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 關注我們
OpenHarmony TSC主席陳海波表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作為我國最早開展軟件工程研究的單位之一,有深厚的理論研究基礎和學科優勢。他強調,OpenHarmony這一戰略平臺的發展離不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大力支持。操作系統是信息產業的靈魂,是數字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陳海波指出,在產業界和學術界的共同努力下,OpenHarmony開源社區生態得到了蓬勃發展,凝聚了眾多共建單位和開發者共同參與代碼共建。目前,OpenHarmony已經與國內超過18家頭部高校聯合成立了“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持續深化產學研協同。他期望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為載體,不斷開拓進取,共同構筑起一個充滿活力、成果豐碩的產學研協同平臺,推動OpenHarmony的技術發展和社區繁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院長胡春明在發言中指出,開源作為群智眾創軟件的成功模式,其發展離不開開源人才的培養。北航高度重視開源技術研究、實踐和教育,鼓勵優秀的科研成果通過開源方式貢獻給社區,并將開源貢獻納入師生創新能力評價。他強調,北航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成立將進一步助力開源人才培養工作,促進基礎軟件領域的產教融合。他表示,軟件學院將與計算機、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等相關學院密切協作,共同推進開源事業,為OpenHarmony的生態繁榮添磚加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主任黎立詳細闡述了俱樂部的建設思路及規劃。他表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建設將立足于北航特色,重點聚焦拔尖人才培養,以滿足國家需求。在學術科研方面,俱樂部計劃與學術界緊密合作,持續進行針對OpenHarmony的軟件工程研究,旨在加速構建OpenHarmony相關工具鏈。在課程建設方面,俱樂部將結合產業界力量,深入開發面向OpenHarmony的系統與軟件工程教學內容,以培養高素質的開源人才。此外,在社區參與方面,俱樂部將作為重要平臺,營造濃厚的OpenHarmony學習氛圍,從賦能學習到自發參與社區共建,助力學生快速上手OpenHarmony代碼貢獻,進一步推動OpenHarmony開源生態的繁榮與發展。
儀式結束后,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懷民作為特邀嘉賓發表了題為《把握新機 蓄勢引領》的技術報告。在報告中,王懷民院士深入探討了開源創新的發展模式、中國開源創新的發展路徑以及如何在新時代實現蓄勢引領。他指出,開源和閉源分別代表了開放共享和分工競爭兩種不同的模式,各有其優勢。他認為,開源模式通過多樣性來應對不確定性,能夠適應不確定的互聯網計算環境,對推動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王懷民院士進一步闡述了中國開源創新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學習借鑒到參與融入的不同階段,并已開始出現OpenHarmony等源自中國的開源項目根社區、GitLink等開源創新服務平臺以及CCF開源發展委員會等開源組織,他認為,中國正在步入開源創新的蓄勢引領新階段。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智能泛在計算時代,王懷民院士強調開源創新是趕超者的優先選擇。他表示,我們應抓住這一新賽道的時代機遇,在“政府、市場、社會”支撐開源生態的三角關系中充分激活“社會”的作用,積極探索軟件開發群智范式的新變革、合力打造群智范式的新平臺,以建立我們在技術創新網絡中的優勢生態位。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謝濤作為特邀嘉賓,在活動中發表了題為《大模型時代的應用軟件與系統軟件形態》的技術報告。他指出,隨著大模型與軟件工程交叉融合的加深,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軟件工程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智能化軟件工程旨在為解決各種軟件工程任務而研發的方法中灌輸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在報告中,謝濤教授深入探討了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軟件工程的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其對未來應用軟件與系統軟件形態的影響。
OpenHarmony TSC委員、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武延軍代表OpenHarmony TSC專家,發表了題為《關于重構基礎軟件棧的思考》的技術報告。在報告中,武延軍副所長強調了讓RISC-V成為指令集國際標準的重要性,并提出應使基礎軟件在所有層面上僅基于RISC-V標準。他指出,RISC-V獨特的“基礎指令集+標準擴展指令集+用戶自定義擴展指令”結構已經實現了對多樣化算力的支持。通過面向未來的RISC-V指令集國際標準進行基礎軟件棧重構,可以使單個RISC-V架構同時具備多樣算力支持、可定制化、靈活智能以及高效安全等多種能力。武延軍副所長表示,這樣的變革將有助于RISC-V真正成為國際性的指令集標準,極大解放軟件開發人員的工作負擔,釋放應用發展的潛力。同時,這一改變也將更好地滿足處理器廠商對于商業技術、商業秘密保護的需求。
12月11日下午,華為終端軟件資深技術專家金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黎立、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蘇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高祥、華中科技大學助理研究員趙彥杰先后作了《華為HarmonyOS產品化軟件工程實踐》、《OpenHarmony軟件工程研究路線圖》、《移動應用軟件功能正確性驗證》、《基于圖查詢的軟件缺陷檢測》、《應用兼容性的挑戰與機遇》的專題分享,與會議現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交流探討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最新技術研究進展。
開源創新體系的活力源自高素質的開源人才隊伍,而高校正是開源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高校中開展開源教育并推動開源生態建設是一項關鍵舉措。OpenHarmony開源生態繁榮離不開高校的大力支持,同時,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也是構筑產學研協同平臺的重要載體。
OpenHarmony期待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攜手共進,持續提升OpenHarmony的技術影響力,并共同致力于構建繁榮的OpenHarmony開源生態系統。通過這樣的緊密合作,我們有望在開源創新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為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做出重要貢獻。
原文標題:共建開源新里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揭牌成立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OpenAtom OpenHarmony】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鴻蒙
+關注
關注
57文章
2392瀏覽量
43050 -
OpenHarmony
+關注
關注
25文章
3744瀏覽量
16578
原文標題:共建開源新里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揭牌成立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4f28cfa3159,微信公眾號:OpenAtom OpenHarmony】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