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國新辦舉行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最新數據: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18.9萬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總體平穩,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新優勢不斷集聚增強,創新發展的活力動力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工業經濟恢復向好。工信部落實落細國務院出臺的系列穩增長政策“組合拳”,不斷穩固工業經濟恢復發展勢頭。從主要經濟指標看,有以下特點: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增速較今年上半年加快0.2%。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保持穩定,制造業投資持續增長,7月份以來增速逐漸加快。企業效益加快恢復。其中,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營業收入、利潤均實現由負轉正。
二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工信部大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3%,增速高于制造業投資5.1個百分點。加快新產品新行業新業態培育,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實現高速增長,造船業三大指標繼續全球領跑。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推動智能工廠建設規模擴大和水平提升,已建設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打造智能制造新場景、新方案、新模式,產業提質增效成果顯著。
三是信息通信業保持穩步增長。工信部持續發揮和鞏固信息通信業優勢,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前三季度,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8%,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6.5%。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截至9月底,累計建成5G基站318.9萬個,千兆寬帶用戶達1.45億戶。網絡服務能力持續升級,算力總規模達每秒1.97萬億億次浮點運算,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達58.4%。創新融合應用全面深化,5G應用已融入67個國民經濟大類,全國“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7000個,移動物聯網終端累計達22.2億戶。普惠民生水平穩步提升,推動1924家常用網站和APP、超1.4億臺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完成適老化改造。
四是中小企業發展成效顯著。工信部加強政策扶持,落實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前三季度,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多項關鍵指標回升向好。加強服務支撐,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加強數字化轉型,遴選公示首批30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優質企業培育,累計培育10.3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在強鏈補鏈中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達42%
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代表,已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趙志國表示,我國積極推進5G國際標準制定,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達42%,為推動全球5G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今年是《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推進5G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推動我國5G應用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趙志國從四方面進行了介紹。
一是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深入實施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組織產業各方不斷加快網絡建設速度、拓展融合應用深度、加大應用創新力度,推動移動通信創新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共出臺相關政策舉措900余個,形成了部門合作、央地聯動、產業協同的強大工作合力。
二是數字底座不斷夯實。截至2023年9月底,我國5G基站總數達318.9萬個,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22.6個。超90%的5G基站實現共建共享,5G網絡加快向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5G行業虛擬專網超2萬個,為行業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的網絡設施。
三是賦能作用不斷凸顯。5G行業應用已融入67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5G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等垂直行業應用廣泛復制,助力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基于5G網絡的超高清視頻、AR/VR等新應用進一步融入生產生活,用戶體驗不斷提升。
四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積極推進5G國際標準制定,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達42%,為推動全球5G發展提供中國方案。發布關于推進5G輕量化(RedCap)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通知,協同推進輕量化5G基站、芯片、終端產業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低頻段廣覆蓋、強滲透等優勢,將800MHz和900MHz頻段重耕用于5G公眾移動通信系統,強化頻譜資源保障。
趙志國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做好“建、用、研”三方面工作,積極推動5G賦能實體經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是把網絡建設得更廣。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推動5G網絡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二是把應用推廣得更好。深化5G融合應用,加快推動個人和行業應用齊頭并進,大力推動“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促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三是把技術研究得更精。強化5G產業支撐,系統推進5G芯片、模組、終端等產品和關鍵器件研發與產業化,助力產業演進升級。瞄準6G技術研發關鍵期,深入開展6G關鍵技術攻關,強化技術儲備,為6G標準制定、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我國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將大力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
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技術創新快、應用滲透強、國際競爭激烈等特點,正加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深刻改變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經濟形態,展現出強大的賦能效應。
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介紹道,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增長,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智能芯片、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云算、智算、超算等協同發展,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有力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目前已建設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下一步,將堅持突出重點領域,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夯實人工智能技術底座。通過科技創新重大項目,著力推動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礎性原創性的技術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釋放數據價值,強化“根”技術研發。
二是推動重點行業智能化升級。加快制造業全流程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全流程融合應用,大幅提升研發、中試、生產、服務、管理等環節智能化水平。推進人工智能試點示范,拓展特色應用場景,加快“智改數轉”,形成現實生產力,提升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三是推動智能產品和裝備發展。發揮大模型強認知、強交互、強生成的特點,促進高端裝備、關鍵軟件、智能終端的升級迭代,提升重點產品和裝備智能化水平。
四是加強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組建一批生態型創新聯合體。深化技術研發、標準研制、倫理治理、人才培養等國際交流合作,協同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83瀏覽量
5414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2文章
48336瀏覽量
244090 -
5G基站
+關注
關注
13文章
763瀏覽量
39252
原文標題:工信部最新數據:建成5G基站318.9萬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達42%......
文章出處:【微信號:txshj123,微信公眾號:通信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