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UWB定位行業的朋友交流,總結出一個趨勢:那就是做UWB定位業務與做毫米波雷達業務的企業重疊度在逐漸增加。
從目前的UWB芯片廠商布局來看,已經陸續有部分UWB芯片廠商在做毫米波雷達芯片產品,同樣的,也有部分此前在做毫米波雷達芯片的廠商也在做UWB芯片。
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
首先,給讀者朋友簡單的科普一下這兩類技術:
UWB
關于UWB技術,我們的讀者群體相比都很熟悉了,就不多做介紹,主要介紹一下UWB的三大能力:
1、通信
作為一種通信技術,UWB的特點有:傳輸數據大,可達幾百Mbit/s、傳輸距離可達上百米,不過傳輸距離遠了之后傳輸能力會大幅衰減、安全性能高,對一般通信系統而言,UWB 信號相當于白噪聲信號,很難被其他設備所獲取。
2、雷達
UWB作為雷達技術源具有的特點有:UWB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能力、使其具有較強的目標識別能力等,可用于短距離雷達,車載活體檢測等。
3、高精度定位
UWB作為一種高精度定位能力其特點有:精度高,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這是目前市場上以射頻信號做定位源定位精度做高的幾乎,其次還有容量大,相較于其他的無線定位技術,有更大的容量,時延低等特點。
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雷達是指一種工作在毫米波頻段的雷達傳感器。
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無線電規則》(2020年)和我國最新的《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中,將無線電頻率在30-300GHz的頻段(波長1-10mm)稱呼為毫米波頻段。
無線電及毫米波頻段劃分圖
毫米波雷達使用的頻段有:24GHz、60GHz、77GHz、79GHz、80GHz等。毫米波雷達的核心功能包括測距、測速、測方位角、微動探測和4D成像等,通常雷達系統是通過同時測量2-3個功能參量而構成一個應用產品。
重疊度增加的原因
先大致了解兩類技術的特點之后,就可以理解為何這兩個技術會逐漸的由同一撥人來干。
第一、是兩者技術的通用性質。
首先,無論是UWB還是毫米波雷達,都是射頻技術,雖然有很多差異,但同樣的很有很多通用性。
這種通用性會讓企業同時做這兩類技術產品的成本小很多。
比如公司的員工能力就大致能通用,而不用大面積招募新的團隊,所以,基于這樣的技術通用性,可以讓企業去嘗試兩類技術產品同時兼顧去做。
第二、是這兩類技術場景有很多互補性。
影響企業同時去做UWB與毫米波雷達兩種技術產品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UWB與毫米波雷達技術在應用場景的互補性。
UWB有三大能力,定位、通信、雷達。但其實雷達功能只是UWB的附帶能力,如果主打雷達能力,其性能不如毫米波。
所以,能集成三大能力的UWB產品雖然可以主打綜合性價比的賣點,但是在遇到真的需要性能體驗比較好的雷達應用場景的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需要結合毫米波雷達一起使用。
第三、目前市場上能創新的射頻技術不多,UWB與毫米波雷達恰好兩者都是。
一個初創企業想要做起來,多數是要考慮找一個新的賽道,這樣才能避免與已有的企業去競爭,成功的機會相對大一些。
市場上射頻類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能創新的機會點已經不多,公司要發展,肯定是要尋找新的機會,總不能回頭再去卷BLE、Wi-Fi這樣的技術。
恰好,UWB與毫米波雷達是最近幾年市場上涌現起來的新技術。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新技術都能發展壯大,新技術能不能成為一種應用廣泛的通用技術,主要看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看技術的應用場景是否具有普適性;第二個層面,就是看技術的產業鏈資源是否完善,或者說是否可以容納更多的玩家。
雖然,UWB與毫米波雷達都處于產業鏈早期(相對來說,UWB產業進度更快一些),但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兩類技術成為通用普適性技術的潛質。
所以,基于上述的幾個因素,市場上做UWB的與毫米波雷達的玩家重疊度在逐漸增加。
這個現象的背后,還揭示了IoT的一個趨勢,就是IoT產品的集成度會越來越高,因為隨著IoT產業的發展,單一技術的產品一方面是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則是會形成資源的浪費。
反而有著更多集成能力的產品會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集成度提升之后,如何降低成本,以及功耗,又將會是整個IoT產業下一個要攻克的難題。
審核編輯:劉清
-
射頻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147瀏覽量
36041 -
雷達傳感器
+關注
關注
3文章
291瀏覽量
34534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55瀏覽量
64590 -
BLE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瀏覽量
5922 -
UWB芯片
+關注
關注
1文章
25瀏覽量
2034
原文標題:UWB與毫米波雷達的玩家將會是同一撥人?
文章出處:【微信號:ulinkmedia,微信公眾號:物聯傳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