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孫方穩課題組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核科學技術學院鄒崇文課題組合作,制備出類腦神經元器件,并展示出類腦神經系統中多通道信號傳遞和處理過程。這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科學進展》。
類腦神經元器件,即通常所說的類腦芯片,是指利用神經形態器件去模擬人腦中的神經元、突觸等基本功能,再進一步將這些神經形態器件聯結成人工神經網絡,以模擬“大腦”的信息處理和存儲等復雜功能。
二氧化釩作為典型的氧化物量子材料,是制備高開關比突觸器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中課題組研究人員在近十年的研究基礎上,利用氧化物分子束外延設備,克服制備瓶頸,生長了高質量二氧化釩外延薄膜,并通過微納加工制備了生物神經元和突觸陣列,實現了直接模擬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動態連接過程。
這個過程中,實驗人員創新性地探測到了連接過程中導電絲的形成和實時成像。這種量子傳感成像技術為構筑大規模人工突觸分層組織和神經形態結構提供了直接實驗依據。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882瀏覽量
4331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我國科學家制備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我國量子科技取得顯著創新成果
鄭州大學在鈣鈦礦量子點閃爍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天津大學科學家突破人類大腦器官成功驅動機器人
半導體所量子點異質外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類腦視覺芯片取得重大突破,“天眸芯”登上Nature封面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團隊取得量子計算研究新進展
三代科學家接力,如今我國擁有大算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