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精心設計和實現(xiàn)電路才能設計高精度熱電偶接口。第一步是了解這種廣泛使用的溫度傳感器的基本物理原理。
熱電偶(TC)發(fā)明于1921年,即將迎來百年紀念日,在許多應用中繼續(xù)提供有價值的溫度測量信息,尤其是那些涉及非常高溫度的應用。在眾多工業(yè)和過程關鍵應用中,TC和電阻溫度檢測器(RTD)已成為溫度測量的黃金標準。雖然RTD具有更好的精度和可重復性,但熱電偶的優(yōu)勢包括:
更大的測量范圍,
更短的響應時間,
成本更低,
更好的耐久性,
自供電(無需激勵信號),以及
無自熱效應。
由于這些原因,熱電偶廣泛用于許多不同的應用。然而,使用熱電偶進行高精度溫度測量可能很棘手。本應用筆記討論了優(yōu)化測量精度的方法。首先,讓我們描述一下熱電偶操作的基本原理。
熱電偶如何工作?
當在一塊金屬線上施加電壓源時,電子從正極端子流向負極端子,并且一些能量在加熱金屬線時損失。托馬斯·約翰·西貝克(Thomas Johann Seebeck)于1821年發(fā)現(xiàn)的塞貝克效應表明了一種相反的現(xiàn)象。當在金屬線上施加溫度梯度時,會產(chǎn)生電勢。這是熱電偶的物理基礎。
?V = S(T) × ?T | (公式1) |
哪里?V是電壓的梯度,?T是溫度梯度,S(T)是塞貝克系數(shù)。塞貝克系數(shù)取決于材料,并且也隨溫度變化。導線上兩個不同溫度點的電壓等于塞貝克系數(shù)函數(shù)在整個溫度范圍內(nèi)的積分。
圖1.通過溫度梯度在導電線上產(chǎn)生的電壓。
熱電偶由兩種不同的材料組成,通常是具有不同塞貝克系數(shù)函數(shù)S(T)的金屬線。當一種材料的溫差產(chǎn)生電壓差時,為什么兩種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假設圖 2 中的金屬線由材料 A 制成。給定一個帶有探頭線的電壓表,也由材料 A 制成,理論上電壓表不會檢測到任何電壓。為什么?當探頭連接到導線的末端時,探頭的作用就像金屬線的延伸。連接到電壓表輸入端的這根長導線的兩端處于相同的溫度(TM).如果導線的兩端處于相同的溫度,則沿導線長度的溫差不會導致電壓差。為了在數(shù)學上證明這一點,我們計算了從電壓表的正端到負端的整個線環(huán)路上累積的電壓。
并且,當積分極限的下限和上限相同時,積分的結果為 V = 0。
圖2.電壓測量連接。探頭和電線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如果探頭材料由材料B制成,如圖3所示。
上式顯示測量電壓等于兩種材料類型塞貝克系數(shù)函數(shù)之差的積分。這就是為什么熱電偶由兩種不同類型的金屬制成的原因。
圖3.電壓測量連接。探頭和電線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從圖3和公式6(公式6)所示的電路來看,假設S一個(T), SB(T),并且電壓表測量的電壓是已知的,除非知道TC結(冷結)的溫度,否則我們?nèi)匀粺o法計算TH結(熱結)的溫度。在熱電偶的早期,使用對應于0°C的冰浴作為參考溫度(因此稱為冷端),因為這種方法成本低,非常容易獲得,并且溫度自調(diào)節(jié)。等效電路如圖4所示。
圖4.圖3為冷端置于冰浴內(nèi)的等效電路。
雖然我們知道圖3中電路的參考溫度,但求解熱結溫度(TH) 是不切實際的。標準參考表可用于所有常見類型的熱電偶,因此用戶可以查找溫度以獲取相應的電壓輸出。但請記住,所有標準熱電偶參考表均以0°C參考溫度列出。
現(xiàn)代熱電偶系統(tǒng)
如圖5所示,現(xiàn)代熱電偶由兩根連接在一端的不同金屬線組成。電壓在線對的開口端測量。等效電路如圖5所示。V外與我們之前在圖 3 中推導的等式完全相同。
(公式7) |
圖5.現(xiàn)代熱電偶配置。
冷端補償
冷端(TC)溫度可以通過冰浴設置為0°C,但實際上沒有人會在任何現(xiàn)代電氣系統(tǒng)中使用一桶冰水。冷端補償方法可用于計算熱端溫度,而無需0°C冷端溫度,實際上冷端溫度甚至不必恒定。該方法僅使用單獨的溫度傳感器來測量冷端的溫度(TC).求熱結溫度(TH) 變?yōu)榭赡埽?TC是已知的。這對某些人來說可能聽起來很荒謬。如果我們有一個溫度傳感器來測量冷端溫度,為什么我們不能用這個溫度傳感器直接測量熱端的溫度呢?答案很簡單。冷端溫度范圍比熱端溫度窄得多,因此溫度傳感器不需要像熱電偶那樣維持極端溫度。
使用冷端補償計算熱端溫度
如上所述,所有標準熱電偶參考表都是在冷端保持在0°C的情況下生成的。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nèi)绾问褂眠@些表格來找到熱結溫度呢?
想象一下,如果上述熱電偶的開口端如圖6所示得到擴展。并且,假想端連接到溫度為0°C的結點。如果我們能計算出V的值0,我們可以使用參考表輕松找到相應的熱結溫度。
圖6.具有假想擴展的熱電偶,連接到0°C結。
讓我們確定 V0:
等式10(等式10)的第一項與圖5推導的等式7(等式7)完全相同。因此,等效電壓輸出為 VC,這是一個已知值,因為冷端的電壓是由電壓表測量的。第二項相當于熱結溫度等于T的熱電偶的電壓輸出C冷端溫度等于0°C。 自 TC也正在通過單獨的溫度傳感器進行測量,我們可以使用標準參考表找到相應的塞貝克電壓(V我) 表示等式 10 的第二項(方程 10)。
V0= VC+ V我 | (公式12) |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 V 的值0,對應的熱結溫度(TH) 可以用標準參考表確定。
以下步驟總結了使用冷端補償找到熱端溫度的過程。
測量冷端溫度(TC) 帶溫度傳感器。
測量冷端的電壓。
轉(zhuǎn)換 TC至電壓 (V我) 使用標準參考表。
計算 V0=V我+VC.
轉(zhuǎn)換 V0至熱結溫度(TH) 使用標準參考表。
標準熱電偶參考表可在NIST ITS-90熱電偶數(shù)據(jù)庫網(wǎng)站 http://srdata.nist.gov/its90/menu/menu.html(由美國商務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上找到。如果由于內(nèi)存不足或任何其他原因而不希望在微控制器中實現(xiàn)查找表,NIST ITS-90網(wǎng)站還為每種熱電偶類型提供了一組公式,用于將溫度轉(zhuǎn)換為電壓,反之亦然。
優(yōu)化熱電偶測量精度的系統(tǒng)設計要點
圖7.基本熱電偶系統(tǒng)框圖
到目前為止,該討論僅考慮了熱電偶理論;但是,為了優(yōu)化實際系統(tǒng)中的精度,應考慮一些項目。圖7顯示了熱電偶信號鏈的基本模塊。每個器件都會影響轉(zhuǎn)換的精度,必須仔細選擇以盡量減少誤差。
從圖的左側開始,熱電偶連接到系統(tǒng)主板連接器。雖然熱電偶是傳感器本身,但它也可能是誤差源。長熱電偶很容易拾取周圍的電磁噪聲。屏蔽導線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下一個組件是放大器。選擇具有高輸入阻抗的放大器很重要,因為放大器的輸入阻抗和熱電偶電阻會產(chǎn)生分壓器效應,如公式13(公式13)所示。輸入阻抗越高,誤差越少。
此外,放大器還提升熱電偶輸出,通常在毫伏范圍內(nèi)。雖然高閉環(huán)增益會放大信號和噪聲,但在ADC輸入端增加一個低通濾波器可消除大部分噪聲。低通濾波器非常有效,因為溫度測量應用的ADC轉(zhuǎn)換速率通常非常慢,可能每秒幾個樣本,因為溫度變化不是很快。
最后,板載溫度傳感器需要非常靠近冷端連接器(理想情況下接觸熱電偶引線的末端,但在許多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以獲得冷端溫度的最佳測量值。冷端測量中的任何誤差都會反映在熱端溫度計算中。
熱電偶示例電路
更詳細的圖像。
圖8.通用輸入?yún)⒖荚O計,可使用 RTD 或熱電偶測量電壓、電流和電壓。
MAXREFDES67#通用輸入?yún)⒖荚O計(圖8)包含實現(xiàn)熱電偶溫度測量系統(tǒng)所需的所有元件。預加載的固件使用 NIST ITS-90 網(wǎng)站上的公式將 K 型熱電偶輸出轉(zhuǎn)換為溫度。測量溫度范圍為 -40°C 至 +150°C。 此外,該系統(tǒng)還能夠高精度地測量電壓、電流、溫度和RTD。
圖9.MAXREFDES67# 誤差與溫度的關系,使用 Omnitec EC3TC,K 型熱電偶,在 20°C 下校準。
圖9顯示了MAXREFDES67#熱電偶輸入端測得的溫度誤差與三個不同參考溫度計(Omega HH41溫度計、ETI參考溫度計和Fluke 724溫度校準器)的溫度。將 MAXREFDES67# 連接的 K 型熱電偶探頭放置在福祿克 7341 校準槽中,并在 20°C 下進行校準。 藍色數(shù)據(jù)使用歐米茄HH41溫度計作為參考。綠色數(shù)據(jù)使用ETI參考溫度計作為參考。紅色數(shù)據(jù)使用福祿克 724 溫度校準器作為參考。該設計顯示世界一流的熱電偶溫度測量值。
結論
將熱電偶用于工業(yè)溫度測量應用具有許多好處,包括溫度范圍、響應時間、成本和耐用性。通過此處概述的設計建議可以實現(xiàn)高精度測量系統(tǒng)。MAXREFDES67#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幫助系統(tǒng)設計人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發(fā)高精度熱電偶溫度測量。
審核編輯:郭婷
-
熱電偶
+關注
關注
5文章
970瀏覽量
76652 -
溫度傳感器
+關注
關注
48文章
3009瀏覽量
157560 -
測量系統(tǒng)
+關注
關注
2文章
552瀏覽量
41978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