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94年波波夫制成第一臺無線電接收機開始,人類信息傳遞的方式迎來了第一個拐點,信息化時代的序幕被正式拉開。隨后,無線電頻段的不斷分配、多種無線技術的出現,讓通信世界變得非常豐富。
與此同時,通信最基礎的硬件——天線,更是在不斷迭代和升級,從微波天線、寬頻帶天線、調諧天線甚至到平面縫隙天線,演變和進化已是天線的主旋律。從設計工藝的角度來說,天線正朝著小型化、輕量化轉變;而從傳輸效率來說,天線正往高吞吐量和高效傳輸的方向發展。
在物聯網行業,場景的碎片化使得設備對天線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同樣由于場景的相對獨立,也對天線某一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極致的要求。
那么,在物聯網領域里,什么樣的天線產品更能滿足市場需求呢?天線技術還有什么樣的迭代路徑呢?發展了超100年的天線產業又是否會迎來顛覆?
物聯網終端設備,需要什么樣的天線?
在物聯網中,終端設備通過主動感知環境中人和物的行為及狀態變化情況,做出正確識別和實時響應,自適應地提供不同類型的智慧服務。而其中,天線是實現泛在無線覆蓋、精準信息傳感和按需智慧服務功能的關鍵部件之一。
隨著物聯網產品的不斷擴容,為實現高速、多頻率、少損耗的傳輸,天線正通過材料、結構、工藝的不斷改進,以實現性能的提升。而在無線電傳播技術的應用上,天線也正走在創新的路上。
從場景的角度來說,物聯網天線可分為射頻識別天線、可穿戴/植入天線、片上封裝天線、能量收集天線、多物理量傳感天線等。
從功能的角度來說,物聯網天線主要按通信協議分為蜂窩天線、GPS定位天線、Wi-Fi/Ble天線、RFID天線等。
但從市場的角度來說,物聯網終端設備對天線的要求卻更注重成本和功耗。一般來說,天線給設備帶來的成本分為兩部分——售價和售后。前者為天線本身的價格,后者則是在使用過程中功耗所產生的電力費用,以及后續使用過程中的維保成本等。
而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說,對于下游的合作伙伴或開發者而言,天線在應用過程中更注重的是適配性,開發流程是否便捷,是否能降低試錯成本,是否能更快地進入市場等。
綜上所述,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物聯網天線,能夠發現終端設備對天線的需求也不同,而要滿足所有需求則更加困難。
物聯網天線創新,突破口何在?
在狹義物聯網領域,根據ABI Research和Ignion預測,2025年智能設備的連接數將達到420億;而在廣義物聯網領域,根據Gartner和Arm預測,2035年智能設備的連接數將達一萬億。
通過以上信息也不難發現,作為締造連接的物聯網天線,未來也將擁有持續而強勁的潛在市場需求。
但在這樣龐大的市場中,無法避免的是產品同質化,競爭也必然會變得異常激烈。不過若能對傳統技術進行迭代,那就另當別論了。
據了解,目前天線產品供應商Ignion就在天線上進行技術創新,并將其命名為虛擬天線?(Virtual Antenna?)。
虛擬天線?是基于天線增強器的“Antenna-less”技術,是微型、表面貼裝(SMT)的組件,可取代用于移動/無線連接應用的傳統定制PIFA/印刷天線。虛擬天線?具有極小的工作波長(通常低于波長的1/30甚至1/50甚至更高),并且具有全球獨一無二的非諧振技術、所有頻段可以獨立工作,可為物聯網設備提供全功能多頻段無線連接,并無縫適應任何設備外形尺寸和設計。
截止2022年底,Ignion已經供貨超過3000萬臺物聯網設備,在全球擁有超過1500家OEM/ODM客戶。而知名調研機構ABI Research更是稱:“Virtual Antenna?技術的主要優勢之一是有助于減少產品庫存和簡化集成復雜性。”
筆者也有幸采訪到Ignion大中華區區域經理Jeff Chen,了解虛擬天線?在物聯網市場中的優勢的同事,還與陳總討論了新產品對產業鏈伙伴帶來的利好。
在天線市場里,虛擬天線?對比同體積、同價格的傳統天線,性能以及和場景的適配度遠高于后者。同時,虛擬天線?能為產業鏈伙伴帶來更多利好,包括避免產品重復打樣,減少開發時間,一次進入市場等。
最后,據陳總介紹,作為天線市場中的全新產品,虛擬天線?未來也將深耕物聯網領域,為更多終端設備賦能,也希望高性能、高質量的產品能夠為物聯網行業做出更多貢獻。同樣,作為新技術,隨著下游客戶的接受度提高,虛擬天線?的普及也將有可能顛覆天線市場。
審核編輯黃宇
-
天線
+關注
關注
70文章
3260瀏覽量
141899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26文章
45781瀏覽量
387004 -
無線電
+關注
關注
60文章
2161瀏覽量
1175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為什么選擇蜂窩物聯網
物聯網就業有哪些高薪崗位?
基于深控技術 “不需要點表的邊緣計算網關” 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利用多功能、緊湊型天線增強物聯網應用


天線測試需要測試哪些指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