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程/規則編排?
所謂編排,就是讓已有的節點通過不同的組織方式完成不同的需求 首先,我們需要對既有業務做一定程度的抽象,以一個例子開始:一個簡單的國慶節充值活動: 活動時間 10.1-10.7 充值≥100 元,送 5 元余額 充值≥50 元,送 10 積分,10.5 之后開始
不疊加送, 即充 100 元只送 5 元余額不會疊加再送 10 積分
當充值發生時,我們擁有:充值用戶-uid,充值金額-cost,充值時間-time再有一些制作好的抽象節點,如:
判斷充值≥100 的條件節點 ScoreFlow-100,cost≥100 返回 true,否則返回 false
判斷充值≥50 的條件節點 ScoreFlow-50,cost≥50 返回 true,否則返回 false
發放 5 元余額的結果節點 AmountResult,結果也可以有返回,比如正常發放了返回 true,庫存不足了等原因導致的沒有發放(不是error),可以返回 false
發放 10 元積分的結果節點 PointResult
那么,為什么要編排,如何編排才是最優的?
為什么要編排?
屏蔽代碼影響: 比如編排者只需要知道 AmountResult 是發放余額的節點,然后在適當的位置運行這個節點即可,不需要關心真實的代碼邏輯 提升效率: 結合可視化給非研發人員編排實現業務邏輯,支持動態修改與生效配置,比如充值條件 100 元改成 200,結合可視化工具直接修改,解放研發,提升生產效率
如何編排?
流程圖式編排
腦海里最先出現的編排方式,也是最常見的編排方式
執行樹式編排
When X Then Y
以上兩種基本代表了傳統的編排思想,在簡單的例子下,看起來也是非常直觀,但,當變動發生時,尤其是需要靈活調整的場景,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
變動
①簡單配置修改
充值 100 元改成 80 吧,10 積分變 20 積分吧,時間改成 10.9 號結束吧(微微一笑,畢竟我費了這么大勁,終于體現到價值了!)
②簡單邏輯變動
用戶參與積極性不高啊,去掉不疊加送吧,都送(稍加思索,費幾個腦細胞挪一挪還是可以的,怎么也比改代碼再上線強吧!)
③進階邏輯變動
5元余額不能送太多,設置個庫存100個吧,對了,庫存不足了充100元還是得送10積分的哈(卒… 早知道還不如硬編碼了)
真實線上變動只會更離譜,流程圖式和執行樹式實現的主要缺點在于,牽一發而動全身,改動一個節點需要瞻前顧后,如果考慮不到位,很容易弄錯,現實的活動內容要比例子復雜的多,時間線也是多條,考慮到這,再加上使用學習框架的成本,往往得不償失,到頭來發現還不如硬編碼
那么,有沒有更好的編排邏輯?
ice是如何編排的
如圖,ice使用關系節點作為邏輯傳遞的橋梁,用樹圖方式呈現邏輯
關系節點(邏輯節點)
控制業務流轉,如: AND: 從上到下執行子節點,遇到第一個false中斷并返回false,全部為true則返回true,類似于 Java 的 && ANY: 從上到下執行子節點,遇到第一個True中斷并返回true,全部為false則返回false,類似于 Java 的 || ALL: 從上到下執行所有子節點
葉子節點(業務節點)
真正做事情的節點,如: Flow: 一些條件與規則節點,如ScoreFlow Result: 一些結果性質的節點,如AmountResult,PointResult None: 一些不會干預流程的節點,如下文會介紹到的TimeChangeNone
執行流程
圖中,如果10月4日,充值100元,則執行流程為:
從根節點開始,先執行ANY
充值時間在ANY生效時間內,繼續執行
ANY有兩個子節點,先執行第一個子節點AND
AND有兩個子節點,先執行第一個子節點ScoreFlow-100
ScoreFlow-100判斷并返回true
AND接收到true,繼續向下執行AmountResult
AmountResult發放余額并返回true
AND子節點執行完畢,接收到兩個true,自己也返回true
ANY接收到true,不再繼續執行子節點并返回true
可以看到,之前需要剝離出的時間,已經融合到各個節點上了,把時間配置還給節點,如果沒到執行時間,如發放積分的節點 10月5日之后才生效,那么在 10月5日之前,可以理解為這個節點不存在
變動的解決
對于①直接修改節點配置就可以 對于②直接把ANY 改成 ALL 即可(疊加送與不疊加送的邏輯在這個節點上,屬于這個節點的邏輯就該由這個節點去解決) 對于③由于庫存的不足,相當于沒有給用戶發放,則 AmountResult 返回 false,流程還會繼續向下執行,不用做任何更改 再加一個棘手的問題,當時間線復雜時,測試工作以及測試并發要怎么做?
一個 10月1日開始的活動,一定是在 10月1日之前開發上線完畢,如我在 9月15日要怎么去測試一個10月1日開始的活動?在 ice 中,只需要稍微修改一下:
增加了個子節點TimeChangeNone(用于更改測試環境請求里的充值時間,可以改成任意想要的測試時間)
特性
為什么這么編排呢?為什么這樣就能解決這些變動與問題呢?
其實,就是使用樹形結構解耦,流程圖式和執行樹式實現在改動邏輯的時候,需要瞻前顧后,但是 ice 不需要,ice 的業務邏輯都在本節點上,每一個節點都可以代表單一邏輯,比如我改不疊加送變成疊加送這一邏輯就只限制在那個 ANY 節點邏輯上,只要把它改成我想要的邏輯即可,至于子節點有哪些,不用特別在意,節點之間通過上下文傳遞信息,每個節點執行完的后續流程不需要自己指定
因為自己執行完后的執行流程不再由自己掌控,還可以做到對象級別的復用:
如圖,參與活動這里用到的 TimeChangeNone,如果現在還有個 H5 頁面需要做呈現,不同的呈現也與時間相關,怎么辦?只需要在呈現活動這里使用同一個節點對象(在ice后臺配置中為同id節點),更改其中一個,另一個也會被更新(因為他們是同一個對象,不存在多個復用節點同步問題),避免了到處修改時間
Code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
編碼
+關注
關注
6文章
959瀏覽量
54969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836瀏覽量
69119 -
抽象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5598
原文標題:編排流程/規則,編排本身也需要很深的邏輯思考!
文章出處:【微信號:OSC開源社區,微信公眾號:OSC開源社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