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在线观看www日本免费网站-在线观看www视频-在线观看操-欧美18在线-欧美1级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電源系統分析之電源綜合分析

王金燦 ? 來源:wjc960713 ? 作者:wjc960713 ? 2023-02-07 17:51 ? 次閱讀

一、電源綜合分析

1.1噪聲分析

1.1噪聲的危害

??對內部各個晶體管的操作通常由內核時鐘或片內外設時鐘同步,但是由于內部延時的差別,各個晶體管的狀態轉換不可能是嚴格同步的,當某些晶體管已完成了狀態轉換,另一些晶體管可能仍處于轉換過程中。芯片內部處于高電平的門電路會把電源噪聲傳遞到其他門電路的輸入部分。如果接受電源噪聲的門電路此時處于電平轉換的不定態區域,那么電源噪聲可能會被放大,并在門電路的輸出端產生矩形脈沖干擾,進而引起電路的邏輯錯誤。芯片外部電源引腳處的噪聲通過內部門電路的傳播,還可能會觸發內部寄存器產生狀態轉換。除了對芯片本身工作狀態產生影響外,電源噪聲還會對其他部分產生影響。比如電源噪聲會影響晶振、PLL、DLL 的抖動特性,AD 轉換電路的轉換精度等。

1.2電源噪聲產生分析

1.2.1 電源噪聲余量分析

??1.絕大多數芯片都會給出一個正常工作的電壓范圍,這個值通常是±5%。例如:對于 3.3V 電壓,為滿足芯片正常工作,供電電壓在 3.13V 到 3.47V 之間,或 3.3V±165mV。對于 1.2V 電壓,為滿足芯片正常工作,供電電壓在 1.14V 到 1.26V 之間,或 1.2V±60mV。這些限制可以在芯片 datasheet 中的 recommended operating conditions 部分查到。這些限制要考慮兩個部分,第一是穩壓芯片的直流輸出誤差,第二是電源噪聲的峰值幅度。老式的穩壓芯片的輸出電壓精度通常是±2.5%,因此電源噪聲的峰值幅度不應超過±2.5%。當然隨著芯片 工藝的提高,現代的穩壓芯片直流精度更高,可能會達到±1%以下,但是要記住,達到這樣的精度是有條件的,包括負載情況,工作溫度等限制。因此可靠的設計還是以±2.5%這個值更把握些。

??電源噪聲余計算非常簡單,方法如下:比如芯片正常工作電壓范圍為 3.13V~3.47V 之間,穩壓芯片標稱輸出 3.3V。安裝到電路板上后,穩壓芯片輸出 3.36V。那么容許電壓變化范圍3.47-3.36=0.11V=110mV。穩壓芯片輸出精度±1%,即±3.36*1%=±33.6 mV。電源噪聲余為 11-33.6=76.4 mV。

??計算很簡單,但是要注意四個問題:①穩壓芯片輸出電壓能精確的定在 3.3V?外圍器件如電阻電容電感的參數對穩壓芯片的輸出電壓是否有影響,所以輸出值盡量大于輸出值2%;②工作環境是否符合穩壓芯片手冊上的推薦環境?器件老化后參數還會和芯片手冊上的是否一致?負載情況怎樣?這對穩壓芯片的輸出電壓也有影響;③電源噪聲最終會影響到信號質。而信號上的噪聲來源不僅僅是電源噪聲,反射串擾等信號完整性問題也會在信號上疊加噪聲,不能把所有噪聲余都分配給電源系統。所以,在設計電源噪聲余量的時候要留有余地。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不同電壓等級,對電源噪聲余要求不一樣,按±2.5%計算的話,1.2V 電壓等級的噪聲余只有30mV。這是一個很苛刻的限制,設計的時候要謹慎些。模擬電路對電源的要求更高。電源噪聲影響時鐘系統,可能會引起時序匹配問題。因此必須重視電源噪聲問題。

1.2.2 電源噪聲產生

??電源系統的噪聲來源有三個方面:

??第一, 穩壓電源芯片本身的輸出并不是恒定的,會有一定的波紋。這是由穩壓芯片自身決定的,一旦選好了穩壓電源芯片,對這部分噪聲我們只能接受,無法控制。

??第二, 穩壓電源無法實時響應負載對于電流需求的快速變化。穩壓電源芯片通過感知其輸出電壓的變化,調整其輸出電流,從而把輸出電壓調整到額定輸出值。多數常用的穩壓源調整電壓的時間在 ms~us 級。因此,對于負載電流變化頻率在直流到幾百 KHz 之間時,穩壓源可以很好的做出調整,保持輸出電壓的穩定。當負載瞬態電流變化頻率超出這一范圍時,穩壓源的電壓輸出會出現跌落,從而產生電源噪聲。現在,微處理器的內核及外設的時鐘頻 率已超過了600 MHz,內部晶體管電平轉換時間下降到 800 ps 以下。這要求電源分配系統必須在直流到 1GHz 范圍內都能快速響應負載電流的變化,但現有穩壓電源芯片不可能滿足這一苛刻要求。我們只能用其他方法補償穩壓源這一不足,所以需要電源去耦。

??第三, 負載瞬態電流在電源路徑阻抗和地路徑阻抗上產生的壓降。PCB 板上任何電氣路徑不可避免的會存在阻抗,不論是完整的電源平面還是電源引線。對于多層板,通常提供一個完整的電源平面和地平面,穩壓電源輸出首先接入電源平面,供電電流流電源平面,到達負載電源引腳。地路徑和電源路徑類似,只不過電流路徑變成了地平面。完整平面的阻抗很低,但確實存在。如果不使用平面而使用引線,那么路徑上的阻抗會更高。另外,引腳及焊盤本身也會有寄生電感存在,瞬態電流流此路徑必然產生壓降,因此負載芯片電源引腳處的電壓會隨著瞬態電流的變化而波動,這就是阻抗產生的電源噪聲。在電源路徑表現為負載芯片電源引腳處的電壓軌道塌陷,在地路徑表現為負載芯片地引腳處的電位和參考地電位不同 (注意,這和地彈不同,地彈是指芯片內部參考地電位相對于板級參考地電位的跳變)。

1.3退耦意義分析

??采用電容退耦是解決電源噪聲問題的主要方法。這種方法對提高瞬態電流的響應速度, 降低電源分配系統的阻抗都非常有效。對于電容退耦, 很多資料中都有涉及,但是闡述的角度不同。有些是從局部電荷存儲 (即儲能)的角度來說明,有些是從電源分配系統的阻抗的角度來說明,還有些資料的說明更為混亂,一會提儲能,一會提阻抗,因此很多人在看資料的時候感到有些迷惑。其實,這兩種提法,本質上是相同的,只不過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而已。本文分別介紹一下這兩種解釋:

1.3.1 儲能的角度

??從儲能的角度來說明電容退耦原理。在制作電路板時,通常會在負載芯片周圍放置很多電容, 這些電容就起到電源退耦作用。圖 1 說明。

圖 1 去耦電路模型

??當負載電流不變時,其電流由穩壓電源部分提供,即圖中的 I0,方向如圖所示。此時電容兩端電壓與負載兩端電壓一致,電流 Ic為0,電容兩端存儲相當數的電荷,其電荷數和電容有關(C=Q/U)。當負載瞬態電流發生變化時,由于負載芯片內部晶體管電平轉換速度極快,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為負載芯片提供足夠的電流。但是穩壓電源無法很快響應負載電流的變化,因此,電流 I0不會馬上滿足負載瞬態電流要求,因此負載芯片電壓會降低。但是由于電容電壓與負載電壓相同,因此電容兩端存在電壓變化。對于電容來說電壓變化必然產生電流,此時電容對負載放電,電流 Ic不再為0,為負載芯片提供電流。根據電容等式1:。只要電容C足夠大,只需很小的電壓變化,電容就可以提供足夠大的電流,滿足負 載瞬態電流的要求。這樣就保證了負載芯片電壓的變化在容許的范圍內。這里,相當于電容預先存儲了一部分電能,在負載需要的時候釋放出來,即電容是儲能元件。儲能電容的存在使負載消耗的能得到快速補充,因此保證了負載兩端電壓不至于有太大變化,此時電容擔負的是局部電源的角色。從儲能的角度來理解電源退耦,非常直觀易懂,但是對電路設計幫助不大。從阻抗的角度理解電容退耦,能讓我們設計電路時有章可循。實際上,在決定電源分配系統的去耦電容的時候,用的就是阻抗的概念。

1.3.2 阻抗的角度

圖 2阻抗去耦模型

??將圖 1 中的負載芯片拿掉,如圖 2 所示。從 AB 兩點向左看過去,穩壓電源以及電容退耦系統一起,可以看成一個復合的電源系統。這個電源系統的特點是:不論 AB 兩點間 負載瞬態電流如何變化,都能保證 AB 兩點間的電壓保持基本穩定,即 AB 兩點間電壓變化很小。我們可以用一個等效電源模型表示上面這個復合的電源系統,如圖 3

圖 3 等效模型

??我們的最終設計目標是,不論 AB 兩點間負載瞬態電流如何變化,都要保持 AB 兩點間電壓變化范圍很小,這個要求等效于電源系統的阻抗 Z 要足夠低。在圖 2 中,我們是通過去耦電容來達到這一要求的,因此從等效的角度出發,可以說去耦電容降低了電源系統的阻抗。另一方面,從電路原理的角度來說,可得到同樣結論。電容對于交流信號呈現低阻抗特性,因此加入電容,實際上也確實降低了電源系統的交流阻抗(1/jwc)。從阻抗的角度理解電容退耦,可以給我們設計電源分配系統帶來極大的方便。實際上, 電源分配系統設計的最根本的原則就是使阻抗最小。最有效的設計方法就是在這個原則指導下產生的。

1.4電容分析

1.4.1 電容特性

??理想電容器在實際中是不存在的,這就是為什么常聽到“電容不僅僅是電容”的原因。

??實際的電容器總會存在一些寄生參數,這些寄生參數在低頻時表現不明顯,但是高頻情況下,其重要性可能會超過容值本身。圖 4 是實際電容器的 SPICE 模型,圖中,ESR 代表等效串聯電阻,ESL 代表等效串聯電感或寄生電感,C 為理想電容。

圖 4 電容SPICE 模型

??等效串聯電感(寄生電感)無法消除,只要存在引線,就會有寄生電感。這從磁場角度可以很容易理解,電流發生變化時,磁場能發生變化,但是不可能發生能躍變,表現出電感特性。寄生電感會延緩電容電流的變化,電感越大,電容充放電阻抗就越大, 反應時間就越長。等效串聯電阻也不可消除的,很簡單,因為制作電容的材料不是超導體。討論實際電容特性之前,首先介紹諧振的概念。

??對于圖 4 的電容模型,其公式2復阻抗為:

??當頻率很低時,2πf ESL < 1/ 2πfC,整個電容器表現為電容性,

??當頻率很高時,2πf ESL > 1/ 2πfC,電容器此時表現為電感性,因此高頻時電容不再是電容,而呈現為電感。當2πf ESL= 1/ 2πfC,此時容性阻抗矢與感性阻抗之差為 0,電容的總阻抗最小,表現為純電阻特性。該頻 率點就是電容的自諧振頻率。

??諧振頻率點是區分電容是容性還是感性的分界點, 高于諧振頻率時,電容不再是電容 ,因此退耦作用將下降。實際電容器都有一定的工作頻率范圍,只有在其工作頻率范圍內,電容才具有很好的退耦作用,使用電容進行電源退耦時要特別關注這一點。寄生電感(等效串聯電感)是電容器在高于自諧振頻率點之后退耦功能被消弱的根本原因。

??電容的自諧振頻率值和它的電容值及等效串聯電感值有關,使用時可查看器件手冊,了解該項參數,確定電容的有效頻率范圍。下面圖5列出了 AVX 生產的陶瓷電容不同封裝的各項參數值。

圖 5  AVX參數

??電容的等效串聯電感和生產工藝和封裝尺寸有關,同一個廠家的同種封裝尺寸的電容, 其等效串聯電感基本相同。通常小封裝的電容等效串聯電感更低,寬體封裝的電容比窄體封裝的電容有更低的等效串聯電感。

??既然電容可以看成 RLC 串聯電路,因此也會存在品質因數,即Q值,這也是在使用電容時的一個重要參數。電路在諧振時容抗等于感抗,所以電容和電感上兩端的電壓有效值必然相等,電容上的電壓有效值 UC=I*1/ωC=U/ωCR=QU,品質因數 Q=1/ωCR,這里 I 是電路的總電流。電感上的電壓有效值 UL=ωL*I=ωL*U/R=QU, 品質因數 Q=ωL/R。因為:UC=UL 所以 Q=1/ω CR=ωL/R。電容上的電壓與外加信號電壓 U 之比 UC/U=(I*1/ωC)/RI=1/ωCR=Q。電感上的電壓與外加信號電壓U之比 UL/U=ωLI/RI=ωL/R=Q。從上面分析可見,電路的品質因數越高,電感或電容上的電壓比外加電壓越高。Q 值影響電路的頻率選擇性。當電路處于諧振頻率時,有最大的電流,偏離諧振頻率時總電流小。我們用 I/I0 表示通過電路的電流與諧振電路中電流的比值,即相對變化率。ω/ω0 表示頻率偏離諧振頻率程度。也就是說電路的選擇性是由電路的品質因素 Q 所決定的,Q 值越高選擇性越好。在電路板上會放置一些大的電容,通常是坦電容或電解電容。這類電容有很低的 ESL,但是ESR很高,因此 Q值很低,具有很寬的有效頻率范圍,非常適合板級電源濾波。

1.4.2 電容諧振頻率特性

??實際當電容安裝到電路板上后,還會引入額外的寄生參數,從而引起諧振頻率的偏移。在計算系統參數時,實際使用的是安裝諧振頻率,而不是自身諧振頻率,因為我們關注的是電容安裝到電路板上之后的表現。

??電容在電路板上的安裝通常包括一小段從焊盤拉出的引出線,兩個或更多的過孔。我們知道,不論引線還是過孔都存在寄生電感。寄生電感是我們主要關注的重要參數,因為它對電容的特性影響最大。電容安裝后,可以對其周圍一小片區域有效去耦。

??現在我們考察這樣一種情況,電容要對距離它 2 厘米處的一點去耦,這時寄生電感包括哪幾部分。首先,電容自身存在寄生電感。從電容到達需要去耦區域的路徑上包括焊盤、一小段引出線、過孔、2 厘米長的電源及地平面,這幾個部分都存在寄生電感。

??相比,過孔的寄生電感較大。可以用公式計算過孔的寄生電感有多大。 公式3為:其中:L 是過孔的寄生電感,單位是 nH。h為過孔的長度,和板厚有關,單位是英寸。d 為過孔的直徑,單位是英寸。下面就計算一個常見的過孔的寄生電感。設過孔的長度為 63mil(對應電路板的厚度 1.6 毫米,這一厚度的電路板 很常見) ,過孔直徑 8mil,根據上面公式3得1.4242nh。這一寄生電感比很多小封裝電容自身的寄生電感要大,必須考慮它的影響。過孔的直徑越大,寄生電感越小。過孔長度越長,電感越大。

??可見,安裝后電容的諧振頻率發生了很大的偏移,使得小電容的高頻去耦特性被消弱。在進行電路參數設計時,應以這個安裝后的諧振頻率計算,因為這才是電容在電路板上的實際表現。所以注意,實際上安裝一個電容至少要兩個過孔,寄生電感是串聯的,如果只用兩個過孔,則過孔引入的寄生電感就有3nH。但是在電容的一端都并聯幾個過孔,可以有效小總的寄生電感。

1.5去耦設計

??電源去耦涉及到很多問題:總的電容多大才能滿足要求?如何確定這個值?選擇那些電容值?放多少個電容?選什么材質的電容?電容如何安裝到電路板上?電容放置距離有什么要求?

1.5.1 目標阻抗

??目標阻抗(Target Impedance)定義為公式4:

??其中:Vdd 為要進行去耦的電源電壓等級,常見的有 5V、3.3V、1.8V、1.26V、1.2V 等。

??Ripple 為允許的電壓波動,在電源噪聲余一節中我們已闡述過了,典型值為 2.5%。

???IMAX 為負載芯片的最大瞬態電流變化。

??該定義可解釋為:能滿足負載最大瞬態電流供應,且電壓變化不超過最大容許波動范圍的情況下,電源系統自身阻抗的最大值。超過這一阻抗值,電源波動將超過容許范圍。

對目標阻抗有兩點需要說明: (1)目標阻抗是電源系統的瞬態阻抗,是對快速變化的電流表現出來的一種阻抗特性;(2)目標阻抗和一定寬度的頻段有關。在整個頻率范圍內,電源阻抗都不能超過這個值。阻抗是電阻、電感和電容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必然與頻率有關。整個頻率范圍有多大?這和負載對瞬態電流的要求有關。顧名思義,瞬態電流是指在極短時間內電源必須提供的電流。如果把這個電流看做信號的話,相當于一個階躍信號,具有很寬的頻譜,這一頻譜范圍就是我們認為的頻率范圍。

1.5.2 電容選擇

1.電容理論計算值選擇

??有兩種方法確定所需的電容。第一種方法利用電源驅動的負載計算電容。這種方法沒有考慮 ESL及ESR的影響,因此很不精確,但是對理解電容的選擇有好處。

??第二種方法就是利用目標阻抗(Target Impedance)來計算總電容,這是業界通用的方法,得到了廣泛驗證。你可以先用這種方法來計算,然后做局部微調,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如何進行局部微調,是一個更高級的話題。下面分別介紹兩種方法。

??方法一:利用電源驅動的負載計算電容

??設負載(容性)為 30pF,要在 2ns 內從 0V 驅動到 3.3V,瞬態電流為:,結果為49.5mA。如果共有 36 個這樣的負載需要驅動,則瞬態電流為:3649.5mA=1.782A。假設容許電壓波動為:3.32.5%=82.5 mV,所需電容為C=I*dt/dv=1.782A*2ns/0.0825V=43.2nF。

??說明:所加的電容實際上作為抑制電壓波紋的儲能元件,該電容必須在 2ns 內為負載提供1.782A 的電流, 同時電壓下降不能超過 82.5 mV,因此電容值應根據 82.5 mV 來計算。記住:電容放電給負載提供電流,其本身電壓也會下降,但是電壓下降的不能超過 82.5 mV(容許的電壓波紋)。

??方法二:利用目標阻抗計算電容(設計思想很嚴謹,要吃透)

??為了清楚的說明電容的計算方法,我們用一個例子。要去耦的電源為1.2V,容許電壓波動為 2.5%,最大瞬態電流 600mA。

??第一步:計算目標阻抗:利用公式4得=50mΩ。

??第二步:確定穩壓電源頻率響應范圍。

??和具體使用的電源片子有關,通常在 DC 為幾百kHz-幾M 之間。這里設為 DC 到 100kHz。在100kHz 以下時,電源芯片能很好的對瞬態電流做出反應,高于100kHz 時,表現為很高的阻抗,如果沒有外加電容,電源波動將超過允許的 2.5%。為了在高于100kHz 時仍滿足電壓波動小于 2.5%要求,應該加多大的電容?

??第三步:計算 bulk 電容

??當頻率處于電容自諧振點以下時,電容的阻抗可近似表示為:,頻率 f 越高,阻抗越小,頻率越低,阻抗越大。在頻率范圍內,電容的 大阻抗不能超過目標阻抗,因此使用100kHz 計算(電容起作用的頻率范圍的最低頻率,對應電容最高阻抗)。

??公式5:=31.831uf

??當頻率處于電容自諧振點以上時,電容的阻抗可近似表示為:。頻率 f 越高,阻抗越大,但阻抗不能超過目標阻抗。假設 ESL 為 5nH,則最高有效頻率為:=1.6MHz,如果希望電源系統在 500MHz 以下時都能滿足電壓波動要求,就必須控制電容的寄生電感。必須滿足 2πf×Lmax≤XMAX ,所以有:=0.016nH。

假設使用 AVX 公司的 0402 封裝陶瓷電容,寄生電感約為 0.4nH,加上安裝到電 路板上后過孔的寄生電感(本文后面有計算方法)假設為 0.6nH,則總的寄生電感為 1 nH。為了滿足總電感不大于 0.16 nH 的要求,我們需要并聯的電容個數為:1/0.016=62.5 個,因此需要 63 個 0402 電容。

為了在 1.6MHz 時阻抗小于目標阻抗,需要使用公式5計算容值:C=1.9894uf。

??因此個電容的電容為 1.9894/63=0.0316 uF。

??綜上所述,對于這個系統,我們選擇 1 個 31.831 uF 的大電容和 63 個 0.0316 uF 的小電容即可滿足要求。

2.電容理實際計算值選擇

??為解決寄生電感問題需要很多小容量電容值,但實際應用中使用不到那么詳細,怎么避免。

??(1)并聯相同容值

??63 個 0.0316 uF 的小電容并聯的效果相當于一個具有 0.159 nH ESL 的 1.9908 uF 電容。電容并聯后仍有相同的諧振頻率,但是并聯電容在一個頻率點上的阻抗都小于單個電容。

圖 6 相同電容與并聯電容阻抗與諧振參數

??但是,從圖中我們看到,阻抗曲線呈 V 字型,隨著頻率偏離諧振點,其阻抗仍然上升的很快。要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滿足目標阻抗要求,需要并聯大的同值電容。這不是一種好的方法,造成極大地浪費。有些人喜歡在電路板上放置很多 0.1uF 電容,如 果你設計的電路工作頻率很高,信號變化很快,那就不要這樣做,最好使用不同容值的組合來構成相對平坦的阻抗曲線。

??(2)并聯相不同容值

圖 7 不同電容與并聯電容阻抗與諧振參數(左)

LTspice仿真軟件波形,實線阻抗,虛線相位(右)

??容值不同的電容具有不同的諧振點左邊諧振點之前,兩個電容都呈容性,右邊諧振點后,兩個電容都呈感性。在兩個諧振點之間,阻抗曲線交叉,在交叉點處,左邊曲線代表的電容呈感性,而右邊曲線代表的電容呈容性,此時相當于 LC 并聯電路。對于 LC 并聯電路來說,當 L 和 C 上的電抗相等時, 發生并聯諧振。因此,兩條曲線的交叉點處會發生并聯諧振,這就是反諧振效應,該頻率點 為反諧振點。電導 G=jwc2+1/jwL1,未考慮 ESR。

??結論:

??A. 不同容值的電容并聯,其阻抗特性曲線的底部要比圖 6 阻抗曲線的底部平坦得多(雖然存在反諧振點,有一個阻抗尖峰),因而能更有效地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小阻抗。

??B. 在反諧振(Anti-Resonance)點處,并聯電容的阻抗值無限大,高于兩個電容任何一個單獨作用時的阻抗。并聯諧振或反諧振現象是使用并聯去耦方法的不足之處。

在并聯電容去耦的電路中,雖然大多數頻率值的噪聲或信號都能在電源系統中找到低阻抗回流路徑,但是對于那些頻率值接近反諧振點的,由于電源系統表現出的高阻抗,使得這部分噪聲或信號能無法在電源分配系統中找到回流路徑,最終會從 PCB 上發射出去(空氣也是一種介質,波阻抗只有幾百歐姆),從而在反諧振頻率點處產生嚴重的 EMI 問題。因此,并聯電容去耦的電源分配系統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合理的選擇電容,盡可能的壓低反諧振點處的阻抗。

3. 電容去耦半徑

??電容去耦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電容的去耦半徑。大多數資料中都會提到電容擺放要盡靠近芯片,多數資料都是從小回路電感的角度來談這個擺放距離問題。確實,小電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大多數資料都沒有提及,那就是電容去耦半徑問題。

??如果電容擺放離芯片過遠,超出了它的去耦半徑,電容將失去它的去耦的作用。

??理解去耦半徑最好的辦法就是考察噪聲源和電容補償電流之間的相位關系。當芯片對電流的需求發生變化時,會在電源平面的一個很小的局部區域內產生電壓擾動,電容要補償這一電流(或電壓),就必須先感知到這個電壓擾動。信號在介質中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從發生局部電壓擾動到電容感知到這一擾動之間有一個時間延遲。同樣,電容的補償電流到達擾動區也需要一個延遲。因此必然造成噪聲源和電容補償電流之間的相位上的不一致。特定的電容,對與它自諧振頻率相同的噪聲補償效果最好,我們以這個頻率來衡這種相位關系。設自諧振頻率為 f,對應波長為λ,補償電流表達式可寫為:。其中,A 是電流幅度,R 為需要補償的區域到電容的距離,C 為信號傳播速度。

??當擾動區到電容的距離達到λ/4 時,補償電流的相位為π ,和噪聲源相位剛好差180 度,即完全反相。此時補償電流不再起作用,去耦作用失效,補償的能無法及時送達。為了能有效傳遞補償能,應使噪聲源和補償電流的相位差盡可能的小,最好是同相位的。距離越近,相位差越小,補償能傳遞越多,如果距離為 0,則補償能百分之百傳遞到擾動區。這就要求噪聲源距離電容盡可能的近,要遠小于λ/4 。實際應用中,這一距離最好控 制在λ/40~λ/50 之間,這是一個驗數據。

??例如:0.001uF 陶瓷電容,如果安裝到電路板上后總的寄生電感為 1.6nH,那么其安裝后的諧振頻率為 125.8MHz,諧振周期為 7.95ps。假設信號在電路板上的傳播速度為 166ps/inch,則波長為 47.9 英寸。電容去耦半徑為 47.9/50=0.958 英寸,大約等于2.4厘米。本例中的電容只能對它周圍 2.4 厘米范圍內的電源噪聲進行補償,即它的去耦半徑2.4厘米。不同的電容,諧振頻率不同,去耦半徑也不同。對于大電容,因為其諧振頻率很低,對應的波長非常長,因而去耦半徑很大,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不太關注大電容在電路板上放置位置的原因。對于小電容,因去耦半徑很小,應盡可能的靠近需要去耦的芯片,這正是大多數資料上都會反復強調的,小電容要盡可能近的靠近芯片放置。

4.電容位置放置

??1.對于電容的安裝,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安裝距離。容值最小的電容,有最高的諧振頻率,去耦半徑最小,因此放在最靠近芯片的位置。容值稍大些的可以距離稍遠,最外層放置容值最大的。

??2.還有一點要注意,在放置時, 最好均勻分布在芯片的四周,對一個容值等級都要這樣。通常芯片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電源和地引腳的排列位置,一般都是均勻分布在芯片 的四個邊上的。因此,電壓擾動在芯片的四周都存在,去耦也必須對整個芯片所在區域均勻去耦。

??3.在安裝電容時,要從焊盤拉出一小段引出線,然后通過過孔和電源平面連接,接地端也同樣。這樣流過電容的電流回路為:電源平面->過孔->引出線->焊盤->電容->焊盤->引出>過孔->地平面。

??4.放置過孔的基本原則就是讓這一環路面積最小,進而使總的寄生電感最小。下面給出幾種過孔放置方法。

??第一種 從焊盤引出很長的引出線然后連接過孔,這會引入很大的寄生電感,一定要避免這樣做,這時最糟糕的安裝方式。

??第二種 在焊盤的兩個端點緊鄰焊盤打孔,比第一種方法路面積小得多,寄生電感也較小,可以接受。

??第三種 在焊盤側面打孔,進一步小了回路面積,寄生電感比第二種更小,是比較好的方法。

??第四種 在焊盤兩側都打孔,和第三種方法相比,相當于電容一端都是通過過孔的并聯接入電源平面和地平面,比第三種寄生電感更小,只要空間允許,盡用這種方法。

??第五種 在焊盤上直接打孔,寄生電感最小,但是焊接是可能會出現問題,是否使用要看加工能力和方式。

??推薦使用第三種和第四種方法。

??第六種 對于大尺寸的電容,比如板級濾波所用的鉭電容,推薦用圖 8 中的安裝方法。

圖 8 大電容連接方式

??需要強調一點:有些工程師為了節省空間,有時讓多個電容使用公共過孔。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這樣做。最好想辦法優化電容組合的設計,少電容數。由于印制線越寬,電感越小,從焊盤到過孔的引出線盡加寬,如果可能,盡和焊盤寬度相同。

??電源系統去耦設計要把引腳去耦和電源平面去耦結合使用已達到最優設計。時鐘、 PLL、 DLL 等去耦設計要使用引腳去耦,必要時還要加濾波網絡,模擬電源部分還要使用磁珠等進行濾波。針對具體應用選擇退耦電容的方法也很流行,如在電路板上發現某個頻率的干擾較大,就要專門針對這一頻率選擇合適的電容,改進系統設計。總之,電源系統的設計和具體應用密切相關,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準的具體方案。關鍵是掌握基本的設計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很好的解決電源去耦問題。

審核編輯 黃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4

    文章

    17841

    瀏覽量

    251813
  • 電容
    +關注

    關注

    100

    文章

    6091

    瀏覽量

    150995
  • 電感
    +關注

    關注

    54

    文章

    6153

    瀏覽量

    102692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混合信號分析儀的原理和應用場景

    分析儀可以同步觀測多個模擬和數字信號,特別適用于嵌入式系統及外圍電路的測試。通過捕獲和分析這些信號的波形,工程師可以評估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并進行必要的優化和調整。 通信
    發表于 01-21 16:45

    WEBENCH電源高級分析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WEBENCH電源高級分析.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1-21 14:53 ?0次下載
    WEBENCH<b class='flag-5'>電源</b>高級<b class='flag-5'>分析</b>

    是德示波器在電源完整性分析中的應用

    影響系統穩定性,甚至可能導致系統失效。因此,對電源完整性進行精確分析和有效的解決至關重要。而作為電子測量領域領先廠商,是德(Keysight)的示波器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豐富的功能,在
    的頭像 發表于 01-07 11:05 ?132次閱讀
    是德示波器在<b class='flag-5'>電源</b>完整性<b class='flag-5'>分析</b>中的應用

    開關電源EMI等效分析

    開關電源--EMI等效分析 一、開關電源傳導EMI 產生的根源 1、測試傳導EMI 的線路圖 LISN— 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 源
    的頭像 發表于 12-06 10:32 ?928次閱讀
    開關<b class='flag-5'>電源</b><b class='flag-5'>之</b>EMI等效<b class='flag-5'>分析</b>

    LED電源耐壓測試與性能測試的綜合分析

    led電源綜合測試系統是專門為led電源綜合性能測試而設計的一款經濟型led電源耐壓性能測試設備
    的頭像 發表于 11-01 11:49 ?340次閱讀
    LED<b class='flag-5'>電源</b>耐壓測試與性能測試的<b class='flag-5'>綜合</b><b class='flag-5'>分析</b>

    一文讀懂MSA(測量系統分析)

    一文讀懂MSA(測量系統分析)
    的頭像 發表于 11-01 11:08 ?1104次閱讀
    一文讀懂MSA(測量<b class='flag-5'>系統分析</b>)

    測量系統分析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測量系統分析.doc》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10-10 11:46 ?0次下載

    電源設計的靈敏度分析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電源設計的靈敏度分析.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10-10 11:04 ?0次下載
    <b class='flag-5'>電源</b>設計的靈敏度<b class='flag-5'>分析</b>

    電路原理 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電磁學

    電路原理 模電數電電力電子電磁學 PLC電力系統 電力系統分析
    發表于 10-07 16:21

    時鐘噪聲對DAC性能影響系統分析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時鐘噪聲對DAC性能影響系統分析.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9-26 09:14 ?0次下載
    時鐘噪聲對DAC性能影響<b class='flag-5'>系統分析</b>

    高速電路電源分配網絡設計與電源完整性分析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高速電路電源分配網絡設計與電源完整性分析.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9-19 17:35 ?0次下載

    電源模塊測試系統ATE的數據報告與數據分析功能

    自動化測試與數據收集分析于一體的綜合測試軟件,打破了傳統測試系統與數據處理系統分散獨立的限制,提供了一站式自動化測試服務體驗,讓電源模塊測試
    的頭像 發表于 09-10 18:34 ?454次閱讀
    <b class='flag-5'>電源</b>模塊測試<b class='flag-5'>系統</b>ATE的數據報告與數據<b class='flag-5'>分析</b>功能

    開關電源輸出波形的分析方法

    開關電源作為電子設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輸出波形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因此,對開關電源輸出波形的深入分析顯得尤為關鍵。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對開關
    的頭像 發表于 05-30 17:06 ?2703次閱讀

    了解變頻電源常見故障 輕松解決問題

    電源模塊的研發、產線測試,檢測電源的各項性能指標,具有高度靈活性、兼容性強的特點,可以系統分析電源性能,為產品的優化和完善提供依據。
    的頭像 發表于 04-22 14:16 ?490次閱讀

    淺談現場總線的智能照明系統分析與應用研究

    淺談現場總線的智能照明系統分析與應用研究 張穎姣 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嘉定 201801 【摘要】: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照明控制的方法不斷發生改變,近年來照明控制系統大多在現場總線的基礎上實現
    的頭像 發表于 02-26 09:29 ?596次閱讀
    淺談現場總線的智能照明<b class='flag-5'>系統分析</b>與應用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 | 97影院理论片手机在线观看 | 天天爽天天 | 男男小说高h | 在线看片你懂得 | 视频午夜 |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 | 高清午夜线观看免费 | 女人十六毛片 | 四虎影院在线网址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人 | 亚洲 美腿 欧美 偷拍 | 激情有码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 全部在线播放免费毛片 | 丁香五香天堂网 |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 五月激情六月婷婷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人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欧美午夜性春猛交bbb | 色五夜婷婷 | 狠狠天天| 好大好紧好爽好湿润视频 |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 | 爱婷婷网站在线观看 | 天天干天天曰 | 欧美性黑人极品1819hd | 开心色99×xxxx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日本三级日产三级66 | 色多多在线观看播放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 | 1024人成软件色www | 久碰香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我要色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