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期研究(1950-1960年代)
芯片的發展始于上世紀50年代末期,當時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們開始研究集成電路技術。1958年,杰克·基爾比和羅伯特·諾伊斯發明了第一個集成電路,它由一個晶體管和幾個電阻器組成,成為了芯片的雛形。在此基礎上,美國德州儀器公司(TI)于1961年推出了第一個商業化的集成電路產品,這標志著芯片技術的商業化開始了。
二、中期發展(1960-1970年代)
1960年代,芯片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制造工藝不斷改進,設計規模不斷擴大。1965年,英特爾公司(Intel)的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即每年芯片集成度將翻倍,而價格將減半。摩爾定律成為了芯片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極大地推動了芯片技術的發展。1971年,英特爾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微處理器芯片Intel4004,它是由2300個晶體管組成的,開創了微處理器時代。
三、現代發展(1980年代至今)
1980年代以后,芯片技術進入了現代發展階段,制造工藝不斷精細化,設計規模不斷擴大,應用領域不斷拓展。1985年,英特爾公司推出了第一款32位微處理器芯片Intel80386,它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復雜的指令集,成為了當時最先進的處理器。1990年代,芯片技術開始應用于互聯網領域,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得到了突破性的提高,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應用領域,如移動通信、數字娛樂、汽車電子、醫療設備等。21世紀以來,芯片技術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移動通訊、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興起,更加推動了芯片技術的發展。
總的來說,芯片技術的發展歷經了初期研究、中期發展和現代發展三個階段。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也在不斷地提高,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地拓展和創新。芯片技術的發展對于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9年左右,當時的中興華為事件,打醒了中國芯片產業。大家意識到依賴別人的先進技術,終究是空中樓閣,只要一封就會出問題,關鍵技術,還得自己有。所以在市場上,我們就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以前客戶推薦產品時,甲方都會問,采用什么芯片,如果***,都說我們不要。但從那之后,情況就變了,客戶推薦產品時,甲方會問是不是采用***,如果說是***,那就有的談,如果是國外芯片,對方反而不要了。這是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第一次機遇,讓大家重視了***,接受了***,支持***。
第二次是2021年左右。由于2020下半年開始,全球芯片大緊缺,于是芯片開始漲價,特別是汽車芯片,有些甚至漲了幾十倍上百倍。不僅僅是漲價,并且一芯難求,很多汽車廠商甚至因為缺芯而臨時停產,像保時捷甚至因此而減配,不裝那顆缺少的芯片了。這時候,***迎來了第二次機會,因為芯片買不到,廠商們就不管是***,還是國外芯片了,只要是芯片,就都需要,沒那么挑剔了。所以***在2021年、2022年產量猛增,銷量也是猛增,市場份額大漲。而當這些廠商,一旦使用了***后,他們發現,***也不錯的,便宜量又足,并不比國外的芯片差,于是在后續的產品,就繼續使用***,這就是***的第二次機遇。
第三次則是2023年。起因是2022年10月份,美國出臺了最嚴的芯片禁令,欲鎖死中國芯片產業在14nm,而鎖死DRAM芯片在18nm,鎖死NAND閃存在128層。今年1月份,更是聯手日本、荷蘭對中國芯片產業進行圍堵,想要將這個禁令徹底落到實處。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295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2文章
11624瀏覽量
363192 -
微處理器
+關注
關注
11文章
2274瀏覽量
827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