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近日,三星電子對外公布了該公司今年的供應商名單(2022 Supplier List)。和2021年相比,三星電子今年的供應商名單中,一共新增了13家新的供應商,并剔除了11家原來的供應商。
在廠商變動方面,國內的京東方和藍思科技被剔除,新晉廠商則是舜宇光學。
三星電子百大供應商分布
根據此前的數據,2021年三星一共擁有101家核心供應商。所謂的核心供應商是指,這家公司供應的零部件在三星電子的采購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同類零部件中占比較大,并且公司運營穩定,就會被列入核心供應商。
2021年三星供應商名單
圖源:湖南省電子電路行業協會(HNPCA)
在2021年三星電子的核心供應商名單中,其中有40家供應商來自韓國本土,占比近40%;22家供應商來自日本,占比約為22%;17家供應商來自美國,占比約為17%;中國地區合計有14家供應商,其中中國臺灣6家,中國大陸5家,中國香港3家,占比分別約為6%、5%和3%;荷蘭有3家,占比約為3%;剩余德國、新加坡、瑞士、英國和墨西哥都有1家,占比約為1%。
中國大陸方面,5家三星電子的核心供應商分別是瑞聲科技、京東方、比亞迪、歌爾股份和江蘇新安電器。
瑞聲科技是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聲學、光學、觸覺反饋、微機電系統、精密制造領域,提供頂級的微型專有技術解決方案。該公司為三星電子提供聲學、無線射頻、震動馬達和微攝像頭產品。根據瑞聲科技的官微消息,三星Galaxy S22系列的X軸線性馬達,以及三星Galaxy Z系列上的數字麥克風、定制馬達和SLS超線性揚聲器均來自瑞聲科技。
京東方的產品以半導體顯示為核心,打造物聯網創新、傳感器及解決方案、MLED、智慧醫工融合發展的“1+4+N+生態鏈”業務架構。此前,京東方主要為三星電子提供面板,這些面板被用于三星中端和低端Galaxy智能手機以及一些三星品牌的低價智能電視。據悉,三星電子將京東方移出核心供應商名單主要是因為近期的專利費支付問題,原因是京東方在營銷中使用了三星的“Samsung”標志,三星要求京東方支付專利費用,但京東方拒絕了。
比亞迪的業務范圍涵蓋了乘用車、商用車、軌道交通、電池、電子五大類。在2021年的供應商名單信息中,比亞迪主要為三星電子供應二次充電電池,以及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根據比亞迪的官微消息,三星全新一代折疊屏旗艦手機Galaxy Z Flip4、Galaxy Z Fold4手機金屬中框由比亞迪電子主力供應,由兩個中框件及一個轉軸件高度配合組裝而成。
歌爾股份是中國電聲行業龍頭企業,也是全球微電聲領域領導廠商,主營業務為聲電器件、光電器件、電子配件及整機類電子產品等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據悉,歌爾股份為三星電子供應的是高端MEMS麥克風。
江蘇新安電器成立于1989年8月,是擁有多個生產基地及技術研發中心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全球智慧控制器集成方案提供商。在三星電子2021年的供應商信息中,江蘇新安電器主要為三星電子提供PCBA和加工業務。
目前,這五家企業中,有變動的就是京東方。根據韓媒的跟蹤報道,京東方此前對三星供應的面板訂單由華星光電和LG Display瓜分。不過,目前在三星電子2022年核心供應商名單中并未見到華星光電的身影。此前有傳言稱華星光電可能為三星Galaxy M54供應OLED面板,以取代三星顯示自己的面板,釋放三星顯示的產能。不過現在看來,這部分業務可能還在產品驗證階段,并沒有放量。
2022年三星供應商名單
圖源:湖南省電子電路行業協會(HNPCA)
大陸廠商,目前新晉的廠商是舜宇光學和成都旭光科技。其中,舜宇光學是國內領先的光學產品制造企業,主要產品包括玻璃/塑料鏡片、平面產品、手機鏡頭等光學零組件,手機攝像模組、3D光電模組等光電產品,顯微鏡及智能檢測設備等光學儀器;成都旭光科技傳統業務是物聯網相關模組/小整機產品業務、電動車控制器業務,產品廣泛應用于視像行業、數據通信及移動通信領域。
三星電子的采購策略變化
三星電子近期的一些動作,以及核心供應商名單的變化,讓產業界能夠看到這家企業未來在產業鏈布局方面的一些大方向。三星電子2021年和2022年具體變化名單如下圖所示。在這些企業中,除了我們較為重視的國內企業外,“三星系”企業以及日企的變化也是值得關注。
素材來源:三星電子
電子發燒友網制圖
首先是三星體系內的一些企業,包括三星電子子公司semes、三星集團的“旁系”公司hansol techenics、KH bartek、simtek等,這些企業都成為新晉企業。然后是日企,包括阿爾卑斯、日托天科、羅姆等都被剔除出大名單。
實際上,自2019年韓日貿易沖突之后,以三星為代表的的韓國企業在加速進行“去日本化”,日本供應商供應的元器件都在被加速替代。2019年時,有韓國媒體曾報道稱,三星將力主改善在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等方面高度依賴日本的情況,最終目標是實現產品的“國產化”。據統計,當時韓企對日本產高純度氟化氫、光致抗蝕劑和氟聚酰亞胺的依賴度分別達到43.9%、91.9%和93.7%。
同樣在2019年,韓國企業Soulbrain曾被曝光,批量生產DRAM和NAND閃存半導體工程使用的高純度氟化氫試驗品,這是一個緊急的項目,在一個月內完成啟動并量產。當時,Soulbrain副社長樸英植(音譯)在受訪時表示,SoulBrain擁有多年累積的技術、經驗為基礎,能提供99.999%以上的高純度氟化氫。
不過,由于半導體長期存在的鏈式發展狀態,且日本企業在半導體上游的材料和設備方面擁有深厚的積累,因此想要做到全面的替代難度非常大。日本媒體曾在2021年6月時發布一份數據,數據顯示,2021年1-5月間,韓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額較去年同期大增34%,至100億美元,同時韓國對日本貿易逆差額連續13個月擴大。在擴大的逆差數據中,半導體設備進口額同比暴漲了55%;半導體材料也是同比增長了12%。可見,除了最嚴重的2019年,隨著雙方關系的緩和,韓企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方面還是選擇更加可靠穩定的日本供應商。有韓國國內的產業鏈人士認為,如果失去了日本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助力,三星電子在晶圓代工市場將無法和臺積電進行競爭。
不過,三星也確實在進行一些供應鏈的調整,比如三星系廠商的進入。并且有傳聞稱,三星將斥資5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3億元),購買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4%的股份,主要是看重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技術積累,借此迎戰隨時可能到來的蘋果汽車。對此消息,比亞迪表示正在磋商。因此,雖然“去日本化”的進程并不太順利,不過三星還是在通過各種手段以求供應鏈穩定可控。
寫在最后
目前,國際局勢對于像三星這樣的大企業而言非常不友好,存在非常大的不穩定因素。因此,三星和蘋果等公司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優化供應鏈。對于國內企業而言,這些優化措施有些是機遇,比如三星的措施,有些則是巨大挑戰,比如蘋果的措施。不過,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和材料廠商的強勢表現證明,只要技術領先,無論下游客戶如何變,最終都是“囊中物”。
-
舜宇光學
+關注
關注
2文章
35瀏覽量
7157 -
三星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63瀏覽量
3209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京東方BOE控股子公司“京東方能源”成功掛牌新三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