,金額達到1400億盧布(約合19.06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30%和55%。而按照品牌分類來看,市場銷量前四位的依次是華碩、聯想、宏基和惠普,華為首次超越蘋果躍升第五位。
同時,一份IDC關于2020年Q4俄羅斯個人電腦市場的暢銷榜單顯示,惠普公司以18.3%位列第一名,占比18%的聯想排名第二,占比17.1%的宏碁排名第三,華碩11.8%排名第四,華為5.4%排名第五。匯總起來看,TOP 5占據了俄羅斯超過七成的個人筆記本市場,而毫無疑問這些品牌的處理器基本都是基于英特爾和AMD,包括聯想和華為。
那么,結果很明顯,即便俄羅斯筆記本電腦市場剩余的三成份額都是采用本國自研的處理器來生產,那么短時間內也沒辦法補齊這一市場空缺,俄羅斯民眾的電腦換新將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但我們上述的假設基本也是無效的,目前俄羅斯最先進的處理器當屬Elbrus-16C,而它采用的實際上是臺積電的16nm工藝,雖然據說這顆芯片的測試性能超過了英特爾i9-9900K,但考慮到臺積電已經斷供俄羅斯,短期內這顆芯片的量產也就只能拖延了。
當然,俄羅斯本土并非沒有公司做集成電路制造,但Микрон和Ангстрем公司兩個公司,前者最先進的工藝據悉是65nm,后者于2019年進行了破產重組,最先進的工藝只有90nm,且基本不面向民用市場。
有分析師認為,美國對俄羅斯的嚴厲制裁,以及科技公司的斷供,這些并非是中國企業的機會,雖然國內在晶圓代工和處理器生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自主性,但國產處理器本身的操作系統適配不佳,民用市場會較為抵觸,而國內的晶圓代工廠還要賺美國企業的錢,俄羅斯的限制基本會和伊朗的限制類似,國內企業不敢越“雷池”。
國際空間站是一項太空合作計劃,是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面對歐美的制裁,掌管俄羅斯航空航天事業的負責人、“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Dmitry Rogozin)表示,假如美國真的對俄羅斯實施太空制裁,那么其中一個后果,就是國際空間站將面臨著不受控制脫離軌道,大概率將在美國或者是歐洲境內墜毀。
那么,俄羅斯真的能做到嗎?
據介紹,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而其中最大的資源方是美國和俄羅斯,是空間站中擁有艙室最多的國家,一般會被稱為俄羅斯軌道段和美國軌道段。從空間上來看,兩個軌道是獨立開來的,但彼此之間硬件是相互依賴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德米特里·羅戈津之所以會如此威脅,是因為國際空間站依靠俄羅斯的推進系統來維持其在軌道上的高度,那么俄羅斯也就有能力改變其軌道讓其墜毀。
20多年來,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取得了諸多成就,3D打印、微重力種植、蛋白質藥物研究、組織芯片測試以及探索物質的第五種狀態等都是在國際空間站完成的首次試驗,并最終應用于全球科技產業,這也是美國一再要求延伸國際空間站壽命的原因。
針對德米特里·羅戈津的言論,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美俄在民用航天領域的合作不受制裁影響,“將繼續與包括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在內的所有國際合作伙伴合作,確保國際空間站的持續安全運行?!?br />
此外,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回應了這件事,他在德米特里·羅戈津言論下面回復了一個SpaceX 的 Logo,意思是說 SpaceX 可以保護國際空間站不脫離軌道。
不過,從NASA的回復來看,很顯然美國不想冒險。
而聯想和英特爾等公司的斷供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俄羅斯民眾的設備換新,但在戰爭的背景下,這些都微不足道。如若國之不國,民將焉附。
歐美英等國的經濟制裁無疑會讓俄羅斯在經濟發展上遇到阻礙。然而,近些年俄羅斯一直處于高科技被嚴厲制裁的情況下,那么高科技公司的聲明是為了博取政治資源,還是真的能夠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呢?
多家科技公司發“斷供”聲明
在談論具體的影響之前,我們先將這些高科技公司的斷供情況匯總一下。英特爾、AMD
2月27日,根據外媒《俄羅斯商業咨詢》(RBC)報道,兩位IT市場消息人士表示,AMD 和英特爾已暫停向俄羅斯交付其產品,隨后該消息得到俄羅斯電子開發商和制造商協會(ARPE)的證實。
圖源:《俄羅斯商業咨詢》報道截圖
聯想、戴爾
根據消息人士透露,英特爾和AMD也口頭告知了自己下游的電腦品牌商,停止向俄羅斯供貨,據悉中國合作伙伴聯想也已經收到了相關的通知。據Nexta TV報道稱,聯想也已經停止供貨俄羅斯。
臺積電、格羅方德
根據臺媒2月27日的報道,臺積電響應美國的制裁號召,已完全停止供貨給俄羅斯及其上游供應商,同時會仔細研究制裁措施,確保完全遵守。根據消息人士的表述,臺積電在聲明中稱,公司“將致力遵守剛宣布的新出口管制規定”。與此同時,總部在美國紐約的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也表示,已開始遵守制裁措施。
匯總一下這些科技公司停止供應俄羅斯的相關報道,基本屬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個人電腦所屬的產業鏈,以英特爾和AMD為開端自上而下,包括中國聯想也被報道稱加入了制裁的行列;另一個則是晶圓代工,目前臺積電和格羅方德都被證實和斷供俄羅斯扯上了關系。
我們先看一下這些科技公司的依據是什么?包括聯想和臺積電在內的所有科技公司,之所以停止供應俄羅斯,均是為了響應美國制裁俄羅斯的相關政策。
日前,美國政府宣布將對俄羅斯發起進一步的制裁。2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俄羅斯實施全面的經濟制裁,以削弱俄羅斯經濟。根據制裁的細節,美國政府要求禁止對向俄羅斯出售芯片、電信設備、激光、傳感器等產品,尤其是針對軍工和航天領域。但韓國媒體認為,包括俄羅斯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領域也將進入制裁的范圍。
根據外媒的報道,美商務部將49家俄羅斯企業列入軍事供應商名單,這些企業在獲得國際專利知識方面可能會面臨更多的限制。根據相關統計,目前已經有247家俄羅斯的實體在相關名單上。
講完了科技公司斷供的緣由,那么我們接下來看影響。電子發燒友網在《為什么“高科技不強”的俄羅斯,可以一小時摧毀烏克蘭??哲??》文章中曾指出,俄羅斯的武器裝備有一套自己的元器件供應體系,雖然實體名單自2017年9月才開始,但是這些公司早已被美政府進行了高科技限制,因此筆者認為,進一步的制裁對俄羅斯武器裝備的后續發展影響有限。
接下來看民用市場。根據中國商務部2021年轉發的俄羅斯家電零售業領軍企業Mvideo-Eldorado集團的研究報告,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俄筆記本電腦銷量約310萬臺,金額達到1400億盧布(約合19.06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30%和55%。而按照品牌分類來看,市場銷量前四位的依次是華碩、聯想、宏基和惠普,華為首次超越蘋果躍升第五位。
同時,一份IDC關于2020年Q4俄羅斯個人電腦市場的暢銷榜單顯示,惠普公司以18.3%位列第一名,占比18%的聯想排名第二,占比17.1%的宏碁排名第三,華碩11.8%排名第四,華為5.4%排名第五。匯總起來看,TOP 5占據了俄羅斯超過七成的個人筆記本市場,而毫無疑問這些品牌的處理器基本都是基于英特爾和AMD,包括聯想和華為。
那么,結果很明顯,即便俄羅斯筆記本電腦市場剩余的三成份額都是采用本國自研的處理器來生產,那么短時間內也沒辦法補齊這一市場空缺,俄羅斯民眾的電腦換新將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但我們上述的假設基本也是無效的,目前俄羅斯最先進的處理器當屬Elbrus-16C,而它采用的實際上是臺積電的16nm工藝,雖然據說這顆芯片的測試性能超過了英特爾i9-9900K,但考慮到臺積電已經斷供俄羅斯,短期內這顆芯片的量產也就只能拖延了。
當然,俄羅斯本土并非沒有公司做集成電路制造,但Микрон和Ангстрем公司兩個公司,前者最先進的工藝據悉是65nm,后者于2019年進行了破產重組,最先進的工藝只有90nm,且基本不面向民用市場。
有分析師認為,美國對俄羅斯的嚴厲制裁,以及科技公司的斷供,這些并非是中國企業的機會,雖然國內在晶圓代工和處理器生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自主性,但國產處理器本身的操作系統適配不佳,民用市場會較為抵觸,而國內的晶圓代工廠還要賺美國企業的錢,俄羅斯的限制基本會和伊朗的限制類似,國內企業不敢越“雷池”。
空間站是俄羅斯的“殺手锏”?
面對美歐的聯合制裁,俄羅斯實際上也并沒有坐以待斃,其中一個威脅言論是關于國際空間站的。國際空間站是一項太空合作計劃,是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面對歐美的制裁,掌管俄羅斯航空航天事業的負責人、“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Dmitry Rogozin)表示,假如美國真的對俄羅斯實施太空制裁,那么其中一個后果,就是國際空間站將面臨著不受控制脫離軌道,大概率將在美國或者是歐洲境內墜毀。
那么,俄羅斯真的能做到嗎?
據介紹,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而其中最大的資源方是美國和俄羅斯,是空間站中擁有艙室最多的國家,一般會被稱為俄羅斯軌道段和美國軌道段。從空間上來看,兩個軌道是獨立開來的,但彼此之間硬件是相互依賴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德米特里·羅戈津之所以會如此威脅,是因為國際空間站依靠俄羅斯的推進系統來維持其在軌道上的高度,那么俄羅斯也就有能力改變其軌道讓其墜毀。
20多年來,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取得了諸多成就,3D打印、微重力種植、蛋白質藥物研究、組織芯片測試以及探索物質的第五種狀態等都是在國際空間站完成的首次試驗,并最終應用于全球科技產業,這也是美國一再要求延伸國際空間站壽命的原因。
針對德米特里·羅戈津的言論,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美俄在民用航天領域的合作不受制裁影響,“將繼續與包括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在內的所有國際合作伙伴合作,確保國際空間站的持續安全運行?!?br />
此外,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回應了這件事,他在德米特里·羅戈津言論下面回復了一個SpaceX 的 Logo,意思是說 SpaceX 可以保護國際空間站不脫離軌道。
圖源:推特截圖
不過,從NASA的回復來看,很顯然美國不想冒險。
結語
航天是俄羅斯從前蘇聯繼承下來的一份寶貴的財富,國際空間站對全球科技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戰爭讓一切都充滿了不穩定性,雖然看似德米特里·羅戈津好像冷靜了下來,但這個不穩定性顯然會隨著俄烏沖突一直存在,我們只能希冀戰爭盡快結束。而聯想和英特爾等公司的斷供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俄羅斯民眾的設備換新,但在戰爭的背景下,這些都微不足道。如若國之不國,民將焉附。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09瀏覽量
231201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009瀏覽量
172341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87瀏覽量
1670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馬斯克與臺積電魏哲家會面,探討芯片供應
近日,據臺媒最新報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上周在美國與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進行了會面。此次會面備受業界關注,因為兩位行業領袖就特斯拉芯片供
科技巨頭動態:臺積電力挺馬斯克芯片供應 孫正義擬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 華為申請鴻蒙智享商標
給大家帶來一些科技巨頭的動態消息: 臺積電力挺馬斯克芯片供應 據外媒報道,臺積電CEO在美國跟
臺積電獲英特爾3nm芯片訂單,開啟晶圓生產新篇章
近日,據業界知情人士透露,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制造巨頭臺積電已成功獲得英特爾即將推出的筆記本電腦處理器系列的3nm芯片訂單,標志著雙方合作的新里程碑。據悉,
英特爾在俄羅斯的業務僅剩一名員工,去年損失231萬
這場整頓始于2022年2月俄烏戰爭之后不久。同年4月,英特爾宣布暫停其在俄羅斯的所有商業活動,原因是此前已決定停止向這個國家供應相關技術。
英特爾在俄羅斯的業務大幅削減至一人
英特爾在俄羅斯的業務調整始于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后不久。同年4月,英特爾宣布暫停在俄羅斯的全部業務,并決定停止向該國輸送技術。
臺積電與英特爾今年將建2nm晶圓廠
英特爾有意在此領域領跑,成為首家實現2納米芯片商業化的晶圓代工廠。該公司的新款PC處理器Arcturus Lake將成為2納米制程加持下的首批產品,其余職位則交給了臺積電負責生產。
臺積電、英特爾引領半導體行業先進封裝技術創新
這一聯盟目前有超過120家企業加盟,包括臺積電、三星、ASE、AMD、ARM、高通、谷歌、Meta(Facebook)、微軟等業界翹楚,由英特爾
英特爾CFO承諾維持與臺積電合作,將在18A節點獲得少量代工訂單
據3月15日消息,在摩根士丹利TMT會上,英特爾CFO辛斯納透露,英特爾將繼續作為臺積電的客戶,希望能在18A節點獲得少量代工訂單。談及公司
馬斯克:AI發展速度前所未見 但馬斯克起訴OpenAI及其創始人
能比其進步更快?,F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似乎每隔半年就能增長十倍之多;盡管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不太可能永遠以這樣的速度增長。 馬斯克起訴OpenAI及其創始人 馬斯克在舊金山高等法院對Op
英特爾將進軍Arm芯片領域并不斷追趕臺積電的代工市場份額!
2月27日消息,近日在接受 Tom's Hardware 采訪時,英特爾代工負責人斯圖爾特?潘(Stu Pann)表示將會進軍 Arm 芯片,并不斷追趕臺積電的代工市場份額。
英特爾委任臺積電代工CPU,提升其運營實力
基辛格在英特爾“IFS Direct Connect 2024”大會上接受采訪時表示,該訂單涉及對臺積電的3納米訂單中占較大比例的CPU芯片塊,對行業和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此前,盡管市場對于英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