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在京召開,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實施新型工業化舉措,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確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到了年中,各方紛紛抓住經濟恢復的關鍵時期,推出多項支持措施,加速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回穩向好。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新型工業化已成為實現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政府鼓勵企業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進行升級轉型,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旨在逐步轉型傳統工業結構中的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同時給予新興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更多支持和培育。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重要前沿方向,虛擬現實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前瞻領域,正加速賦能千行百業。在工業領域,虛擬現實已經成為新一代生產力工具,將其與自身業務需求相結合,可為產品研發、裝配、維修等環節賦能,不僅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也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機遇。
以谷東科技為達意隆開發了AR智能維修系統為例,通過將AR應用于流程優化,在人工巡檢、維修等場景中大大提高了效率,創新了傳統維修流程。去年年底,經過持續三個月的線上投票和專家評審,谷東科技的“達意隆5G+AR輔助維修服務”榮獲第七屆金陀螺獎的“年度XR行業技術創新獎”。 智能巡檢,將錯誤率降至“近零”
在工廠的流水線上,達意隆的吹塑機以及其他設備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設備常常應用于塑料制品的生產,機器將塑料顆粒熔化、塑型、冷卻,制成各種形狀的產品。吹塑機與周邊設備的緊密配合使生產線高效運行,完成塑料制品的成型后,傳輸帶瞬間將其傳送出去,順利移交給下一個工序。
在生產過程,操作人員常常通常會監測和記錄各個參數,如溫度、壓力和速度等。他們還會定期抽樣檢查吹塑產品的質量,以確保其符合標準。 針對設備的常規維修管理,傳統的巡檢沒法做到信息化同步,不利于平臺管理監督管控,初級檢修人員缺少技術專家現場監督,可能存在一定的質量風險。AR智能巡檢技術的應用使得在達意隆的吹塑機及其他設備上,提升了生產效率和操作人員的工作體驗,錯誤率得以顯著降低,甚至接近于零。 借助AR技術,操作人員可以在實際操作和維護設備時,通過AR眼鏡或手機等工具,實時獲取設備運行狀態和工作參數(包括溫度、壓力、速度等),并獲得關鍵部件的精確位置和運行狀態。這樣可以了解設備的狀態,發現異常情況并及時采取措施。
他們可以通過AR鏡頭觀察設備的內部結構,清晰了解各個部件的狀態,這對于準確定位潛在故障源、快速判斷設備狀況以及預防故障的發生至關重要,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少錯誤的風險。 另外,附帶的參數可視化、設備可視化、3D模型圖展現等功能,也可幫助一線員工快速鎖定故障。結合AR攝像頭拍照、識別和采集實時數據,一旦出現漏檢、錯檢或誤檢就會彈窗提示,避免出現以往人工巡檢的低級錯誤。巡檢過程中,通過物體識別算法自動識別設備,與數據庫數據匹對,規避修錯設備,提高設備巡檢的準確性和效率。 據麥肯錫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基于人工智能的預測性維護可以將設備可用性提高多達20%,同時將檢查成本降低25%,并將年度維護費用降低多達10%。 通過谷東科技提供的AR服務,達意隆可以實時監測設備的狀態,預測故障,并在故障發生之前采取相應的維護措施,從而減少設備停機時間,提高設備可用性。同時,預測性維護不再需要定期固定檢查,而是根據設備的實際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維護,這將大大提升維修效率和節約維護費用,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目標。 智慧維修,助力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對于制造企業而言,設備的維修維護,保障設備的穩定運行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然而,隨著設備的集成度、復雜度越來越高、操作人員的經驗缺乏使得設備的維修維護變得越來越困難。尤其對于達意隆這樣零件內部結構復雜,制造精密的設備而言,拆裝和維修尤其困難,這時候AR技術發揮著巨大的應用價值。
在工業生產中,人始終都是核心資源。借助智能AR眼鏡的佩戴,可以將實際操作場景與模擬的數字場景相結合,從而在制造過程中的生產、維修和培訓等環節中實現技術的革新。 維修人員帶上AR眼鏡、攜帶標準維修工具,AR眼鏡對準設備銘牌或設備外觀。自動識別設備,與數據庫數據匹對。通過訪問數據庫,AR眼鏡可以獲取特定設備的裝配和維修工卡數據,并將其顯示在眼鏡上,操作人員可以按照規范的步驟進行維修作業。每個維修步驟都配有相應的輔助信息,比如3D模型動畫、圖紙、維修手冊、視頻指引和所需工具等。同時,通過裝配/維修工卡平臺管理,可以靈活配置每個工卡的內容。工卡可以包括具體的裝配或維修步驟,以及相關的三維模型、視頻、裝配圖紙、工具和耗材等信息。 這些信息可以通過AR技術實時顯示在眼鏡上,使操作人員能夠真實還原裝配和維修的過程。這樣一來,通過AR技術的實時交互性和沉浸式體驗,操作人員可以真實還原裝配和維修的過程,驗證智能工廠中的裝配標準化技術,從而提高排除故障的效率和準確性。
此外,當設備出現故障時,維修人員可以通過AR設備進行遠程指導,以提高故障排除的效率和準確性。AR技術使得學習場景可以無限接近工作場景,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操作培訓。相較于傳統的文字和學習手冊,AR演示效果更加生動、易于理解。
在工業企業的制造車間里,一臺大型設備往往價值百萬元以上。若設備發生故障造成停機,每一分鐘的停工停產都會造成高昂的損失。據行業報告顯示,制造企業每年要處理平均高達800小時的停機時間,損失更是達到了整體利潤的20%。
谷東科技的5G+AR智能維修系統在達意隆的設備維修維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不但可助力達意隆提高了設備維修的效率和準確性,還實現了設備維修的數據化管理和遠程培訓技術支持,為制造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
打造AR大腦,提升價值創造與管理效能隨著制造業競爭日趨激烈,傳統的制造模式和業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未來,傳統制造商需要加強數字化轉型,提升生產線的智能化程度,實現更高效的協同和協作。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達意隆公司采用智能化設備和大數據技術,給原來的設備加裝了大量傳感器、攝像頭、探測裝置,讓設備和設備、設備和系統實現連接,且借助‘智慧大腦’對設備進行控制,實現了更高效的資源配置、更迅速的響應市場變化以及更好的利潤空間掌控。
在生產線上,達意隆通過應用增強現實(AR)技術的場景主要可分為兩個方面: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一線作業人員的輔助作業。
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公司利用AR技術實現了產線零部件漏裝、錯裝等操作的檢測,提高了設備維修的效率。在生產過程中,AR技術幫助及時降低生產不良品風險,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此外,利用AR+AI技術進行外觀缺陷檢測,能夠在完成上一環節組裝后,進入下個環節前,確保產品質量,降低流入下個環節的產品瑕疵概率。
在數據采集、分析和質量追溯方面,谷東科技AR系統結合達意隆各種傳感器,以及智能硬件設備,實現了對工廠內各種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輔助決策等全過程自動化。這些系統中應用到的算法,也都經過了多次的實際應用和優化,可以滿足對于工業生產過程中各種數據處理的需求。以設備螺栓為例,扭力數據生成力矩曲線,與系統設定的曲線進行智能比對,如果超出閾值,意味著螺栓擰緊過程出現異常,下個工位的顯示大屏就會亮起紅燈,大幅提高了生產流程的準確性與效率。
此外,通過與達意隆各個系統的集成,谷東科技AR大腦可存儲,分析生產中產生的設備數據、虛實融合數據、AI大模型數據、空間數據等。這些數據能夠實時反饋產線的產能,為生產管理者提供提前預警和動態調整生產計劃的支持。
谷東智能系統的應用,助力達意隆在制造過程中實現了更高效的生產管理和更好的產品質量控制,助力實現智慧工廠的不斷進化,這一轉型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責任編輯:彭菁
-
Ar
+關注
關注
24文章
5108瀏覽量
170170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57瀏覽量
62170 -
谷東科技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瀏覽量
1497
原文標題:傳統工廠新風口 ,“AR+制造”如何實現效率提升和產品優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goolton,微信公眾號:谷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