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所在。近日,江西省發布了《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2023~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個《行動計劃》的核心要義就是,全力做強做大12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條,打造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年均9%左右的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長目標,書寫我省產業鏈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江紹龍表示。
據了解,《行動計劃》包括1個總體行動計劃、12個分產業鏈行動方案,錨定重點產業,高位推進、持續用力,著力發展12條制造業產業鏈、打造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切實把制造業立起來,搭建江西省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
重點培育五個電子信息細分產業鏈
電子信息產業是江西制造業的重要增長極,因此提升電子信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對于推動江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
圍繞深入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工程,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量”“質”雙升,《行動計劃》明確,將堅持整機和終端產品與基礎材料、元器件聯動,硬件制造、軟件開發、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一體發展,促進價值鏈向中高端延伸,聚力發展移動智能終端、半導體照明、汽車電子、虛擬現實(VR)、印制電路板(PCB)等細分產業鏈,培育集成電路等先導產業鏈。到2026年,全產業鏈營業收入力爭達到1.2萬億元。
具體來看,到2026年,力爭移動智能終端產業業收入達到4000億元,半導體照明產業達到1500億元,VR及相關產業達到1500億元,汽車電子產業達到1200億元,印制電路板產業達到800億元;力爭規上企業達2500家,其中,年主營收入超100億元的20家左右,超50億元的50家左右,超20億元的100家左右;力爭省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達到30個,集群營收占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營收比重突破80%;力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超1000億元的3個,超500億元的5個,國家級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零的突破。
在移動智能終端領域,將引導突破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技術融合的移動智能終端關鍵核心技術,重點支持新型觸控模組、新一代聲學傳感器、生物識別元器件、精密結構件、柔性組件等技術突破和應用。
在半導體照明(LED)領域,將推動在硅襯底藍光、硅襯底綠光、硅襯底黃光、硅襯底紫光等LED外延與芯片制造技術研發,保持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
在汽車電子領域,將重點發展以功率半導體、功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效應晶體管、繼電器等為代表的車規級零部件。加快推進汽車電子在新能源汽車中實現規模化應用,推動江西省內汽車電子企業擴大在新能源汽車制造。
在VR領域,將重點提高視覺傳感、體感識別、眼球追蹤、觸覺反饋等技術,發展面向普及型消費領域的多形態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終端及顯示系統。研發快速建模技術、實時三維圖像生成等技術,開發面向消費的游戲、視頻、直播等內容。
在PCB領域,將著力突破封裝基板載板、柔性及剛柔結合PCB、高密度互連板(HDI)、特種PCB、發光二極管/液晶顯示器用PCB等高端產品技術瓶頸。
進一步優化布局新能源產業鏈
新能源是江西產業崛起的新名片。《行動計劃》提出,江西將堅持多元互補、有序開發,進一步優化產業鏈布局,強化資源戰略保障,提升資源綠色供給、綜合利用水平,有序推動產能放大,聚力發展鋰電、光伏等細分產業鏈,培育氫能、鈉離子電池和其他新型儲能等新興產業鏈。
根據《行動計劃》,到2026年,江西新能源全產業鏈營業收入力爭達到7000億元。其中,鋰電產業鏈營業收入超過3500億元,力爭達到4500億元;光伏產業鏈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力爭達到2500億元。氫能、鈉離子電池、其他新型儲能產業化發展初具規模。同時,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3年內新增5家產值超百億元的行業領軍企業,10家左右超50億元的骨干型企業。
以鋰電產業鏈為例,《行動計劃》強調,將引導各地合理有序布局鋰電產業,促進產業鏈協同配套,防止內部惡性競爭、低水平重復建設。
在區域布局上,重點打造宜春、新余贛西鋰電產業發展核心區,創建全國領先的鋰電制造業先進集群;支持贛州、南昌、上饒、撫州、九江、萍鄉等地依托基礎稟賦,培育發展各具特色優勢的鋰電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全省“核心引領,四面開花”的發展格局。
在產業環節上,重點提升鋰資源開發和鋰電池生產制造能力,鞏固提升鋰鹽、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銅箔等材料及電池回收領域優勢,補齊正極材料、鋰電設備、儲能應用等環節短板。
而光伏制造產業鏈,則是全力打造上饒光伏先進制造業集群,依托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發展大尺寸硅片技術、推動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等N型高效電池及組件大規模產業化,進一步提升江西省硅片、電池片、組件優勢產能規模。同時,加快補鏈延鏈強鏈,強化多點布局,以新余、贛州、宜春、南昌、撫州等設區市為重點,加大“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培育力度,引進異質結(HJT)等N型高效電池和組件項目,進一步擴大先進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
高位推動鏈長制協同高效運轉
產業鏈鏈長制是江西省高位推動的一個重要抓手。2020年4月,為著力解決產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堵點,促進產業鏈循環,江西省在全國率先推出了省級層面的產業鏈鏈長制并取得了明顯成效。“新出臺的產業鏈現代化‘1269’行動計劃,把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升級行動作為了‘六大行動’之首,目的就是推動鏈長制更加協同高效運轉。”江紹龍說道,同時他進一步介紹了將著重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升級行動。
一方面,在機制構建上要實現三個優化升級。一是升級調整鏈長分工,省長掛帥擔任總鏈長,省政府其他省級領導分別擔任各產業鏈長。二是升級優化問題協調辦理機制,點線面結合解決產業鏈發展問題。在點上,繼續抓好單個企業、具體問題的協調化解,同時強化產業鏈、產業集群聯動,把問題串點成線,更加注重化解共性問題,實現整體提升。三是調整優化產業鏈牽頭單位,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統一牽頭,相關單位為責任部門,并將鏈長制工作列入本單位重要工作范疇,匯聚形成專業部門專業抓、各地各部門聯動抓的工作合力。
另一方面,在實踐操作上推行四種工作模式。一是推行“鏈長+鏈主”工作模式。鏈長代表政府發揮好引導作用,鏈主代表市場發揮好主體作用。建立起鏈長與鏈主的常態化互動,支持鏈主企業發展;同時,鏈主企業聯動鏈上企業及時向鏈長反映重大發展訴求。二是推行“鏈長+園區”工作模式。鏈長從省級層面抓好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指導市、縣、園區融入全省產業鏈布局,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市、縣、園區立足比較優勢,集中資源力量推進區域產業鏈的項目建設、企業培育、招商引資、補鏈強鏈,打造產業集群。三是推行“鏈主+基金”工作模式。鏈主從引領產業發展出發,強化與資本結合,實現產業與資本高效協同。擬組建省產業鏈發展基金,開展基金大招商、招大商;探索建立產業鏈+鏈主企業+產業基金的運作機制,鼓勵鏈主企業強化資本帶動,引領產業鏈提能升級。四是推行“鏈主+平臺”工作模式。由鏈主牽頭,聯動鏈上企業、平臺、院所等產業鏈創新機構,完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服務等平臺體系,協同推進產業鏈共性和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打造一批產業創新鏈。
-
電子信息
+關注
關注
4文章
362瀏覽量
26479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5瀏覽量
53735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2瀏覽量
25886
原文標題:江西力爭2026年電子信息產業鏈營收達1.2萬億元
文章出處:【微信號:江西省電子電路行業協會,微信公眾號:江西省電子電路行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