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柔性材料和加工技術的發展,柔性電子皮膚被視為下一代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新載體”。運用柔性電子設備結合無線通信技術可以提高信號采集的準確性和多樣性,在臨床檢測和精準醫療中有巨大應用潛力。
然而,柔性電路工作時會產生并積累焦耳熱,導致人體佩戴不舒適甚至面臨皮膚燒傷的風險。此外,戶外溫度、光線以及對流效應同樣會對柔性傳感系統的信號采集造成干擾。因此,開發可以與柔性電子設備良好結合的柔性材料,實現器件散熱、抗環境干擾等功能成為目前國際學界及工業界關注的前沿課題。現有的熱管理技術主要以基于熱傳導和熱對流的方式進行散熱,但是這些散熱模塊因為自身體積、重量以及剛性等限制而不適用于可穿戴柔性電子設備中。
為了解決以上難題,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超薄、柔性、自冷卻降溫界面(簡稱降溫界面)的通用熱管理技術。降溫界面由具有高紅外發射的高分子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酸)和三種功能填充劑(二氧化鈦納米顆粒,二氧化硅微球,熒光顏料顆粒)構成,可通過簡單的加工方式(比如旋涂、噴涂)與柔性皮膚電子設備集成以實現輻射降溫及非輻射散熱。
圖1.(A)超薄、柔性、自冷卻降溫界面的結構設計及集成方式,(B)降溫界面貼合手腕、手掌的光學圖片,(C)集成降溫界面的柔性電子設備中的熱交換方式。
實驗表明集成該降溫界面的柔性電子設備在熱管理方面表現出明顯改善:0.6毫米厚度的降溫界面可使器件的工作溫度降低高達56攝氏度。降溫界面固有的柔性特征允許其作為電子設備封裝層,即使在彎曲、拉伸等形變狀態下也能進行冷卻;同時,穩定、快速的被動降溫方式不需要額外功耗,進一步提升了柔性器件的工作效率(比如柔性顯示系統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7%)。
圖2.(A)集成不同封裝厚度和面積的降溫界面對柔性器件基底溫度的變化影響,(B)柔性器件在彎折、扭轉、折疊情況下工作時的紅外圖片。
除了電子器件內部散熱,該降溫界面對于環境中的熱源具有優秀的抗干擾效果。高反射率的界面可以使柔性器件在戶外人體信號監測過程中減少太陽光照射的影響,同時相對低的熱導率可以減少器件在環境變化過程中的溫度波動,從而提高信號檢測的穩定性。
圖3.(A)集成降溫界面的柔性器件在室內/外的溫度變化,(B)柔性生理信號(PPG)監測器件在戶外時的光學、紅外圖像,(C)在不同檢測環境下的PPG(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信號的波形圖像。
因此,運用超薄、柔性、自冷卻降溫界面為柔性電子設備提供了有效的熱管理策略,在高集成、多功能、微型化柔性電子器件的制備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審核編輯 :李倩
-
柔性電路
+關注
關注
0文章
52瀏覽量
12896 -
熱管理
+關注
關注
11文章
449瀏覽量
21872 -
電子皮膚
+關注
關注
3文章
108瀏覽量
18533
原文標題:用于電子皮膚熱管理的超薄、柔性、自冷卻降溫界面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節能環保減排(熱管理ECU)
電動機與變速器總成的熱管理分析
微型熱管理和電源管理怎么解決散熱設計的難題?
電動機熱管理分析
燃料電池重卡熱管理研究
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和性能
Mini型純電動新能源車熱管理是咋做的?
怎樣去設計一種基于SOA架構的熱管理系統軟件呢
適用于個人熱管理的具有寬熱管理溫度范圍的可編織相變纖維材料
![適<b class='flag-5'>用于</b>個人<b class='flag-5'>熱管理</b>的具有寬<b class='flag-5'>熱管理</b>溫度范圍的可編織相變纖維材料](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9D/4C/poYBAGQva0WAAu1qAAkduWMTZdU595.png)
一種用于可穿戴和個人熱管理的柔性熱電材料
![一種<b class='flag-5'>用于</b>可穿戴和個人<b class='flag-5'>熱管理</b>的<b class='flag-5'>柔性</b>熱電材料](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82/1D/wKgZomREiAiAR89PAACI9dQXJb468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