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O 單元的結構:
? I/O PAD 包括壓焊塊,電路,電源線和地線。
? 壓焊塊 PAD 用于金線連接芯片與封裝管座,通常為幾十微米的矩形; 因此,為了防止金線短路, 要求 PAD 之間要有最小距離,具體數值取決于封裝形式 。
? 大部分 I/O PAD 都是以標準單元的結構形式出現,有一套 I/O 庫,和 std cell 一樣,通常具有等高不等寬的形狀。
(有的地方 PAD 是指單獨的壓焊塊,有的地方 PAD 是指整個 I/O 單元; 需注意區分,一般用 Bounding PAD 指前者,PAD 指后者)
1.1 一套基本的 I/O 庫提供以下幾種 I/O PAD
1.給 pad 供電的 pad,例如:PAD_VDD,PAD_VSS;
2.給 core 供電的 pad,例如:VDD,VSS(如果存在多個 VDD domain,還有 AVDD,AVSS 之類的 pad);
3.模擬信號的 pad,例如 ANIN(analog 的 pad 一般就是一塊鐵片,有的 vendor 推薦用戶可以自己基于要求自己再加上一定的 ESD 保護電路);
4.數字信號的 pad,一般有 input 和 output 的區別,里面還有包括 level shifter,buffers 之類的數字電路。
1.2 I/O 單元中的電路:
從功能上來講 ,電路部分的作用有幾方面:ESD 保護,level shifter,施密特觸發器,還有提供電源環路等;
對外:提供驅動; 外界的電容相對來說很大,例如一個示波器的探頭電容是 10Pf,僅僅靠芯片內部電路是無法驅動的;
對內:提供內外的隔離和輸入保護功能; 最主要的就是 ESD 保護;
電路又可分為 pre-driver 和 post-drive:
pre-driver 就是 core 電壓部分,一般為低壓 1.0V,一般叫 VDD/VSS;
post-driver 為 pad 上高壓部分,即 3.3V,提供大的驅動能力和 ESD 保護; tsmc 叫 VDDPST/VSSPST,SMIC 叫 VDDH/VSSD;
I/O 上都有兩種高電壓,通過 level shift 實現電壓轉換; 具體的電壓值取決于工藝。
二、簡單介紹幾種數字 I/O 單元
? 輸入 I/O PAD
? 輸出 I/O PAD:倒相輸出,倒相鏈輸出
? 其他 I/O PAD:同相輸出,三態輸出 I/O PAD,開漏輸出單元
? 輸入輸出I/O PAD
2.1 輸入單元:承擔對內部電路的保護
主要目的是 ESD 保護,ESD 保護的基本思想:
1.讓靜電通過一個低阻抗的并聯通道進行放電,同時將 ESD 電壓鉗制在一個足夠低的電平,從而避免金屬互聯線燒毀或者柵氧化層擊穿;
2.輸入保護分為單二極管、電阻結構和雙二極管、電阻結構、還可以利用 PN 結的反向擊穿特性; 3.正向偏置的二極管或者反向偏置的二極管都可以作為 ESD 防護器件;
2.1.2 單二極管+電阻結構的 ESD 保護電路:
瞬態高電壓有可能是正的,也有可能是負的; PN結的陽極 P 區接地,陰極 N 區接內部電路;
如果此時一個來了一個負的高電壓,通過 PN 結直接到地; 如果此時來了一個正的高電壓,PN 結被反向擊穿后形成泄放路徑;
2.1.2 雙二極管+電阻結構的 ESD 保護電路:
負的高電壓通過 D2 泄放,正的高電壓通過 D1 泄放。
隔離環用于防止 latch up; 關于latch up可以參考之前的一篇文章。
2.2 輸出單元
輸出單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定的驅動能力; 此外,還承擔一定的邏輯功能,單元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主要的輸出單元包括:倒相輸出、同相輸出、三態輸出、以及金屬掩膜編程的輸入輸出單元(不同的控制信號下,既可以做輸入也可以做輸出單元);
大驅動意味著對外部電路充電速度更快,也就需要大電流;MOS 管的電流方程如下圖:
寬長比就是我們可以很方便操作的東西,大尺寸,也就是大的寬長比的 MOS 管可以提供一個大電流;
對于細長的條柵 MOS 管來說,不僅在柵下存在明顯的寄生電容,同時較長的柵也會引入寄生電阻;將原來的 MOS 管拆分成多個并聯的小的 MOS 管,并且使他們源漏共用,得到最終的版圖;
2.2.1 倒相輸出的 I/O PAD
內部電路通過一級反相器驅動,連接到 PAD 上;
考慮輸出單元的速度時,大尺寸電路的設計需要考慮前級驅動問題。
如果只用一級反相器帶大電容負載,就需要大尺寸的反相器,那么其輸入電容 Cg 很大,內部電路最后一級的負載電容就會很大;因此就算一級反相器可以驅動后面的電路,延遲也會非常大。
反相器內部電阻是 R0,外部負載電容是 CL;
R*C 稱為 RC 時間常數;τ 為一個標準反相器的時間常數;令 Y=CL/C0
那么此時這個一級反相器的時間常數 ttol = R0CL = (CL/C0)R0C0 = Yτ
2.2.2 帶大電容負載時的倒相器鏈驅動結構
采用 N 級倒相器鏈驅動,每一級都比上一級驅動能力大 f 倍:
對于倒相器鏈中的一級來說,下一級驅動能力大 f 倍,意味著輸出電容為原來的 f 倍,電阻變為原來的 f/1;
因此,τ = R0*fCg = fτ
再看后面一級,τ = (R0/f)*(f2Cg) = fτ;
倒相器鏈中每一級的時間常數都是 fτ;
因此,總的倒相器鏈的時間常數為ttol = N*fτ (1)
由于每一級的驅動能力相比前一級放大了 N 倍,N 級就放大了 fN 倍,所以,fN = CL/Cg = Y (2)
由上述兩式可得 ttol = (f/lnf)τlnY
從仿真結果可以看到,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合采用倒相器鏈;并且采用倒相器鏈時,f 也不是越大越好;
2.3 其他 I/O PAD
2.3.1 同相輸出 I/O PAD
“倒相+倒相”,或采用偶數級的倒相器鏈
2.3.2 三態輸出 I/O PAD
類似于三態門; 三態輸出可用于總線上,一條總線上如果掛了 N 個門,不是每個門都可以去用這個總線的,當一個門用的時候其他門必須跟總線斷開;
D 端是數據,C 端是控制信號;
當控制信號為 0 的時候,與非門的輸出為 1;控制信號經過一個反相器,以及一個或非門后輸出為 0;此時,對于 M1 這個 PMOS 和 M2 這個 NMOS 來說都不導通,因此 PAD 和內部電路完全不導通,呈現高阻態;
當控制信號 C=1 時,此時與非門、或非門作用都是一個反相器;
若 D=0,則 M1 不導通,M2 導通,此時輸出 0
若 D=1,則 M1 導通,M2 不導通,此時輸出 1
2.3.3 開漏輸出單元
N 個開漏器件并聯,接一個上拉網絡,可以完成線與的功能;
也就是只有 A1-An 輸出都為 1 的時候,該電路的輸出才為 1;只要 A1-An 其中一個輸出為 0,則電路輸出為 0。
2.4 輸入輸出單元
可編程的輸入輸出單元
直接看這個單元的電路是不完整的,需要靠不同的連線使其變成輸入或者輸出單元;
上方是屬于輸入電路的,二極管提供 ESD 保護,但是還并未和 PAD 連接; 下方是屬于輸出電路; 具體的功能取決于怎么連線;
? 二極管和 PAD 連接; M1 和 M3 的 SD 短接,相當于二極管; B 端 floating,M2 和 M4 不發揮任何作用,此時相當于一個輸入單元;
? 作為輸出單元時的電路圖
更常用的是輸入輸出單元是通過控制信號去切換具體的功能
S/W 和 C 作為控制端
個人覺得,框出來的地方應該寫成:D=0 時,M3 截止,M4 導通,輸出為 0;D=1 時,M3 導通,M4 截止,輸出為 1;
三、關于I/O PAD一些其他基本概念
3.1 I/O PAD 的擺放方式(Inline/ Staggered):
對于面積有限,單層的 inline pad ring 放不下,可以使用 staggered 的方式,也就是下面右圖里面那種交叉擺放的方式。
對于 Inline 的擺放方式,PAD 之間的最小 pitch 取決于不同的 foundary 和工藝。
對于 Staggered 的擺放方式,inner 和 outer bounding pad 相互交錯,可以擺放更多的 PAD,代價是每一個 PAD 的平均高度增加了。
3.2 Pad Limited 和 Core Limited Design
區別在于是 PAD 還是 Core 區域限制了整個芯片的大小;
對于 Pad Limited Design,PAD 的尺寸更大,數量更多; 可以使用 Staggered 的排列方式或者 Flip Chip 的封裝方式;
3.3 角墊和填充墊
? Corner PAD也是一種physical only cell,作用是連接芯片拐角處兩邊的 I/O PAD,連接襯底及襯底以上的各個層,使 I/O PAD內部的電路形成一個電源地的供電環路,同時也使得襯底連續;
? Filler PAD的作用和 Corner PAD類似,連接兩個相鄰的 I/O PAD的襯底以及金屬層,形成一個電源地環路;
和 Corner PAD一樣,Filler PAD也不是必須的,在打線和封裝能夠實現的情況下,可以將 I/O PAD不留空隙的相鄰放置,當然要保證不會有DRC和LVS的違反。
3.4 I/O PAD 的選擇
最后,關于 I/O PAD 的選擇,Singal Pad 和 Power Pad 數量的計算。
-
ESD
+關注
關注
49文章
2083瀏覽量
173438 -
IO
+關注
關注
0文章
463瀏覽量
39405 -
PAD
+關注
關注
1文章
100瀏覽量
30778 -
數字信號
+關注
關注
2文章
982瀏覽量
47679 -
數字電路
+關注
關注
193文章
1629瀏覽量
808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基于Rocket I/O模塊的高速I/O設計
![基于Rocket <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模塊的高速<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設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5/09/wKgZomUMNqaAX4ocAAEAI3yUjDY949.gif)
OP4520 FPGA處理器和I/O擴展單元助推您的項目
![OP4520 FPGA處理器和<b class='flag-5'>I</b>/<b class='flag-5'>O</b>擴展<b class='flag-5'>單元</b>助推您的項目](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6/A8/wKgZomUMP22ASe3uAABDBjHMApA57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