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電子設備需要頻率高度穩定的交流信號,而LC振蕩器穩定性較差,頻率容易漂移,即產生的交流信號頻率容易變化。
在振蕩器中采用一個特殊的元件——石英晶體,可以產生高度穩定的信號,這種采用石英晶體的振蕩器稱為晶體振蕩器,簡稱晶振,如下圖是各種各樣的晶振。
電子元器件的小型化趨勢,有力促進了當下社會的發展進步,電子元器件越小,為主板節約的空間越大,因此,有人異想天開,如果能將晶振電路封裝到IC芯片(如時鐘芯片)內部將是多么完美,就如同有源晶振在無源晶振的基礎內置振動芯片,就無需外部的電容電阻等元器件了。
但實際出于各種原因,晶振并沒有內置到IC芯片中。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原因 1
早些年,芯片的生產制作工藝也許還不能夠將晶振做進芯片內部,但是現在可以了。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實用性和成本決定的。
原因 2
芯片和晶振的材料是不同的,芯片 (集成電路) 的材料是硅,而晶體則是石英 (二氧化硅),沒法做在一起,但是可以封裝在一起,目前已經可以實現了,但是成本就比較高了。
原因 3
晶振一旦封裝進芯片內部,頻率也固定死了,想再更換頻率的話,基本也是不可能的了,而放在外面,就可以自由的更換晶振來給芯片提供不同的頻率。
有人說,芯片內部有 PLL,管它晶振頻率是多少,用 PLL 倍頻/分頻不就可以了,那么這有回到成本的問題上來了,100M 的晶振集成到芯片里, 但我用不了那么高的頻率,我只想用 10M 的頻率,那我為何要去買你集成了 100M 晶振的芯片呢,又貴又浪費。
我們通常所說的 "片內時鐘",實際上片內根本沒有晶振,只有RC振蕩器。
STM32的時鐘框圖
可以看出STM32系統時鐘的供給可以有3種方式:
HSI,高速內部時鐘信號STM32單片機內帶的時鐘 (8M頻率), 精度較差。
HSE,高速外部時鐘信號,精度高。
PLL,低速外部晶體32.768kHz主要提供一個精確的時鐘源 一般作為RTC時鐘使用
如果選用內部時鐘作為系統時鐘,其倍頻達不到72Mhz,最多也就8Mhz/2*16 = 64Mhz。
如果使用內部RC振蕩器而不使用外部晶振,請按照如下方法處理:
① 對于100腳或144腳的產品,OSC_IN應接地,OSC_OUT應懸空。
② 對于少于100腳的產品,有2種接法:
OSC_IN和OSC_OUT分別通過10K電阻接地。此方法可提高EMC性能。
分別重映射OSC_IN和OSC_OUT至PD0和PD1,再配置PD0和PD1為推挽輸出并輸出'0'。此方法可以減小功耗并(相對上面i)節省2個外部電阻。
時鐘是STM32單片機的脈搏,是單片機的驅動源。
使用任何一個外設都必須打開相應的時鐘。這樣的好處就是,如果不使用一個外設的時候,就把它的時鐘關掉,從而可以降低系統的功耗,達到節能,實現低功耗的效果。
審核編輯:彭菁
-
電子元器件
+關注
關注
133文章
3371瀏覽量
106271 -
封裝
+關注
關注
127文章
8008瀏覽量
143460 -
晶振
+關注
關注
34文章
2902瀏覽量
68356 -
STM32芯片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瀏覽量
44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晶振不集成到IC內部,竟是因為這三大原因!
關于STM32 RTC時鐘使用內部/外部晶振的切換方法
![關于<b class='flag-5'>STM32</b> RTC時鐘使用<b class='flag-5'>內部</b>/外部<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振</b>的切換方法](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D9/4E/pIYBAF_1ac2Ac0EEAABDkS1IP1s689.png)
STM32單片機外部晶振內部晶振配置
![<b class='flag-5'>STM32</b>單片機外部<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振</b><b class='flag-5'>內部</b><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振</b>配置](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D9/4E/pIYBAF_1ac2Ac0EEAABDkS1IP1s689.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