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英國公司Arm起訴高通和高通收購的芯片設計公司Nuvia違反許可協議和商標侵權。該訴訟主要圍繞著高通是否合理使用了Arm的CPU相關核心架構展開。近日,高通提供的反訴訟資料顯示,Arm恐怕會出狠招,將直接向終端設備制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用,同時還打算設下嚴苛的條件。同時,Arm將向設備商收取專利授權費用。
實際上,Arm和高通的這場關于專利授權的糾葛在于高通收購的芯片設計公司Nuvia的IP擁有權。在收購Nuvia之后,高通認為,NuVia從Arm獲得的是IP擁有權,后續NuVia如何處理相關IP,應與Arm無關。然而,Arm則堅持認為,需要獲得其批準才能將這些轉讓給高通,同時要求高通公司銷毀根據Nuvia與Arm的許可協議開發的設計。如今看來,經過與高通IP授權糾紛之后,Arm開始調整IP授權模式。
不生產芯片的巨頭
Arm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其商業模式主要涉及IP的設計和許可,而非生產和銷售實際的半導體芯片。Arm向合作伙伴網絡(包括世界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和系統公司)授予IP許可證。這些合作伙伴可利用Arm的IP設計創造和生產片上系統設計,但需要向Arm支付原始IP的許可費用并為每塊生產的芯片或晶片交納版稅。除了處理器IP外,Arm還提供了一系列工具、物理和系統IP來優化片上系統設計。
正因為Arm的IP多種多樣以及支持基于Arm的解決方案的芯片和軟件體系十分龐大,全球領先的原始設備制造商(OEM)都在廣泛使用Arm技術,應用領域涉及手機、數字機頂盒以及汽車制動系統和網絡路由器。當今,全球95%以上的手機以及超過四分之一的電子設備都在使用Arm技術。
目前,芯片架構已被英特爾X86和Arm所壟斷,而Arm架構擁有低成本、高性能和低耗電的特性,非常適用于移動通訊領域。據悉,Arm公司已向500多家公司提供芯片設計許可,蘋果的A系列、華為的麒麟、高通的驍龍芯片都是基于Arm架構進行設計的。
另外,除了移動端芯片架構之外,Arm還涉及PC、服務器、高性能計算。比如,2018年Arm首次發布了Arm Neoverse平臺。目前Neoverse平臺主要包括三個IP系列:分別是V系列、N系列和E系列。據Arm官網介紹,Neoverse V系列主打極致性能,適合執行高計算需求和存儲器密集型應用的系統,主要應用場景包括高性能計算 (HPC)、云計算和AI/ML加速型工作負載。
有分析師預計,未來10年,全球半導體需求將翻一番,而世界正努力從持續多年的芯片危機中恢復過來,因此,芯片制造商對于Arm的依賴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
制霸行業協議的高通遇到“硬茬”
一直以來,高通在專利訴訟上一直都是很強勢的存在,即使蘋果公司也因基帶芯片被索賠數十億的專利費,但此次卻遇到Arm這個“硬茬”。
2021年初,為了自研高性能CPU,高通公司此前斥資14億美元收購Nuvia,沒想到這樣投入上百億的計劃遭到了合作伙伴Arm的狙擊,被后者起訴違反授權協議。
據悉,高通公司已在美國提起訴訟,希望特拉華州的聯邦法官認定,作為高通以14億美元收購芯片初創公司Nuvia的一部分,該公司并未違反Arm的許可合同。
Arm在聲明中表示,“因為高通試圖在未經Arm同意的情況下轉讓Nuvia的許可證,而取得同意是Arm許可協議的標準限制條件,因此Nuvia的許可證于2022年3月終止。在這個日期之前和之后,Arm曾進行了多次真誠的努力以尋求解決問題。”而且,Arm表示,經過數月的談判,高通也沒有獲得這一許可,而且高通還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Nuvia的定制CPU設計植入自家芯片生產線。
面對Arm的指控,高通則認為Arm是在“敲竹杠”,Arm意圖以毫無根據的訴訟來強迫高通重新就授權進行談判。
高通的聲明則表示,“Arm提起訴訟標志著它令人遺憾地背離了與高通長期以來卓有成效的合作關系。無論從合同還是其他角度來說,Arm都無權干涉高通或Nuvia的創新。”
值得說明的是,Arm公司旗下的Arm IP授權是分等級的,用公版CPU授權以及自研CPU架構的收費標準不同。這才是高通與Arm之間互相起訴的關鍵。
關于芯片架構授權,從高通方面得到的信息,Arm已告知終端設備商,預計于2024年后將不再直接把架構IP授權給芯片商,經片商一旦合約到期后Arm將不再續約,Arm反而直接把目標鎖定到終端設備商上,向設備商收取專利授權,若終端設備商不接受新條款,就無法再合法使用任何基于Arm架構的芯片。
據悉,2021年Arm實現了創紀錄的27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35%,其授權業務收入增長近三分之二,版稅增長五分之一,至15億美元。目前來看,Arm不僅在移動芯片架構領域形成了壟斷優勢,未來還將在服務器、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而高通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對手。
走RISC-V架構路線
毫無疑問,完全擺脫Arm芯片架構是不現實的,但還是可以選擇的余地,即RISC-V芯片架構。2018年,倪光南院士就呼吁中國芯片要擺脫對Arm的依賴,努力發展RISC-V芯片架構。
2019年,美國對華為采取行動,華為被Arm暫停授權,印證了倪光南等專家的預言。從華為事件之后,中國芯片行業開始全力支持RISC-V架構,同時因歐美企業并未取得RISC-V架構的專利優勢,眾多中國企業紛紛加入到RISC-V芯片架構中來。
在華為、阿里、中科院等機構的打磨之下,中國在RISC-V架構芯片領域已取得了重大進展。比如,阿里推出的玄鐵910、倚天710芯片、高性能平臺無劍600、首個原型SOC芯片曳影1520,在業內均屬于領跑水平;中科院基于RISC-V架構自主研發的“香山”處理器,也打破長期以來英特爾在PC處理器指令集方面的壟斷局面。
在中國芯片的力推下,RISC-V架構芯片的出貨量迅猛增長,至今年7月份RISC-V架構芯片出貨量突破100億顆,實現百億顆芯片出貨量比Arm快了5年時間,RISC-V架構芯片由此在物聯網市場取得優勢。
同時,目前蘋果也已經加入RISC-V陣營,已基于RISC-V架構開發芯片,另一家美國芯片企業Intel則已投入28億與西班牙一家芯片企業共同研發RISC-V架構的服務器芯片。
值得關注的是,5G技術的發展正推動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而RISC-V模塊化的特性更適合未來物聯網設備碎片化的需求。未來,RISC-V可能不會對Arm架構形成太大威脅,但其他芯片企業至少多了一個選擇。
審核編輯 :李倩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965瀏覽量
434043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278瀏覽量
373826 -
RISC-V
+關注
關注
46文章
2463瀏覽量
48083
原文標題:Arm欲調整IP授權模式,走RISC-V架構路線可行?
文章出處:【微信號:quanxin100,微信公眾號:全芯時代】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