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制解調只是調制解調器中的基本功能,它的主要功能還包括建立連接的能力,在發送設備、接收設備和終端設備之間建立同步交換和控制,改變音頻信道的能力,以及維修測試等功能。
(1)數據傳輸功能
在數據通信系統中,數據傳輸是實現數據通信的基礎。數據傳輸的方式可分為并行傳輸與串行傳輸。
1) 并行傳輸:在并行傳輸中,一個字符的所有各個比特都是同時發送的,也就是說每一比特均使用單獨的信道,所有比特是同時從發送端發出,并且同時抵達接收端。
數據的并行傳輸實際上指的是一個字符的所有比特都是行發送的,而各個字符之間是串行傳輸的,即一個字符跟接在另一個字符后面串行地傳輸。
2) 串行傳輸:串行傳輸是最常用的通信方法,它的字符以串行方式在一條信道上傳輸,且每個字符中的各個比特都是一個接一個地在通信線路中發送。
在接收端把這些傳來的比特流組裝成字符。串行傳輸存在兩個與接收端有關的同步問題,即比特同步和字符同步。
(2)建立連接功能
建立調制解調器之間的連接,可以用人工撥號或通過自動呼叫裝置來啟動。在接收端,“回答”同樣可由人工完成,也可用自動回答選擇裝置來完成。在調制解調器中若使用自動呼叫應答裝置,就可以進行無人值守的通信。
1)自動應答方式:在一臺調制解調器中,有自動應答器和自動呼叫器,自動應答器的主要作用是接收電話振鈴信號,產生并發送單音(2100Hz)。其工作過程是:終端設備及其相連的調制解調器,從交換線上進入呼叫信號中,檢測到振鈴信號后,把調制解調器接入線路,并發出一種應答信號,由主叫設備接收,經過這種一問一答的聯絡過程以后,便可進行數據的傳輸。這種功能對以計算機為中心構成的終端一計算機系統特別有用,因為終端用戶可直接撥入,自動連接到計算機,而無需操作員干預。
2)自動呼叫方式:自動呼叫器也叫自動撥號器,它的功能比自動應答功能多,要完成與終端和交換網兩方面的接續。自動呼叫器中必須要存儲需要自動呼叫的電話號碼。每次呼叫的號碼和順序,呼叫成功或失敗應做出處理(如再呼或改號呼叫)等,都要事先編好程序,并存放在自動呼叫器中的存儲電路之中。呼叫時,首先通過有關接口線完成自動呼叫器與交換網的接續,然后轉入逐位撥號,撥號結束后,主叫等待被叫的應答。自動呼叫和自動應答設備的標準在V.25建議中有詳細規定。
(3)同步與異步傳輸功能
調制解調器的工作方式必須和與它相連的終端設備的工作方式相一致,這是一條基本準則。調制解調器有的可以接收異步信號,對這些信號的定時沒有嚴格的規定,而對高速調制解調器來說都是同步工作方式。當采用同步工作方式時,時鐘設置是關鍵問題,它必須與RS-232-C接口電路引線中的15、17、24三個信號相配合,因此,在同步傳輸時只能有一個時鐘源。同步信號的時鐘是從終端或計算機或調制解調器中獲取。
1) 由調制解調器提供時鐘:由調制解調器提供的時鐘稱為內部時鐘(INT)。
2) 由計算機或終端提供時鐘:這種方法首先要RS-232-C提供24和17引線,計算機能用外部時鐘。
另外,調制解調器也存在著串行操作和并行操作,在并行操作時,構成數據字符的全部信息位是在若干個并行的頻率劃分的多路信道上傳輸。在通常的情況下,可以簡化與終端的接口,因為它不必像一般串行傳輸那樣需要進行并行一串行轉換。但是,并行操作的調制解調器更加專用化,一般只限于低速運行。
(4)AT命令功能
AT命令是Hayes標準AT命令集的簡稱,這種命令將現有的通信標準(例如,Bell等標準、RS-232-C接口技術規格、美國信息交換標準(ASCII)數據格式、電話線連接要求等)翻譯成一種命令控制的格式。HayesAT命令集標準已成為從個人計算機將命令送到調制解調器的標準方法,它用一臺計算機或終端利用命令來操作調制解調器。這些命令是邏輯的(例如,“D”命令用于撥號,“T”命令用于音頻),并易于使用。每一條命令串都以字符AT開頭,最后綴以一個回車符來執行它們。然而,每條命令的兩個AT字符,必須以大寫字母或小寫字母(AT或at)方式輸入,一定不能以一個大寫字母“A”和一個小寫字母“t”來組合,這樣的輸入方式調制解調器無法辨認。
(5)診斷功能
在通信過程中若出現故障能很快找出故障的原因,并確定其在通信中的位置,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調制解調器,診斷功能是非常有用的。
1) 環路方式:根據CCITT建議中的第54條所規定的診斷測試回路,用戶就能對調制解調器和線路進行測試,還能夠對遠端的調制解調器進行必要的檢查。方法如下:把電路的發送線信號返回到接收線上,從而使調制解調器接收到它正在發送的數據。把接收到的數據與發送的數據進行比較后,便可確定該調制解調器的性能。這一工作可以在兩個接口處進行,即終端與調制解調器之間的數據接口(也稱數字環路),以及調制解調器與線路之間的接口(也稱模擬環路)。
2) 其他測試功能:除環路設施外,通常調制解調器還有其他的自測試功能,如信號質量和線路電平顯示以及數據位差錯檢測。它們分別用于測定線路的質量與已發送數據位中的差錯數目。這些測試常常是很有用的,即便它們并不是最基本的功能。用戶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決定是否選擇帶此功能的調制解調器。對于較高速率的調制解調器以及網絡本身來說,其診斷功能的價值都是比較大的。
(6)后備功能
后備功能就是當調制解調器用于專線電路而當專線電路出現故障時,能夠切換到公司電話網上工作(即臨時用撥號線路作后備),以保證數據傳輸的連續性。有時以專線切換到公用電話網的撥號線后,線路質量難以維持原有的工作速率。因此,調制解調器必須能工作于較廣泛的速率范圍內。
(7)差錯率
差錯率就是傳送一個給定的數據碼組時出現差錯的數目。差錯率與線路質量和調制解調器的性能兩者有關。在傳輸過程中,碼組差錯率(誤組率)比比特差錯率(誤碼率)更為重要,若某個碼組出現差錯,則必須重發,因此當誤組率很高時,將會出現接收不到數據信息的情況,因為每次傳送的碼組都含有差錯,這就是必須重發的緣故。
-
調制解調
+關注
關注
0文章
75瀏覽量
21830 -
終端設備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7瀏覽量
15420 -
接收設備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59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