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機構最新研報指出,受俄烏沖突、物流阻塞、半導體工控芯片制程產能不足影響,原物料及芯片短缺沖擊半導體設備生產。而半導體設備遞延事件對2022年擴產計劃影響相對輕微,主要沖擊將發生在2023年,預計將使該年度產能年增率降至8%.。.
市調機構TrendForce在最新研報指出,半導體設備又再度面臨交期延長至18~30個月不等的困境,在設備交期延長前,預估2022及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12英寸約當產能年增率分別為13%及10%,目前觀察半導體設備遞延事件對2022年擴產計劃影響相對輕微,主要沖擊將發生在2023年,包含臺積電(TSMC)、聯電(UMC)、力積電(PSMC)、世界先進(Vanguard)、中芯國際(SMIC)、格芯(GlobalFoundries)等業者將受影響,范圍涵蓋成熟及先進制程,整體擴產計劃遞延約2~9個月不等,預計將使該年度產能年增率降至8%。
該機構表示,疫前半導體設備交期約為3~6個月,2020年起因疫情導致各國實施嚴格的邊境管制阻斷物流,但同一時期IDM和晶圓代工廠受惠終端強勁需求而積極進行擴產,交期被迫延長至12~18個月。時至2022年受俄烏沖突、物流阻塞、半導體工控芯片制程產能不足影響,原物料及芯片短缺沖擊半導體設備生產,撇除每年固定產量的EUV光刻機,其余機臺交期再度延長至18~30個月不等,其中以DUV光刻機(Lithography)缺貨情況最為嚴重,其次為CVD/PVD沉積(Deposition)及蝕刻(Etching)等。
值得一提的是,俄烏沖突及高通脹影響各項原物料取得、以及疫情持續對人力造成影響,也導致半導體建廠工程進度延宕,此現象與設備交期延遲皆同步影響各晶圓代工廠于2023年及以后的擴產規劃。然今年以來,宅經濟紅利退場,電視、智能手機、PC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持續疲弱致使終端品牌庫存高疊,訂單下修風險也波及至IC設計廠及晶圓代工廠,引發半導體下行雜音。機構調查發現,目前各廠仍仰賴產品組合的調整,以及資源重新分配至供貨仍然緊缺的產品,支撐產能利用率普遍仍維持在95%至滿載水位。
觀察2022下半年至2023年,高通脹壓力使得全球消費性需求恐持續面臨下修,然而,從供給端觀察,晶圓代工擴產進程受到設備交期遞延、建廠工程延宕等因素影響而推遲,造成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年增率已收斂至8%。
機構認為,在現階段消費性需求疲弱不振的市況下,擴產進程的延遲反倒消弭了部分對于2023年供過于求的擔憂,但部分供給仍然緊張的料件缺貨情況恐怕將再度延長,此時需仰賴晶圓代工廠對各終端應用及各產品制程的多元性布局,以平衡長短料資源分配不均的情勢。
-
高通
+關注
關注
77文章
7505瀏覽量
191169 -
光刻機
+關注
關注
31文章
1158瀏覽量
47583 -
EUV
+關注
關注
8文章
608瀏覽量
86147 -
半導體設備
+關注
關注
4文章
362瀏覽量
151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日本半導體設備,賺翻了
縮短SMT打樣交期,這些技巧你必須掌握!
2025年半導體行業將啟動18個新晶圓廠項目
AI助力,機構近一個月扎堆調研半導體行業
韓國半導體出口額將達到百億美元
日本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
韓國半導體出口額連續7個月同比增長 5月份同比大增54.5%
韓國3月出口持續6個月增長,半導體出口額創21個月新高
半導體發展的四個時代
半導體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連續三個月正增長
半導體發展的四個時代
功率半導體2035年市值將達77,757億日元,SiC等占45%
![功率<b class='flag-5'>半導體</b>2035年市值<b class='flag-5'>將</b>達77,757億日元,SiC等占45%](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2/D1/wKgZomXn52KAB3_AAAARKfHsC0E217.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