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將會呈現出指數級增長趨勢,并逐步成為數字時代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革命性關鍵要素,而傳感器作為數據采集的唯一功能器件,是信息技術的基礎核心元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傳感器的組成
國家標準GB/T7665-2005對傳感器的定義是:“ 能感受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 ”。
傳感器組成框圖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或響應被測量的部分,輸出與被測量有確定關系的物理量信號,如應變式壓力傳感器的彈性膜片就是敏感元件,它將被測壓力轉換成彈性膜片的變形。
轉換元件將敏感元件輸出的物理量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如應變式壓力傳感器中的應變片就是轉換元件,它將彈性膜片在壓力作用下的變形轉換成應變片電阻值的變化。如果敏感元件直接輸出電信號,則這種敏感元件同時兼為轉換元件,如熱電偶將溫度變化直接轉換成熱電勢輸出。
由于傳感器輸出信號一般都很微弱,因此傳感器輸出的信號一般需要變換電路進行信號放大調制,之后才能進行顯示和參與控制;轉換元件和變換電路一般還需要輔助電源供電。
傳感器的分類
傳感器的種類繁多、原理各異,檢測對象幾乎涉及各種參數,通常一種傳感器可以檢測多種參數,一種參數又可以用多種傳感器測量。所以傳感器的分類方法至今尚無統一規定,主要按 工作原理 、輸入信息和應用范圍來分類。
(1)按工作原理分類。 按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傳感器大體上可分為物理型、化學型及生物型三大類。物理型傳感器是利用某些變換元件的物理性質以及某些功能材料的特殊物理性能制成的傳感器,如熱電偶制成的溫度傳感器,就是利用金屬導體材料的溫差電動勢效應和不同金屬導體間的接觸電動勢效應實現對溫度的測量。
化學傳感器是利用敏感材料與物質間的電化學反應原理,把無機和有機化學成分、濃度等轉換成電信號的傳感器,如氣體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離子傳感器等。
生物傳感器是利用材料的生物效應構成的傳感器,如酶傳感器、微生物傳感器、生理量(血液成分、血壓、心音、血蛋白、激素、筋肉強力等)傳感器、組織傳感器、免疫傳感器等。
(2)按輸入信息分類。 傳感器按輸入量分類有位移傳感器、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力傳感器、色傳感器、磁傳感器等,以輸入量(被測量)命名。
(3)按應用范圍分類。 根據傳感器的應用范圍不同,通常可分為工業用、農用、民用、科研用、醫用、軍用、環保用和家電用傳感器等。若按具體使用場合,還可分為汽車用、艦船用、飛機用、宇宙飛船用、防災用傳感器等。
傳感器的應用場景
智能終端
今天的智能終端已經離不開傳感器。當今智能手機功能眾多,傳感器功不可沒。在蘋果手機的劉海屏中就藏有八個傳感器,分別是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器、距離感應器、環境光感應器、揚聲器、麥克風、攝像頭、點陣投影器。除此之外,智能手機中還有重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磁傳感器、陀螺儀、指紋傳感器等。
iPhone的手機劉海屏的前置鏡頭結構解析
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傳感器作為核心器件,增強了人類“第六感”功能。在谷歌眼鏡中,為了讓開發者能夠容易的開發出一些AR(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可能暫時隱藏了傳感器中的這些API接口。這些傳感器包括MPL陀螺儀、加速計、磁力傳感器、線性加速、光感應器、定位裝置等十多項傳感器。
傳感器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實現控制的基礎,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傳感器被用到智能家居系統中。如監測室內環境的溫濕度傳感器、氣體監測傳感器、光照傳感器等;人物交互的紅外傳感器、智能門窗磁、聲音傳感器等;以及其他漏水檢測器、智能開關等。
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也進一步推動了MEMS傳感器進入汽車領域。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大量的傳感器進行感知定位,其中自動駕駛系統中的傳感器主要包括攝像頭、紅外傳感器、毫米波雷達、中短距離毫米波雷達、長距離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等。
智慧工業
在工業生產領域,傳感器應用非常廣泛,工業生產各個環節都需要傳感器進行監測,并把數據反饋給控制中心,以便對出現異常節點進行及時干預,保證工業生產正常進行。在工業機器人中,主要應用的傳感器有位置傳感器、接近傳感器、速度傳感器、力覺傳感器、觸覺傳感器、視覺傳感器、氣壓傳感器等。
傳感器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以及新材料,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傳感器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智能化” 。傳感器的智能化,主要表現在自主感知、自主決策等方面能力的升級和增強,同時與人之間的交互也會更加流暢。
“微型化” 。傳感器本質屬于半導體,遵循摩爾定律,微型化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微型化的傳感器一方面能夠降低加工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微型傳感器的能耗也能夠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柔性化” 。“柔性時代”已然來臨,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而作為柔性電子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柔性傳感器是制造“電子皮膚”的基石,正在從基礎研究向產業化方向發展。
“無線無源化” 。電源及電線的存在對于傳感器的應用環境限制很大。在傳感器集成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無源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解決方案的供電問題,無線化可以解決復雜場景中的布線問題。
“多感知融合化” 。多感知融合傳感系統表現出不同傳感器之間協同工作,性能互補,同時感知不同環境信息,獲取和傳輸多種數據,能夠展現出更高的作用和價值,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功能。
參考資料:
-《傳感器與傳感器技術》何道清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7瀏覽量
756626 -
元器件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747瀏覽量
92822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4文章
44938瀏覽量
377070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