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和25日,RISC-V CON研討會將分別與上海和北京隆重舉行。此次研討會以“RISC-V 重塑世界?翻轉AI、車用電子、Android芯布局”為主題,將關注RISC-V的前瞻趨勢、市場發展以及新興應用領域,并深入分析RISC-V技術的突破。
思爾芯作為業內知名的數字前端驗證EDA供應商,以及RISC-V架構的生態合作伙伴,受邀參加此次RISC-V CON,并將在北京場發布一場重要的技術演講,分享其在RISC-V微架構設計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演講主題為《RISC-V微架分析及汽車架構級方案優化》,將探討如何借助先進的Genesis 芯神匠架構設計軟件,實現靈活并自由設計匹配實際應用的RISC-V微架構。
RISC-V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具有開源、精簡和可擴展的特點,正在重塑計算的未來。隨著ChatGPT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RISC-V技術在Android應用領域的擴展為計算提供了更快的算力和更高的效能。演講將以時下快速崛起的汽車電子作為主要案例,借助Genesis 芯神匠架構設計軟件,靈活并自由設計匹配實際應用的RISC-V的微架構,從網絡規劃,軟件質量考量,功能安全等對整體設計進行細化,分步得到優化方案。將汽車設計挑戰在架構設計層級進行仿真和分析,輸出對標ISO26262和DO-254的分析結果,更快地通過安全認證。
無論是對RISC-V技術感興趣的專業人士,還是希望了解汽車電子架構設計的工程師,歡迎深入了解思爾芯的創新解決方案,并與思爾芯團隊進行互動交流,分享行業見解和最佳實踐。
審核編輯:彭靜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原文標題:RISC-V CON演講預告:RISC-V微架分析及汽車架構級方案優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S2C_Corporation,微信公眾號:思爾芯S2C】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推薦
、智能網關等物聯網設備。此外,RISC-V的模塊化設計使得開發者可以根據具體需求靈活剪裁指令集,進一步優化功耗和性能。
在嵌入式系統方面,RISC-V芯片同樣表現出色。嵌入式系統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
發表于 01-29 08:38
活、更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在電機控制領域,RISC-V芯片的高性能、低功耗和可定制性等特點尤為突出。傳統的電機控制芯片往往采用固定的指令集架構,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而RISC-V
發表于 12-28 17:20
一、RISC-V架構介紹
1. RISC 架構的起源
1981年,在David Patterson(大衛·帕特森)的帶領下,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起 草了
發表于 12-16 23:08
在現代計算機架構中,RISC-V和ARM是兩種流行的處理器架構。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特點和優勢,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 1. RISC-V架構
發表于 12-11 17:50
?1324次閱讀
內核需要針對RISC-V架構進行編譯和優化,以便理解和執行RISC-V特有的指令。
硬件接口兼容性 :
RISC-V
發表于 11-30 17:20
和穩定性。
五、RISC-V高級應用
操作系統移植 :
了解如何將操作系統(如Linux、FreeRTOS等)移植到RISC-V架構上。
硬件加速與優化 :
學習如何利用
發表于 11-30 15:21
RISC-V與ESP32在架構上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處理器類型、設計原則、功能特性以及應用場景等方面。以下是對兩者架構的詳細對比分析:
一、處理器類型與設計原則
發表于 09-26 08:40
定制和優化,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生態系統建設:RISC-V基金會和成員公司不斷加強RISC-V生態系統的建設,包括開發工具和鏈的完善、硬件平臺的支持等。這使得RISC-V
發表于 07-29 17:20
RISC-V作為一種開源的指令集架構(ISA),自其誕生以來就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以下是RISC-V架構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點:
1. 性能問題
相對于專用ISA的
發表于 07-29 17:18
解決方案,適用于邊緣計算、智能攝像頭、智能音箱等場景。
靈活性:RISC-V的開放性使得其能夠更容易地與各種AI框架和算法集成,滿足不同的AI應用需求。
4. 自動駕駛和汽車電子
定制化芯片:
發表于 07-29 17:16
內存大小、中斷控制器等。
芯片制造商的支持 :
RISC-V MCU的制造商通常會提供與RTOS集成的支持,這包括驅動程序、板級支持包(BSP)以及可能的RTOS優化和補丁。
一些制造商甚至可能提供預集成
發表于 05-27 16:26
RISC-V的MCU關于USB高速通信設計的難點主要集中在硬件集成、性能優化、軟件生態和成本效益等方面。以下是針對這些難點的詳細分析和歸納:
硬件集成與外設支持 :
高速USB PHY集成 :傳統
發表于 05-27 16:23
并不是絕對的,而是取決于具體的應用場景、設計優化等因素。
綜上所述,RISC-V芯片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相對于ARM架構芯片表現出更高的效率,這主要得益于RISC-V設計的模塊化、開源特性
發表于 04-28 09:38
是因為RISC-V在某些方面可能缺乏針對特定應用的優化。
生態系統相對不成熟:盡管RISC-V的生態系統正在快速發展,但與成熟的ARM等架構相比,其生態系統仍然相對不夠豐富。這可能會影
發表于 04-28 09:03
是因為RISC-V在某些方面可能缺乏針對特定應用的優化。
生態系統相對不成熟 :盡管RISC-V的生態系統正在快速發展,但與成熟的ARM等架構相比,其生態系統仍然相對不夠豐富。這可能會
發表于 04-28 08:5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