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由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簡稱“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與南京大學軟件學院共同舉辦的“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成立大會暨基礎軟件與生態應用論壇”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召開。
嘉賓合影
南京大學副校長陸延青出席大會并致辭。他表示,南京大學多年來始終堅持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依托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致力于關鍵基礎軟件的創新發展。此前,南京大學已經與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在鴻蒙生態構建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越成效的探索。此次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成立,標志著雙方合作邁入了新階段。未來,南京大學將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依托學校多學科交叉優勢,在OpenHarmony多個關鍵技術領域開展協同攻關,努力成為OpenHarmony生態的重要支點,助力我國在全球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領域占據主動、引領未來。
陸延青致辭
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主席、華為Fellow陳海波出席大會并致辭。他表示,南京大學作為百年學府,始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與國家戰略需求,以基礎研究為根基推動技術轉化。OpenHarmony操作系統自2020年開源以來,獲得產學研各界的大力支持,已成為萬物智聯時代的公共技術基座。同時,OpenHarmony項目群也正在與歐洲最大開源組織Eclipse基金會密切合作,共同推動OpenHarmony全球開源生態發展。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成立推動了產學研與協同創新平臺的深度融合,希望在各位師生的鼎力支持下,進一步推動OpenHarmony開源生態的繁榮發展。
陳海波致辭
華為南京研究所所長李峰出席大會并致辭。他指出,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成立,是依托南大計算機軟件學科優勢資源,聚焦基礎軟件創新與開源生態建設。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將通過“學科交叉+項目驅動”模式培育人才,加速OpenHarmony在萬物智聯時代的應用突破,助力其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全球開源社區注入中國創新力量。
李峰致辭
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黨委書記武港山在大會上致辭。他表示,南京大學軟件學院自建院以來,一直致力于培養具有扎實軟件理論基礎、卓越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軟件人才。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正式成立,將深度融合國產分布式操作系統前沿技術與學院育人理念,通過項目實踐、技術攻關和生態共建,培養具備開源系統研發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著力突破操作系統"卡脖子"難題,推動我國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為萬物智聯時代輸送高端軟件人才。
武港山致辭
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執行主任劉欽出席大會并介紹俱樂部的建設思路及規劃。他表示,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目前已組建跨院系團隊,設立源碼研讀、競賽開發、項目孵化等核心板塊。聚焦鴻蒙生態,引入企業級項目與校內成果雙向聯動,如倉頡編程語言、RISC-V應用市場及AI驅動的學習助手與自動化測試框架。通過暑期訓練營、師資培訓及開源競賽體系化培養人才,推動師生參與社區代碼貢獻,其環境監測系統曾獲國家級獎項。后續,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將整合華為資源與學術優勢,致力于成為國產操作系統創新與開源人才培育標桿。
劉欽匯報技術俱樂部規劃
會中,陳海波和武港山共同為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成立揭牌。隨后,陳海波向劉欽授牌。
揭牌儀式
授牌儀式
在基礎軟件與生態應用論壇環節,陳海波為南京大學的師生們帶來了題為《萬物智聯時代的操作系統與OpenHarmony實踐》的技術報告。陳海波指出,在萬物智聯時代,OpenHarmony作為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底座,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面對設備碎片化挑戰,OpenHarmony踐行"元OS"架構實現硬件生態統一,支持彈性擴展與多場景協同。面向系統流暢性與隱私安全,在內核、文件系統、形式化證明和OpenTrustee等取得一系列創新進展 。在智能化方向,OpenHarmony正在探索演進式的智能架構,并探索大模型與系統的深度協同。目前OpenHarmony已支撐一千多款軟硬件產品落地金融、能源、工業、交通、航空、醫療、教育和政務等關鍵產業。基于OpenHarmony的HarmonyOS NEXT也得到了廣大伙伴和用戶的支持,目前已經有超過2萬+的應用和元服務上架。開源社區匯聚8000+開發者,與百余所高校共建技術生態,通過產學研協作持續推動共建共享萬物智聯時代的數字化基座。
《萬物智聯時代的操作系統與OpenHarmony實踐》技術報告
隨后,OpenHarmony編程語言TSG主任、南京大學教授馮新宇出席大會并做《面向全場景應用的新一代編程語言——倉頡》技術報告。馮新宇表示倉頡作為原生應用開發語言,針對萬物智聯場景深度優化,實現開發效率與性能的平衡。倉頡語言支持靜態類型與自動內存管理,通過并發垃圾回收技術和輕量化用戶態線程模型保障移動端實時響應,并通過語言、編譯器和運行時全棧優化實現性能(相較同類語言)領先,保障流暢交互體驗。開發效率方面,其多范式設計融合了函數式和面向對象特性,并通過重點打造元編程能力底座支持領域專用語言(DSL)的敏捷開發,包括面向鴻蒙應用開發的聲明式UIDSL和面向智能應用開發的Agent DSL等。倉頡語言目前已在端側鴻蒙原生應用、云側微服務等場景落地,并構建IDE插件生態,實現與大模型的智能編程協調。同時倉頡也在準備通過"倉頡杯"賽事推動開發者生態建設,與各大高校開展編譯器前沿技術聯合攻關,加速自主編程語言體系成熟。
《面向全場景應用的新一代編程語言——倉頡》技術報告
本次大會由南京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李浩主持。南京大學辦公室、校團委、科學技術研究院、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軟件學院等相關部處院系負責人及師生代表近200人參加大會。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潤和軟件首席專家顧問張榮超,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副主任劉果以及華為南京研究所高校系統部、招聘調配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與會。
現場合照
李浩主持
大會當天,南京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首次人才培養座談會成功舉辦。
人才培養座談會現場
OpenHarmony是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OpenAtom Foundation)孵化及運營的開源項目,目標是面向全場景、全連接、全智能時代、基于開源的方式,搭建一個智能終端設備操作系統的框架和平臺,促進萬物互聯產業的繁榮發展。OpenHarmony開源三年多來,社區快速成長,有70多家共建單位、8200多名共建者參與貢獻,貢獻代碼1.2億多行。截至目前,在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領導下,OpenHarmony社區已經與國內超過100家頭部高校聯合成立了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或開發者協會,通過吸引師生參與技術研究,聚焦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持續深化產學研協同,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動OpenHarmony的技術發展和社區繁榮。
-
OpenHarmony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804瀏覽量
178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南京大學與安路科技成立FPGA創新教育聯合實驗室
南方科技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揭牌成立

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揭牌成立

中國移動與南京大學合作研發高保真2D數字人說話系統
南京大學:研發水凝膠傳感器動態保水新策略

西北工業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揭牌成立

第三屆OpenHarmony技術大會星光璀璨、致謝OpenHarmony社區貢獻者
第三屆OpenHarmony技術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
OpenHarmony年度技術俱樂部、個人及活動評選結果公示
創新研究不停步,南京大學采購了南京大展的DZ-STA200同步熱分析儀

【品質見證,智慧之選】南京大學選購了南京大展儀器的差示掃描量熱儀

中國礦業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揭牌成立

中央民族大學采購多臺南京大展的熱重分析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