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島島主公眾號《看圖說RF》第047篇原創文章,鐵打的DeltaS=0.02,流水的HFSS版本。碎片三分鐘逛電巢App,收獲一丟丟。
島主用到的HFSS最老版本是6.0,運行在Unix系統中,看起來是昂貴的高大上Sun工作站,也許10萬人民幣一臺,但卻是命令行式的建模操作。
從HFSS8.0開始,慢慢轉到Windows系統,圖形化界面,菜單式建模操作,當年的硬件條件:單核奔騰CPU主頻大概在300MHz,運行內存1G,普通電腦大概1萬人民幣一臺。
為了適配當時的硬件環境,兼顧仿真速度和仿真精度,HFSS缺省設置DeltaS=0.02。或者說 ΔS = 0.02。
摩爾定律,星轉斗移。同樣的價格,估計現在的主頻升到原來的10倍,CPU到64核心,運行內存提升了100倍以上,HFSS經歷了十幾次版本升級,但DeltaS缺省值仍然是0.02。
關于Passes、DeltaS、仿真精度、收斂
可以用一幅圖形象地描述這幾個概念的關系,一看就懂:
S參數有幅度和相位,用歐拉公式可轉化為復平面上的實部和虛部,上面是用復平面內表示S參數矢量的,DeltaS自然也是矢量。
綠色粗箭頭表示第n次剖分求解得到的某個S參數;
藍色細箭頭表示某個具體的模型第n-1次剖分求解得到的同一個S參數;
每一個紅點都表示不同的模型在第n-1次剖分求解得到的可能的S參數(Passible S);
紅色細線就表示矢量減法計算出來的DeltaS;
隨著仿真次數Passes的增加,網格剖分越來越細,仿真精度越來越高,Sn越來越與真實的S參數接近,于是DeltaS模值也越來越小,也就意味著S參數越來越收斂。
Delta S定義
DeltaS本質上是第n-1次求解得到的S參數與第n次求解得到的S參數之矢量差的模值的最大值。非常拗口。
公式如下:max|ΔS| = max|Sn-1-Sn|
絕對值符號表示模值,定義成一個矢量在復平面(或極坐標平面)上到圓點的距離。
下圖表示設置不同的ΔS,求解得到的S參數與可能的S參數之間的關系。
將上圖右上方的紅色小方框放大,并且用S參數(電壓響應)模值(線性)展開成下圖:
天線振子只有一個端口,所以只看S11的ΔS,無所謂ΔS最大值max。如果是兩端口的傳輸線,則有4個S參數,那就找這4個S參數中的ΔS最大值max。
所以單端口模型的仿真有較大的幾率出現“假收斂”,因此在HFSS中要設置最小收斂次數為2或3或4,看情況而定:
ΔS對仿真精度影響的真實案例
下圖是一個網格地平面的微帶線阻抗TDR仿真,隨著DeltaS的不同,則阻抗有1.5歐的差異。
下圖是某模型仿真Waveport端口阻抗的情況,可見DeltaS的不同,端口阻抗有較大的誤差:
DeltaS=0.02,則端口阻抗誤差達到6%。
下圖是匹配良好的理想微帶線的回波損耗S11與ΔS的關系:
紅色線DeltaS =0.017,仿真得到的S11=22dB,匹配良好的理想微帶線來說,精度是不夠的。
匹配良好的理想微帶線,S11至少要優于30dB吧。
前幾篇文章反復提過:25dB定向性指標的微帶雙線耦合器,各端口S11測試值至少要優于30dB,才不會影響測試精度。
總結
可見鐵打的DeltaS = 0.02,這個缺省設置有問題。
ΔS = 0.02一般用于模型前期優化階段的粗略仿真,效率優先;
ΔS = 0.005甚至0.002,用于后期定型投板的精細仿真,精度優先;
對于數量較少的端口,要在HFSS中設置最小收斂次數為2或3或4;
審核編輯:湯梓紅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20瀏覽量
213208 -
仿真
+關注
關注
50文章
4134瀏覽量
134102 -
hfss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67瀏覽量
50419
原文標題:047_鐵打的DeltaS=0.02,流水的HFSS版本
文章出處:【微信號:看圖說RF,微信公眾號:看圖說RF】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PSpice論文一---PSpice仿真中收斂問題的研究
Pspice收斂問題
EM模型仿真中的收斂誤差
multisim仿真電路中有555,一仿真提示錯誤,需要運行收斂助手解決,怎么辦?
multisim仿真錯誤不收斂
為什么s參數不收斂?有哪些方式導入s參數使得其仿真能夠收斂?
關系模型的進化算法收斂性對比的詳細資料說明
使用分層自主學習提高粒子群優化算法的收斂精度和收斂速度的詳細說明
![使用分層自主學習提高粒子群優化算法的<b class='flag-5'>收斂</b><b class='flag-5'>精度</b>和<b class='flag-5'>收斂</b>速度的詳細說明](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C5/1B/o4YBAF9Id6uACySkAAHcNHkvdDo43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