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近日,有3款衛星產品在某電商平臺店鋪上架,標價從200萬元到3000萬元不等。一同上架的還有衛星產品提供的服務,一款叫做“太空自拍”的服務,可在衛星進入太空后顯示出用戶上傳的圖片,并把顯示屏和太空背景拍攝成一張“太空自拍”發回給用戶,一年費用200萬元,兩年300萬元。
國產商業衛星“掛網”售賣,價格有望下降60%
目前,其中標價200萬元的衛星商品“1U立方星”,已經以100萬元左右的折扣價格售出,這是國內電商直播以來首次成交實體衛星。據介紹,該衛星是一個10立方厘米大、符合國際通用標準的低成本微小衛星,通過組網可實現對海洋、大氣環境、船舶、航空飛行器等監測,在國際上廣泛用于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航天科學研究與教育。
據報道,這顆衛星的買家是新加坡GIGATREE公司,衛星生產廠商相關負責人透露,由于全款金額太大,買家先支付了6.66萬元的定金,后續付全款。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買家的資質也有要求,首先得是合規合法的企業或者單位,其次需要有相應的衛星使用能力。由于衛星是特殊商品,在電商平臺交易,可以先拍下定金,后續會有商務人員與買家取得聯系,溝通具體定制需求等。
此次在電商平臺售出衛星的廠商是九天微星,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是國內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掌握小衛星總體設計、關鍵載荷研發和組網核心技術,專注于衛星互聯網,以“衛星整星研制及在軌交付”和“天地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為主營業務,設有專業子公司從事“航天教育”業務,是國內首家從衛星設計、研制到應用形成商業閉環的公司。
在衛星整星研制及在軌交付業務方面,作為民營航天企業,九天微星率先實現低成本100kg級衛星的自主總體設計,掌握高精度姿態控制技術、星務總體設計技術、通信系統設計和星座組網核心技術,2018年兩次發射8顆衛星并100%在軌成功,現有多顆百公斤級衛星批量在研。
2020年,九天微星在河北省唐山市啟動建設脈動式衛星工廠,一期工程建成后,將擁有年產100顆衛星的生產能力,可為政府及企業客戶快速交付50公斤—500公斤級衛星。
在天地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業務方面,基于固定傳輸和移動接入兩大衛星互聯網業務類型,九天微星聚焦于提升通信網絡覆蓋和增強空天地海等場景下的移動通信能力,可為行業客戶提供包括衛星/地面多模終端產品、通信鏈接服務、應用服務平臺等在內的咨詢、設計、驗證、實施及維保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支撐全球數字經濟發展。
九天微星已與交通部中交信息中心、三一重工、中集集團、中信戴卡達成合作,將在跨境物流、遠洋運輸、應急救援等領域引入相關應用技術。
該公司董事長謝濤向媒體表示,在電商平臺拓展線上衛星銷售渠道是一次試水,前期以科普宣傳、發現潛在客戶為主。業內人士認為,衛星上架電商銷售,這背后也代表著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正在走向成熟。
當前國內發射商業衛星的成本約千萬元左右,相比國際成熟市場依然偏高。謝濤表示:“目前我們在研制流程優化、關鍵技術研發等環節,加上批量化生產,有望幾年內把國內衛星價格下降60%。”
衛星互聯網走向成熟,帶動產業鏈發展
一直以來,國家對航天產業高度重視。2013年,國家發布《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發揮市場在衛星產業鏈中的資源配置作用。2022年2月,國家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的通知,提出穩步推進衛星遙感網絡建設,構建天通、北斗、衛星互聯網等技術的衛星通信系統。
據測算,我國2021年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為12626億元,并持續保持高增長,預計到2030年達到7.8萬億,復合增速為22.4%,衛星互聯網作為商業航天的重要構成部分,將迎來快速發展。衛星互聯網,是通過衛星為全球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在沒有地面通信基站的情況下,利用衛星信號,也可以支撐電力巡檢、應急保障等任務。
近日,我國首次在偏遠地區實現低軌衛星互聯網在電力通信領域的測試應用。在云南麗江玉龍縣的大山深處,正在巡檢的電網設備信息、現場視頻和電力控制指令等等,在沒有通信基站的情況下,實時、穩定地傳回了遠在500公里外的監控中心。依托的就是一套僅有筆記本大小的裝置,接收到來自我國首個低軌試驗星座的衛星信號。
近年來,基于通信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大幅提升,衛星互聯網能夠與能源、工業等領域合作,解決地面基站無法觸及的問題。賦能工業,實現偏遠地區電力巡檢、與自動駕駛領域結合,增強車輛感知能力、推動移動終端直連衛星、物聯接入。由于這一系列衛星互聯網應用需求的不斷拓寬,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的建設中。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我國新增衛星相關企業9200家,涉及金屬材料、地面設備制造、移動運營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具體來看,衛星產業鏈分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四大產業環節,產業鏈環節眾多,囊括機械、電子、材料、通信、高端制造等在內的多品類產業產品,是典型的復雜高端制造業代表。
其中衛星制造和衛星發射環節市場空間巨大,衛星制造主要包含衛星平臺、衛星載荷,衛星平臺由結構系統、供電系統、推進系統與遙感測控系統、姿軌控制系統、熱控系統一級數據管理系統等;載荷根據用途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科學探測和實驗類、信息獲取類、信息傳輸類、信息基準類。預計與之相關的相控陣T/R 組件、射頻芯片、激光鏈路器、姿軌控系統、火箭發動機等產品將在衛星制造市場的帶動下迎來快速發展。
小結
整體而言,商業衛星在電商平臺上實現銷售,一定程度顯示了國產衛星產業正逐步走向成熟。未來隨著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商業衛星的用途更加廣泛,大家使用衛星更加便捷,衛星也將會從小眾走向大眾。而這也將會帶動相關產業鏈快速發展。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47瀏覽量
680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衛星通信產業爆發前夕:IoT-NTN率先商業化、國產芯片廠商出招解決成本挑戰

航天宏圖出席2025鶴壁商業航天產業峰會
洞察:人形機器人傳感器產業鏈概覽

華為汽車產業鏈的技術解析與未來展望

碳化硅產業鏈成本大幅下降,市場迎來新變革
國產MCU有推薦嗎?最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
國產FPGA的發展前景是什么?
把握行業脈搏,2024年電機產業鏈交流會等您來探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