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賽西威CMS(電子后視鏡)產品技術解決方案高標準通過國標GB15084-2022《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測試檢驗,并已通過工信部審核公示。報告顯示,德賽西威CMS所有項目檢驗結果均符合國標要求,且在亮度和對比度復現、畸變矯正、色彩還原等指標上,以高于國標要求一倍以上的優秀數據通過測試檢驗。
電子后視鏡的量產門檻
汽車電子后視鏡國家標準于去年落地實施,有行業研究機構和媒體多次分析指出,電子后視鏡取代傳統后視鏡實現量產存在“車規要求高”、“開發難度大”、“功能安全要求高”、“成本偏高”等重要挑戰。
國家標準GB15084-2022《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對技術、安裝及功能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確要求,電子后視鏡在系統啟動速度、畫面流暢度及清晰度、視野擴展度、防眩暈等方面需達到較高技術水平,特別是在惡劣天氣、高速行車等環境下,上述技術因素直接關乎用戶行車安全。這樣一來,技術層面就會面臨幾個重要門檻:
暗態噪點和畫面偏色
暗黑或強光環境下,顯示屏成像出現色差、噪點或過曝等情況,影響用戶及時觀察行車環境。
畫面延遲及卡頓
攝像頭獲取圖像信號,需經圖像傳感器、系統控制器、車載顯示屏等流轉處理,存在一定畫面延遲,同時如果幀率不夠,畫面卡頓問題會影響安全行車。
設備特性及安全因素
電子外后視鏡對攝像頭材質、解析力、畸變量及溫度特性等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以保障車輛行駛過程中有清晰、實時畫面展現。
軟硬件系統融合匹配
基于不同硬件資源,ISP處理圖像去噪、畸變矯正、寬動態調整等的結果千差萬別,CMS視頻軟件算法與硬件融合需保持較好的匹配度。
超越行標打磨可靠產品
CMS由高清攝像頭、顯示器及控制器三大部分組成,技術開發涉及傳統光學、傳感通訊、電子電路、工程機構等多領域。作為CMS領域先行者,德賽西威通過整合車載攝像頭、顯示系統、域控制器三大產品線領先優勢,研發迭代的CMS產品符合現行新規在技術、部件級別、整車安裝及系統安全性等要求,可為客戶提供全棧式電子后視鏡產品技術解決方案。
德賽西威提供包括獨立控制器方案,控制器集成顯示屏方案在內的多種CMS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具備高可靠、大視野、高畫質、低延時及小型化設計等優勢,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高成熟度的獨立控制器方案擁有自帶的AI算力,可提供更多功能拓展性;而控制器集成顯示屏方案,則能有效降低上車門檻。
系統控制器
可支持畫面幀率60Hz,遠超國標要求30Hz;系統延遲37ms,遠高于國標要求200ms,可充分保障畫面實時順滑。
注:120km/h車速下,不同幀率的視覺效果對比
IP69等級攝像頭
水平視場角達63°,視野擴展四車道及B柱盲區;0.1Lux@10dB低照度攝像,暗光環境仍清晰可見;自帶加熱功能,自動去除霜冰;疏水膜設計,水珠難以附著,且可防高壓水槍噴射。
防眩光顯示屏
基于膜材優化實現超低反射率,減少顯示屏眩光,依托車載顯示系統行業龍頭的研發優勢和經驗,為客戶提供定制開發服務,憑借內部成熟的全貼合生產流程,為客戶提供可靠兼具性價比的顯示屏產品。
小型化輕量設計
針對攝像頭各組成部件進行小型化設計,較傳統CMS攝像頭尺寸減小約40%,大幅度降低風阻,減少能耗。
基于技術集成安全降本
現階段,電子后視鏡成本和可靠性是行業普遍關注點。德賽西威認為,CMS未來的技術方向將走向集成化,目前也已經推出了與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進行功能融合的解決方案,實現控制器、攝像頭、顯示屏等不同部件的復用,從而推進產品實現降本。
德賽西威在車載顯示系統、域控制器及攝像頭等領域,具備豐富的研發量產經驗和技術領先優勢,現已展開CMS集成域控制器和攝像頭集成化開發,可快速實現SOP,將逐步推進成本優化。目前,德賽西威CMS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已實現豐富的ADAS功能集成,通過自建光學實驗室對CMS所有測試項目摸底,經過充分可靠性驗證,系統功能安全等級已達ASIL-B級,即使電子后視鏡失效,系統也會自動切換ADAS模式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輔助駕駛。
有機構分析預測,到2025 年,中國市場前裝電子外后視鏡規模可能突破百萬套。CMS將在未來智能駕駛中發揮重要作用,德賽西威站在技術創新前沿,充分發揮產業創新載體作用和優勢,攻關核心技術,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產品技術解決方案,推動國家標準高效落地,新興科技產品量產上車。
審核編輯:劉清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34文章
8215瀏覽量
169162 -
圖像傳感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51瀏覽量
130303 -
系統控制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瀏覽量
8646 -
德賽西威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5瀏覽量
4856
原文標題:跨越量產門檻,德賽西威CMS產品通過國標認證
文章出處:【微信號:Desay-SV,微信公眾號:德賽西威DESAYSV】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