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在現代化科技的沖擊之下,也面臨著升級、改善,扭轉以人力為主的生產方式,向以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數字生產方式轉變,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智慧農業云平臺,脫胎于物聯網云平臺,集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等技術于一體的應用管理系統。融合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無線通訊、自動化控制等技術,集合農業生產涉及的地理學、農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學科,有機結合。
云平臺以安卓/IOS手機APP、電腦軟件/網頁等形式展現,可在手機電腦、平板等信息終端上應用。對農業生產的全過程進行監測、管理,從宏觀到微觀,從獲取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等環境信息,到采摘、加工、物流運輸等,形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從而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供農作物產品和質量。
主要功能
1、環境監測
農業生產環境包括大田、溫室大棚、梯田山坡等,其中溫室大棚是智慧農業云平臺應用的集大成者。以溫室大棚的環境監測為例,監測室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度、水溫、灌溉量、回流、灌溉營養液PH、土壤EC等參數,24小時不間斷監測,監測頻率可設置為1-5分鐘一次。監測數據實時反饋到云平臺上,具體形式有數據表格、曲線圖等。
對大田種植環境的監測,更傾向于氣象監測,包括CO2、氣壓、雨量、風速、風向、光照度、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PM2.5/PM10等參數,在線監測值顯示日均值、上下限值等。
2、設備聯動控制
支持設備聯動控制,可將溫室大棚的遮陽、通風、濕簾、開窗等系統,大田的土壤墑情監測、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等系統聯用。可采用自動、手動兩種控制方式,自動控制需要預設管理控制邏輯,即根據監測參數的變化工況及設備的運行狀態、行程狀態、開關狀態等參數,設定開關如頂窗開閉、內外遮陽、保溫網等設備,實現自動通風、升溫降溫、輔助照明、施肥、灌溉等作業。
手動控制則是在云平臺界面上直接點擊對應設備的圖標,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命令。
3、電子地圖
用戶可以通過云平臺,可遠程查看、管理全國各地種植基地,比如某地基地的溫室,可查看該溫室的地理位置信息、溫室的溫濕度等環境信息、各種傳感器位置分布情況、電力設備位置分布等信息,以及調控開窗、風機、濕簾等系統。
4、在線報警
云平臺自動報警是需求前提條件的,也就是報警閾值設置。可根據不同溫室不同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環境要求,在線設置報警值的上下限,及報警方式。云平臺支持的報警方式有:本地聲光、云平臺消息、微信公眾消息推送、APP消息等,根據具體需求,設定對應的接收方式、接收人。當云平臺發出報警時,值班人員能接收到多種途徑的示警,避免漏接漏報。
5、視頻監控
針對生產環境原有的網絡攝像頭,可將監控視頻接入到云平臺上展現,與環境監測參數同頻反饋,支持視頻回放、重播。
6、數據查詢
依托云平臺自動存儲的歷史數據,可提供溫室外天氣、溫室內環境和各基地生物的在線監測數據和統計報表查詢;查詢溫室作物生長發育、病蟲害觀測報告;人工分析和測試,記錄和報告的查詢。
7、用戶管理
結合各基地員工多、職責不同的現狀,云平臺具備賬號管理功能,即可添加不定數量的管理用戶,并對用戶進行分組授權,實現一人可管理整個園區、一設備被多人管理、某一人只能查看各項參數變化等。
應用場景
廣泛應用于溫室、野外、水產養殖、畜禽養殖、水質、草坪等場合的自動灌溉、環境監測或智能控制。
平臺特點
1.短程無線傳感器網絡+無線遠程一體化;
2.硬件設備采用低功耗設計,使用壽命久;
3.集無線監控、智能決策、遠程控制和數據管理于一體;
4.網絡規模適應性強,可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合適的組網方案;
審核編輯 黃宇
-
云平臺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30瀏覽量
39172 -
智慧農業
+關注
關注
4文章
789瀏覽量
1994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