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深
景深即在鏡頭架設好后,與被測物體間相對距離不做任何調節的情況下,可接受的能清晰成像的物方空間范圍。
在機器視覺中,相機芯片為光學系統的像平面,物方與像平面共軛的平面稱為對準平面。嚴格的來講除對準平面上的點能成點像外,其他空間點在像平面上成像為彌散斑。但由于芯片的分辨率是有限的,因此當彌散斑小于一定限度時,仍可認為是一個像點,即成像清晰。
因此景深定義為:能在像平面上獲得清晰像的物方空間深度范圍稱為景深。能成清晰像的最遠的物平面稱為遠景平面,它與對準平面的距離稱為遠景深度Δ1;能成清晰像的最近的物平面稱為近景平面,它與對準平面的距離稱為近景深度Δ2;景深=遠景深度+近景深度。如下圖所示:
景深1景深可由下式計算:
隨著近年相機芯片像元尺寸的減小,彌散斑取0.04mm已遠大于芯片的分辨能力。嚴格來說,不同像元尺寸的相機,由于允許的彌散斑大小不同,同一個鏡頭的景深也有差異。但是習慣性的,機器視覺行業各鏡頭廠商仍以彌散斑直徑=0.04mm來計算景深。因此有經驗的工程師會發現鏡頭實際測試出的景深值<目錄上標示出的景深理論值。
由上式可以看出,景深跟鏡頭有效Fno.成正比。因此對于光闌可調的鏡頭, 當Fno.為1.4,即光闌開口最大時,景深最小。當減小Fno.為8,即光闌開口調小時,景深增大。如下圖所示:
景深圖示2
另外,由上式還可看出,當鏡頭Fno.相同時,鏡頭放大倍率越小,景深越大。
3、什么工業鏡頭的分辨率?
工業鏡頭的分辨率指能被分辨開來的兩個物點(或像點)之間的最小距離,稱為鏡頭的物方分辨率,記為Resolution(物)(或像方分辨率,記為Resolution(像)),單位為μm。制約工業鏡頭分辨率的原因是光的衍射現象,即衍射光斑(愛里斑)。
Resolution(物) = 0.61 x Wavelength/NA=1.22 x Wavelength x Fno.
Resolution(像) = 鏡頭放大倍率x Resolution(物)
解像力定義為:1mm內的黑白線對數, 記為Resolving power。單位為line/mm或lp/mm.
Resolving power = 1/ Resolution(像)
4、鏡頭分辨率跟相機分辨率如何才能匹配呢?
我們知道,物體是成像在相機芯片上的,物方的兩個點,經過鏡頭系統成像在相機芯片上的最小距離。假設使用0.5x的鏡頭拍攝22μm的物體,經過鏡頭后變成11μm的像,如果相機的像元大小是2.2μm,那么要用11μm/2.2μm = 5個像素來顯示。單位距離的像要用5/11=1/2.2個像素來顯示。即相機圖像分辨率為1/2.2(單位pixel/μm),實際就是像元尺寸的倒數。從這個推導中我們得出像元尺寸越小,單位距離內相機的分辨率越高。
鏡頭分辨率跟相機分辨率有效的匹配方法有兩種:
方法一:用物方分辨率乘以鏡頭放大倍率,得到像方分辨率;用算得的像方分辨率跟2倍的像元尺寸作比較:
1. 如果鏡頭像方分辨率 = 2倍的像元尺寸,說明匹配剛剛好,誰都不浪費。
2. 如果鏡頭像方分辨率 > 2倍的像元尺寸,則浪費了相機的分辨率。
3. 如果鏡頭像方分辨率 < 2倍的像元尺寸,則浪費了鏡頭的分辨率。
舉個例子,相機的像元是10μm,那么:
方法二:鏡頭分辨率表示為每毫米線對數LP/mm。假設鏡頭的分辨率是n LP/mm,那么必須保證感光芯片上每毫米有2n個像素,才能充分發揮鏡頭的分辨能力。例如鏡頭分辨率是200LP/mm,用每毫米有400個像素的感光芯片才不會浪費鏡頭的分辨率,計算下來像元尺寸大小為2.2μm,選用像元大小為2.2μm的相機合適。
5、鏡頭的物方分辨率與產品的精度也常被混淆。
精度指的是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如產品真實值為1.0mm, 要求精度為±5μm, 則說明只要測量出的值在0.995mm~1.005mm間即為合格品。在機器視覺中通常根據客戶的FOV和精度要求算出相機的分辨率(如200萬像素),相機一旦選定,則相機的像元尺寸(如4.65μm)也確定了。選鏡頭時即可根據上面的方法來選擇分辨率匹配此相機的鏡頭,從而保證系統的精度要求。
而如果客戶描述的是需要觀察到物方大小為5μm的目標,則要求鏡頭的物方分辨率必須<10μ
-
鏡頭
+關注
關注
2文章
511瀏覽量
25720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4412瀏覽量
120786 -
工業
+關注
關注
3文章
1874瀏覽量
46932 -
工業相機
+關注
關注
5文章
327瀏覽量
237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