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調校基本要求如下:
①試驗車輛的準備及檢查:輪胎氣壓與定位參數達到設計狀態,整車姿態與
設計目標一致、整車狀態良好;
②試驗場地: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蛇形路面、壞路路面、山區路面、操控
跑道、動態試驗廣場,因調校本身具有危險性,所以要求以上路面無行人;
③載荷:整備質量+1駕駛者+1-2 乘客,滿載;
在調校的過程中,會有針對性的對零部件進行更換調整,然后根據評價結果做出相應的記錄。
01懸架彈簧的調校
汽車是一個復雜的多自由度振動系統,總布置設計時會將汽車質量分配系數設計在1附近,這樣前、后懸架的振動就可以相互不影響,也叫解耦。經過簡化可將前后懸分別看作是單質量的振動系統,見圖4,頻率公式為(1)式。
圖4 頻率公示
車身振動頻率f0設計值一般與人體走動時的振動頻率接近,為了獲得更好的舒適性,可適當降低前、后懸架的剛度,使前、后偏頻小于1。但懸架剛度減小會使懸架的靜撓度過大,懸架的運動行程有限,懸架偏頻不能降低過多。懸架設計時會采用如多體動力學軟件ADAMS 進行模擬分析,確定得到前后彈簧剛度,再通過主觀評價方法對前后彈簧的匹配方案進行測試,讓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擁有平衡良好的前后懸架。
02橫向穩定桿的調校
汽車轉彎行駛時車身側傾嚴重,或通過 K&C
試驗發現某車的側傾剛度較小時,需要對側傾剛度進行調校。提高汽車側傾剛度多采用增設橫向穩定桿來實現。橫向穩定桿又稱防傾桿,是汽車懸架中的一種輔助彈性元件。它的作用是防止車身在轉彎時發生過大的橫向側傾。橫向穩定桿是用彈簧鋼制成的扭桿彈簧,形狀呈“U”形,橫置在汽車的前端和后端,如圖5所示。桿身的中部,用套筒與車架鉸接,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左右懸架上。當車身只作垂直運動時,兩側懸架變形相同,橫向穩定桿不起作用。當車身側傾時,兩側懸架跳動不一致,橫向穩定桿發生扭轉,桿身的彈力成為繼續側傾的阻力,起到橫向穩定的作用。
彈簧剛度選定后,進行穩定桿的匹配。選定穩定桿要根據車型前期的目標設定和調校風格進行選擇,太粗的穩定桿,能提供很好的側傾控制,但是會帶來平順性的惡化和更大的轉向不足,選擇合適的穩定桿和穩定桿襯套,既能讓車輛的側傾控制合理,又能保證車輛的響應性和較好的平順性。
03減振器阻尼調校
減振器調校在整個底盤調校的過程中是最為關鍵,是對提升整個底盤的品質感影響最重要的調校要素。項目開發初期,根據車型底盤調校屬性目標,首先確定閥系類型,不同的閥系結構對性能的影響較大。減振器調校主要調校活塞和底閥的阻尼孔、閥片、節流片開口面積、補償閥片。不同的閥系組合,即便是相同的阻尼力也會有不同的乘車體驗。主要影響車輛的初始側傾控制、中心區響應、路面的過濾能力、小激勵的柔和感;中速一般指的是0.1-0.6m/s,主要影響中等沖擊的衰減控制、非中心區車輛響應、車身姿態控制;高速一般指的是0.6-1.5m/s,該速度段主要影響大沖擊的隔離感、車身受到大激勵時車身的控制、極限操穩時車身姿態的控制。
減振器調校則相對比較復雜,由于其運動速度范圍較大(一般為 0.05m/s~
1.5m/s),每個速度段都影響到相應的性能。比如,對于懸架舒適性,低速段阻尼力控制車身姿態,中速段阻尼力影響次級舒適性,高速段阻尼力決定大沖擊感。而對于操控性,中低速阻尼力影響緊急變線時的側傾支撐感,同時也影響轉向中心感等。
04緩沖塊和襯套的調校
例如某車后懸架的沖擊舒適性較差,這時就需要考慮彈簧與緩沖塊的合理匹配。采用延長緩沖塊作用時間可以避免頻繁地觸碰緩沖塊,或減小緩沖塊剛度以避免接觸時帶來的突變感。可從緩沖塊長度及剛度特性曲線著手,制定后懸架緩沖塊方案。也可通過仿真對該車后懸沖擊舒適性靈敏度進行分析,如發現后縱臂安裝軸套及后副車架安裝軸套對振動加速度影響較大,可改變各軸套等的縱向、垂向靜剛度進行性能的調校。
05轉向系統的調校
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的調校過程主要是對軟件各部分進行匹配調校。例如,通過對EPS基礎助力、回正、阻尼以及轉動慣量參數的匹配調校,使轉向性能達到低速輕便、高速穩重的感覺。這里尤其要關注轉向機和電動機摩擦力大小,其對轉向的手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系統內摩擦需控制在一個較低的范圍,才能給用戶一個好的轉向手感。
轉向系統還可能出現左右轉向力不對稱問題、轉向力增長不均勻問題、大轉角下轉向力偏大、轉向與懸架干涉等問題。可采取選擇合適的轉向機、改變轉向系設計硬點、合理匹配轉向柱
2個萬向節相位角、改變動力轉向泵的設計油壓等措施進行調校。
-
底盤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7瀏覽量
14726 -
汽車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601瀏覽量
376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