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是脊椎動物身體中最復雜的器官,包含了約860億個神經元和超過100萬億個連接。多能干細胞等衍生的類器官能夠自我組裝并產生多種組織特異性細胞類型,更適合構建復雜組織和系統。類器官技術為腦部區域構建高質量模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近日,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UCSC)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遠程自動化控制腦類器官生長的新方法。在研究中,科研團隊開發了一個多樣化平臺(multiplex platform),能夠根據用戶要求的流速在單獨分隔的微環境中自動培養單個類器官。
研究人員將自動化、聯網的微流體芯片稱之為“Autoculture”系統。該系統可精確將營養液輸送到單個大腦類器官,優化類器官的生長,且無需人為干預組織培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副教授Mircea Teodorescu和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代理教授Sofie Salama。
官方通稿中,這一研究對理解大腦發育和藥物治療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大腦類器官往往需要在數周或數月內維持細胞生長的精確條件。因此,在本研究中,工程師團隊決定使用自動化系統減少人為干擾對細胞培養生長的影響,以此提高準確度。官方通稿中也指出,自動化培養(Autoculture)解決了類器官生長過程中由于批次效應可能造成不均一的問題,能夠幫助研究人員更好比較和驗證試驗結果。
Autoculture使用了研究人員設計的微流控芯片,這款新型芯片由獨特的雙層模具制成,具有微小的孔和通道,可將微量液體輸送到培養類器官的小孔中。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可以精確控制營養濃度和副產物。整體來看,該系統主要使用了現成的低成本組件,更具模塊化、更易于訪問。
Mircea Teodorescu指出,這臺機器的一個創新點是,一方面,它簡化了流程并確保每批次培養的類器官具有均一性;另一方面,極具有模塊化,該系統由計算機控制,芯片的不同部分可互換。
由于該系統向類器官不間斷輸送營養液,因此它更接近于大腦的真實情況,即不斷通過血液為大腦提供營養。
Autoculture系統由6個連接的模塊組成,分別是帶有加樣槽的冷藏庫,注射泵、分配閥和控制接口,冷庫中的條件培養基收集儲液器,與細胞培養箱連接的微流體串行總線,多路復用的微流控類器官芯片,以及在微環境試管內固定的類器官。每個單獨的孔都由流體控制器控制,控制器通過抽吸將使用過的培養基移到冷庫里面的收集器中,然后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用新鮮培養基補給。
▲圖 | 自動化微流控培養平臺的設計與運行(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該系統包含24個孔,每個孔中都是單獨的實驗槽,具有專用的入口管、出口管和收集容器。每個孔的加料時間表在速率和介質方面完全可定制,從而增加實驗的靈活性。基于這些控制參數,整個板可以執行相同的工作流程,并生成同批次的類器官,還能從孔1到24以濃度梯度遞增方式滴定試劑等。
此外,通過使用消息隊列遙測傳輸(MQTT)等通信協議,該系統可聯網實時同步管理、根據需求協調控制和數據采集工作。Autoculture軟件體系可以基于AWS Cloud控制試驗,比如說按需設計、啟動、暫停、修改和停止試驗。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當研究人員測量基于Autoculture系統培養的類器官時,研究人員發現自動化培養系統培養的干細胞既可以分化成各種細胞類型,還比用標準方法培養的細胞更健康。
RNA測序結果顯示這種培養方式降低了糖酵解和內質網應激水平,有潛力解決細胞應激力問題。
論文中指出,這項研究也為UCSC活細胞基因組學中心正在進行的工作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這項研究將計算應用于生命科學,進一步推動了濕試驗自動化。
審核編輯:劉清
-
微流控芯片
+關注
關注
13文章
293瀏覽量
19163 -
RNA
+關注
關注
0文章
46瀏覽量
9858 -
MQTT協議
+關注
關注
0文章
98瀏覽量
5757
原文標題:模塊化微流控類器官平臺,可遠程自動化實時控制腦類器官生長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模塊化示波器的技術原理和應用
模塊化儀器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
常用的微流控芯片類型
芯片上集成功能性血管化類器官的微流控平臺
S型微流控芯片的優勢
模塊化插座接線方法有哪些
農作物生長環境的遠程監控與智能調控

模塊化不間斷電源常見組件,旁路路徑的關鍵

清華類腦視覺芯片取得重大突破,“天眸芯”登上Nature封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