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再次結束本課程的講解。我加大了實驗的難度,對于想學的同學應該有能力提升的作用,這對于以后的工作非常有幫助。你如果不想學,那我只能是以理論講解為主,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你離工科生的要求漸行漸遠。教學效果應該是不斷追求完美,但我在二本院校呆久了,感覺只能不斷的產生遺憾和困惑。慢慢進行自我調節了,畢竟想改變學習現狀太難了,能改變的只有我。2022年開始準備理論實踐化課程,將工作經驗融入到教學中,提前讓學生們感知理論知識以后大展拳腳的地方,不至于到了工作崗位后會手足無措。在今年的實驗課程中,本人增加了雙音多頻(DTMF)信號檢測的程序,計算機網絡中到處可見連接過程。先來個簡單的程序給大家開開胃。但講完后,發現大家學的情況似乎很糟糕。一個班級有幾位同學能理解,另一個班級無人能懂。這樣的現狀讓人非常焦急,如果學生們不著急,我就無能為力了。于是在課上還給同學們補習了數字信號處理的知識,可惜得到的回應很少很少。怎么辦?只有在這里公布程序,讓想繼續學的同學有個知識??空?。也許很多年以后,畢業多年的學生還會找到這里。畢竟大家都曾來這里學習過。
技術需要不斷創新,
否則不進則退!
諾基亞手機家族!曾經風光一時!但到了4G時代,已經很難尋覓它的蹤影!互聯網時代,不創新就有可能會死亡!創新不是口號!需要的是扎實的積累!在大學時代,對于工科生而言,必須走知識實用化過程。先來糾正之前實驗課程中有關CRC的一個錯誤。
正確嗎?
和下圖進行比較!
原來之前圖中多項式的指數和寄存器的位置沒有對應上!
仔細看圖!
逐漸糾正錯誤的過程!
直到更新至R2022目錄,程序才正確!
不容易啊,一個小錯誤居然能隱藏這么多年?還得自己揭露老底。真的是是錯誤嗎?這個學習的過程真的很有意思?先梳理一下之前的問題。在文章《計算機通信與網絡v2 實驗課程(5)》中,生成多項式和代碼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涉及寄存器的位置錯誤!不過后續文章還會提到這個問題。是不是覺得很繞?當你掌握了原理,怎么繞都不怕!


修訂記錄
20181119 完成初稿;
20221221修訂內容v2;
原文標題:計算機通信與網絡v2 實驗課程(27)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通信工程師專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通信網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2076瀏覽量
52946
原文標題:計算機通信與網絡v2 實驗課程(27)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30373fc74387,微信公眾號:通信工程師專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微軟OmniParser V2:大模型轉化為計算機智能體
微軟OmniParser V2發布:大模型轉化為計算機智能體
BU-67121W實驗室航空電子接口計算機North Hills
工業中使用哪種計算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