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疫情反復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快速”確定性的需求增加了,需求的變化也在迅速推動技術變革。目前,包括美團和京東在內的許多中國企業,以及谷歌和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巨頭,都在積極開發低空無人機分布技術,以適應不同場景下的快速性能。
隨著農村地區電子商務市場的增長,無人機正飛往偏遠地區,以克服物流和運輸的不足。在城市地區,使用無人機需要特別許可。即便如此,一些地方的交通擁堵使得無人機交付比人工交付更方便。京東等中國公司。京東和美團開發了無人機交付技術和流程。此外,無人機快遞服務標準自2021 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亞馬遜的進展更為緩慢,最近宣布其第一架無人機將在獲得監管批準后在加利福尼亞州提供交付服務。據國外媒體分析,中國無人機交付在農村和城市地區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綜合環球網和封面整合
審核編輯:郭婷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1文章
10825瀏覽量
186637 -
亞馬遜
+關注
關注
8文章
2694瀏覽量
846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低空物流:無人機開啟未來配送新篇章
、高效的配送新時代。
低空物流(無人機物流)是利用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進行貨物運輸的物流方式,依托低空空域(通常在120-300米)實現快速、高效、靈活的配送服務。它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表于 07-04 10:42
新知|中國制裁的美國11家無人機公司都生產哪些產品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就任,中美兩國在各方面的分歧進一步加深,相互制裁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在無人機等科技領域,中國的話語權正在加大。中國有完善的

《手把手教你做星閃無人機—KaihongOS星閃無人機開發實戰》系列課程課件匯總
為助力開發者迅速掌握『KaihongOS輕量系統開發技術』與『星閃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快速上手與深度體驗,“開鴻Developer社區”攜手“電子發燒友”再次聯合推出《手把手教你做星閃無人機
發表于 03-18 10:33
科達嘉電感在無人機系統中的應用
隨著國家對低空經濟的大力支持以及無人機系統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機在農業植保、應急救援、物流運輸、旅游攝影、工業等領域的應用日益成熟。而電感器作為無人機系統中重要的元件,應用廣泛。無人機
北斗模塊在無人機領域的革新應用與未來展望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農業、物流、測繪、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然而,無人機的高效運行高度依賴于精準的導航定位、可靠的通信能力和智能化的控制技術。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
中國郵政成立無人機子公司
91110114MAE78U7A0U,企業注冊地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3層326.?股權穿透顯示,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將致力于智能
MOS 管在無人機電池中的關鍵應用
無人機,全稱為無人駕駛航空器(UnmannedAerialVehicle,簡稱UAV),是一種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無人機通過自主飛行控制系統或遙控設備,實現飛行

中國郵政在北京成立無人機公司,深耕AI領域
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十分廣泛,涵蓋了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智能機器人的研發與銷售、人工智能硬件銷售以及人工智能通用應用系統、行業應用系統集成服務等多個領域。這些業務不僅展示了中國
半導體制冷模組賦能無人機巢:無人機效能 “熱”?點突破
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無人機憑借其靈活機動、低空作業等諸多優勢,廣泛應用于航拍測繪、農業植保、電力巡檢、安防監控等多元領域。無人機巢作為無人機高效運作“后勤保障站”,其性能優劣直接關乎無人機

DIY了一臺無人機,用全志T113芯片
?無人機飛控是無人機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傳感器、機載計算機和伺服作動設備三大部分,能否在對重量和體積有嚴苛要求的無人機結構上部署具有穩定功能的飛控,是影響無人機飛行表現的重要因素。
基
發表于 11-13 09:43
無人機巡檢系統光伏巡檢方案與作用
無人機巡檢系統光伏巡檢方案與作用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無人機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新能源領域,尤其是在光伏電站巡檢管理中,無人機巡檢已經成為了一種高效、安全、環保的新型巡檢方式。
美國取消大疆無人機禁令!
的無人機在美國銷售的條款。這也意味著,大疆創新的無人機產品后續有望繼續在美國進行銷售。 此前,美國眾議院在當地時間6月14日以22-3的投票
光伏無人機自動巡檢系統的優勢價值
?????? 光伏無人機自動巡檢系統的優勢價值 ?????? 光伏無人機自動巡檢系統由智能無人機、無人機機庫、無人機飛行大腦、自主研發的智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