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位于光伏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固定支架和跟蹤支架兩大類。固定支架進入門檻低、毛利率低且產品同質化嚴重。在光伏平價上網的背景下,以往更關注設備投資、固定支架占主導(即“每瓦成本”)的時代,必將向更關注投資回報、跟蹤支架占主導(即“每度成本”)的時代轉變。對于跟蹤支架而言,由于其包括控制器、驅動及傳動機構、鋼結構等,屬于一個自成體系的機電控制系統。主要有單軸和雙軸兩種跟蹤支架,其中單軸又分為平單軸和斜單軸,當前市場上主要以平單軸為主。
由于支架所處工作環境惡劣,對各部分機構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相對于固定支架而言,跟蹤支架有不同程度的發電量增益:以平單軸為例,大約提升10%~20%(不同緯度地區有差異)。放眼全球,跟蹤支架已經在國外大量的光伏電站中得到應用: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114.9GW,跟蹤支架出貨量35GW,占比30.5%。而國內市場沒有發育成熟,跟蹤支架的占比較低:2016年以前,跟蹤支架占比不足2%;2019年,我國光伏新增并網容量30.1GW,跟蹤支架占比16%。隨著光伏發電的日趨成熟以及平價時代的到來,可以預測跟蹤支架在國內外的占比均會繼續上升,后續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跟蹤支架產品現狀
相較于傳統支架,跟蹤支架可以將電站發電量提升15%-25%。近年來,為應對產業鏈、土地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電站成本不斷上升的困局,經濟性更優的跟蹤支架接受度不斷提升。據不完全統計,至少17家企業同步展出跟蹤支架系統產品。其中包括中信博、天合跟蹤、國強興晟、邁貝特、國瑞能等,跟蹤產品已然成為企業的重磅拳頭產品。
就跟蹤支架而言,依托于智能跟蹤算法模型,可準確計算出系統最佳傾角,實時規避陣列間陰影,減少因遮擋帶來的發電損失。實現更優發電效果的同時,還兼具監控診斷及數據分析功能,實時遠程監控全站設備,出現故障自動識別、自動保護、自動報警,最大程度降低運營維護成本,達成人機互聯。
跟蹤支架產品特點
光伏跟蹤支架由控制器(一般內部同時集成控制算法)、電機和傳動機構、鋼結構支架組成,其大致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光伏跟蹤支架邏輯功能示意圖
其中:追蹤算法完成地理坐標和氣候信息到控制角度的轉換;控制器實現角度信號到電機控制電流的轉換,同時完成無線通訊、鋰電池充電和接收傳感器信號的功能;電機和傳動機構是跟蹤運動的執行部件;鋼結構支架實現抗風和抗震的功能,同時承載光伏組件。
1、總體排布
目前主流支架企業中,支架總體排布主要有縱向擴展(多排聯動)和橫向擴展(單排獨立控制)兩大技術流派,如圖2所示。
兩種技術流派的優缺點如下:
1)縱向擴展的優勢是動力源少、成本低,劣勢是現場人員及清洗機器人的通過性差,抗沉降性稍弱。典型代表企業是美國的AR R AYTechnologies,國內企業如中信博的早期產品,也曾采用此技術路線。
2)橫向擴展的優勢是通過性及對地面適應性好,劣勢是驅動源較多、成本稍高。目前全球跟蹤支架出貨量排名前列的企業,大多采用此技術路線,如國外的NEXTracker、Soltec、PVHardware、Ncalve、IDEEMATEC以及國內的中信博、金山太陽能等。
2、控制器
光伏跟蹤支架的控制器由信號輸入模塊、電源管理模塊、邏輯控制模塊、驅動電路模塊以及無線通信模塊組成,需要實現時控跟蹤角度調整、GPS校準、電機驅動、聯機組網(RS485,Zigbee,LoRa)、風雪保護等功能。在跟蹤算法方面,目前普遍采用的天文算法,主要基于地理位置和時間信息使得組件實時正對太陽。此外,考慮到早晚太陽入射角度較小,可能會造成陣列間的遮擋,主流的控制算法都輔助以逆跟蹤算法功能。另外,算法中還會配備一些如風雪保護、雨天自潔和大風保護等功能。
3、主梁結構
對于跟蹤支架,其主梁起到雙向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支架結構的中樞:一方面傳遞扭矩、轉動組件,使跟蹤支架根據控制器的指令實現轉動;另一方面將組件本身及其承受的風、雪等載荷,反向傳遞給立柱。其結構又可以分為單梁(閉口截面)結構和雙梁結構兩種。
兩種主梁結構的優缺點如下:
1)單梁結構在傳遞力矩時,風荷載通過組件傳遞到檁條上,而檁條上荷載以剪力和扭矩形式作用在主橫梁上,結構扭轉固有頻率較低,導致需要較大的大風保護角度。
2)雙梁結構在傳遞力矩時,風荷載通過組件作用在雙梁上,雙梁通過斜梁和斜支撐結構將載荷傳遞給立柱,因為具備較大的機構剛度,大風保護角度可以放置在0°附近,設計風壓較小。
4、傳動裝置
目前廣泛采用的傳動裝置有推桿和回轉器兩種。
兩種常見傳動裝置的優缺點如下:
1)回轉器常采用渦輪蝸桿機構,可以直接扭轉主梁,也可以與鋼絲繩、滾子齒輪配合扭轉主梁,提高負載力臂。性能可靠,使用壽命長,但價格高。
2)推桿一般由一級錐齒輪傳動和絲杠螺母傳動組成,成本較回轉器低一些,可直接推動獨立力臂或雙梁結構。
5、風洞測試及結構計算
對于跟蹤支架產品,除了上述列舉的主要結構以外,風洞測試和結構計算是兩個核心環節。開展風洞試驗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第一,常用的平單軸跟蹤支架為單自由度(單軸轉動)系統,風荷載作用在轉動軸上形成扭矩。而現有的很多荷載規范里,跟蹤器表面上、下部分壓力系數為同一個數值,無法形成一個扭矩。
第二,目前荷載規范里只使用單一的壓力系數,而每排跟蹤支架由于其在陣列中的位置不同,壓力系數會有差異。使用同一個壓力或者扭矩系數設計所有的跟蹤支架,并不符合實際情況。在設計時,對外圍跟蹤支架,需要考慮更大的風壓,而對于內圍跟蹤支架,需要考慮的風壓可以減小,以降低成本。
第三,**風致振動會嚴重破壞跟蹤支架。**僅通過固有頻率評判系統抗風振性能已不足以滿足需求。大風情況下,組件平放,即傾斜角度0°往往是十分危險的,是不穩定的氣動外形。業內頭部企業如NEXTracker、ARRAY Technologies、Soltec和中信博,都通過風洞試驗來確定大風條件下的組件穩定傾斜角度。通過風洞測試,一方面可以獲得跟蹤支架的靜態風荷載壓力及扭矩系數;另一方面,分析跟蹤支架的動態風荷載響應,對于結構可靠性和成本優化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進行風洞測試也是很多國外項目中業主的強制性要求。而且,在跟蹤支架設計之初就進行相關風洞實驗工作,也已成為行業內的共識。
對于跟蹤支架,鋼結構計算也是其研發的核心工作之一,它直接決定產品是否安全、是否符合國內外標準、是否能通過項目的第三方審核等。另外,鋼結構計算也決定了系統的成本,且需結合風洞試驗數據,盡可能優化系統的用鋼量。
由于跟蹤支架行業成本競爭十分激烈,每一個項目都需要進行用鋼量優化。所以,鋼結構計算往往并不是針對某一特定型號的跟蹤器產品,而是針對不同的項目進行計算。
跟蹤支架發展趨勢
如今,光伏跟蹤支架正朝著雙排組件豎放(2P)方向發展,以盡可能降低成本。但是,現有市場上的主流產品仍以單排組件豎放(1P)為主,1P和2P何種會最終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目前尚不明朗,還有待市場檢驗。
結構方面,光伏跟蹤支架逐漸采用多點平行驅動機構,以提高系統的固有頻率,提升抗風性能,從而實現大風保護角度的減小,并降低用鋼量。控制器方面,跟蹤支架制造商應在算法方面投入力量,研究和開發全局最優算法,以產生更多的發電量。**運維方面,無線通訊方式應用越來越普遍,可實現大規模光伏跟蹤支架的集中控制和數據收集,同時減少現場線纜鋪設。**另外,現場快速安裝、盡量減少后期運維工作量、簡單可靠的支架連接件結構等,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審核編輯:劉清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1文章
52279瀏覽量
762166 -
控制器
+關注
關注
114文章
16869瀏覽量
182413 -
鋰電池充電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瀏覽量
16586 -
光伏發電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266瀏覽量
80024
原文標題:光伏跟蹤支架產品現狀、特點及發展趨勢
文章出處:【微信號:雨飛工作室,微信公眾號:雨飛工作室】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工業電機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恒興隆機電:深圳電主軸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是什么?
我國光伏發電設備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的詳細資料說明

光伏行業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報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