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據臺媒報道,有業內人士透露,由于當前消費類前景并不明確,中國大陸地區的IC經銷商正在降低消費類MCU的價格,以減少過剩的庫存。主要是由于部分IC經銷商在此前價格較高時囤積了消費類MCU,但隨著市場需求不確定,當前只能降價出貨。同時臺企也對MCU市場判斷較為保守,甚至認為能夠維持現狀已經不易,利潤有下滑的可能。
但另一方面,在IC Insights、Yole等咨詢機構的預測下,MCU市場仍將高速發展,IC Insights更是認為,2022年全球MCU銷售額將同比增長10%,達到21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MCU市場的兩極分化
據中國臺灣盛群半導體發言人Armstrong Tsai表示,該公司認為中國大陸目前存在定價混亂的狀況,可能會讓其經銷合作伙伴做出適當的價格調整,用以應對競爭對手咄咄逼人的定價策略。
Tsai認為,此次中國大陸消費類MCU價格的下降,主要是由IC經銷商而不是芯片制造商本身發起的,目前已經對低價MCU市場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特別是小型家用電器的MCU。
有業內人士透露,消費類MCU很難在今年的僅三季度甚至第四季度之間維持高產能利用率,一個原因是他們需要優先完成從2021年推遲的所有訂單。同時一些主要OSAT公司的新建產能也將準備在2022年下半年投產。
更有消息人士表示,MCU供應商在向其代工伙伴尋求更多產能方面已經變得不那么積極,這也為今年市場的需求不振埋下了陰影。
但在另一邊,從2022年初開始,MCU價格再次開啟了反彈態勢。在3月17日,瑞薩旗下三家日本工廠由于地震而停產;3月24日,受到上游原材料、代工產能成本的逐步上漲,MCU大廠ST再次向外界發布漲價通知,隨后市場中開始傳聞英飛凌、NXP、瑞薩、TI等IDM大廠都可能會陸續采取漲價措施,以求面對供應鏈的成本壓力。
就在最近,瑞薩官方向代理商發出通知,自4月25日到5月9日期間,禁止銷售任何型號物料的庫存。瑞薩官方給出的消息是預計將在5月1日起調漲全線產品,具體漲幅尚且未知。有知情人士透露,R5F系列的MCU部分型號預計最高漲幅可達300%。
禁止銷售的原因在于目前瑞薩MCU缺口較大,而原廠產能有限、回貨速度慢,正常排單交期基本上在一年左右。
從整個市場來看,消費端需求疲軟是導致消費類MCU后市不確定的主要原因,同時中國大陸MCU廠主攻消費類MCU市場,臺灣廠商也主要集中在這一領域,市場需求減少,玩家增多,就導致競爭加劇,這也是為何臺灣企業不看好的原因。
但車規級MCU需求仍然堅挺,這從各大車企財報中就可以看到,以特斯拉為例,其2022年Q1財報營收達188億美元,凈利潤達到33.18億美元,同比增長658%。要知道特斯拉為了應對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已經多次將整車價格調漲,即便如此,盈利依然大漲。
MCU后市的發展
想要清楚未來MCU市場到底如何變化,就需要了解目前的情況是為何發生的。首先來看消費類MCU市場,上文已經說明主要是由于下游需求疲軟所致,導致許多囤貨商開始出清庫存。
那么消費類市場有多疲軟?以智能手機市場為例,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今年Q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
此外智能音箱市場也受到重創,據RUNTO機構報告顯示,2022年Q1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創下了近12個季度最低值,僅為763萬臺,同比下降23.9%,市場銷售額為21.8億元,同比下降19.0%。消費類市場的暴跌,自然對于消費類的MCU產品需求也在暴跌。
再看車用市場,據IC Insights最新的《麥克林報告》顯示,今年汽車MCU的增長將超過其他大多數終端市場,汽車MCU銷售額預計將以7.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英飛凌也在4月份正式上調價格,代理也開始更新訂貨價格。據了解,目前英飛凌在2022年積壓的訂單金額已經達到310億歐元,遠超英飛凌自身能承載的產能負荷。因此截至今年一季度,英飛凌的車規級MCU都處于分貨狀態,交期無限拉長。
因此從后市的情況來看,預測消費類MCU至下半年仍然持續疲軟,經銷商包括囤貨的制造商都會加快出清囤貨,但與此同時,下游的市場中需求不振,貨源反而越來越多,讓市場的供需進一步拉倒,消費類MCU行情可能會加速下滑。
這一情況預計到明年上半年或許將會緩解,被積壓一年的消費需求或許將在春節前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最大的問題在于疫情因素,以及因為防疫而造成的物流問題,這些不確定因素對于消費類市場的恢復情況也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而車用級市場上,受惠于目前下游市場的強需求,也帶動了上游市場行業的火熱。包括ST、瑞薩、恩智浦等MCU大廠,都因為車規級MCU營收的大漲而受益,盡管當前來看車用芯片似乎得到一定的緩解,但仍然未完全恢復。
國內企業如兆易創新、芯旺微等已經開始入局車用MCU市場,開始從消費類MCU轉移至車規級MCU產品。面對國際企業漫長的交貨周期,國內企業將有一定的窗口期能夠進入到這一市場當中。
因此,今年下半年車規級MCU市場仍然將面臨供給平衡的狀態,但與此同時國產車規級MCU產品將持續增多。但想要真正獲得用戶的青睞,更重要的是產品性能與供貨保障,供貨保障這一塊國內廠商具有一定優勢,但產品性能才是國產MCU真正需要邁過的門檻。
小結
在MCU市場,已經呈現兩極分化態勢,消費類MCU由于下游市場需求萎縮,以及疫情等外部因素影響,導致行情不振。而車規級MCU則處于長期堅挺的狀態,也加速了眾多國內MCU向車規級轉型的步伐。
-
消費電子
+關注
關注
10文章
1130瀏覽量
72669 -
MCU市場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瀏覽量
7883 -
MCU芯片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6瀏覽量
11950 -
車規級芯片
+關注
關注
2文章
257瀏覽量
1260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美洲地區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長 50.7%
2024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突破6000億美元
2024存儲市場:AI驅動與企業級存儲熱消費,電子復蘇緩
第三季度IC銷售額增長12%,AI投資驅動半導體市場復蘇

預計2024年全球GPU市場銷售額將超985億美元
LG電子銷售額連續四個季度增長,營業利潤同比下降
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持續攀升,2024年9月銷售額實現顯著增長
8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增長20.6%,中國市場表現亮眼
7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513億美元
三星電子在華銷售額倍增,芯片成強勁增長引擎
1499億!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增長18%
全球半導體產業5月銷售額顯著增長,美洲市場引領復蘇浪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