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三極管的Ic和Vbe也是一個指數關系?
三極管是一種常用的電子元件,廣泛應用于電路、通信、自動化等領域。在三極管的工作中,其Ic(集電極電流)和Vbe(基極-發射極電壓)之間存在著一個指數關系,即眾所周知的“指數律”。那么,為什么三極管的Ic和Vbe也是一個指數關系呢?下面我將從物理原理和器件結構兩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物理原理
1.載流子注入
在三極管中,NPN型三極管的基區為P型,發射極為N型,集電極為P型。當正極施加于基極時,會形成一種電場,電場會使得P區的空穴少數載流子向基區移動,而電場強度越強,移動速度越快,移動電子的數量也會增加。隨著電子進入基區,它們與P區的電子結合形成電子空穴對,使得電子從P區進入基區。由于其速度與電場強度相關聯,因此電流與電壓之間的關系就是指數的關系。
2.發射區
在三極管中,基區和發射區之間的勢壘很小,可以被輕松地穿透。當P區的少子和N區的多子交匯時,就會形成一種電子空穴對,這種電子空穴對即為發射區。因此,在伏安特性曲線上,當Vbe達到一定值時,電流呈指數級增長。
3.集電區
在NPN型三極管中,集電區為P型,其導電性能不好,電子越容易被亞微觀結構所凈化,從而導致的當電子從基極流入集電極時,它們需要克服P區勢壘對電子的影響,這就阻礙了電子的運動,電流的增長速度會減慢,從而形成了指數關系。
二、器件結構
三極管是由兩個PN接面與另一種摻雜型構成的,分別為P元件、N元件和N元件、P元件兩種。其基底的參雜濃度一般比表面的高,在二極管上由于較少的摻雜,能攜帶帶電載流子數量有限。而同理,在三極管中,因為P元件的摻雜濃度比N元件集電區高很多,因此造成集電區的電子運動受到極大的限制,電流在集電區的呈現也因此出現指數關系。
綜上所述,三極管的Ic和Vbe之間存在指數關系,是由于其物理原理和器件結構共同作用的結果。當電流從基極涌向發射極時,會產生電子空穴對,這種過程隨著電壓和電流的提高而不斷加速,因此Ic和Vbe之間存在指數關系。通過仔細分析三極管的物理原理和器件結構,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并為電子管的使用和設計提供更深層次的理論基礎。
-
三極管
+關注
關注
143文章
3622瀏覽量
122401 -
NPN管
+關注
關注
1文章
44瀏覽量
6678 -
載流子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4瀏覽量
769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